读书书香哏都

2018还有40天,我们的年目标还有救吗?

2018-11-18  本文已影响25人  职心眼儿

文 / 董小琳

关于新年计划的吐槽,相信你一定看过很多了。

什么意志力,什么时间管理,什么大目标,小目标……理论没少看。可眼看着2018年的12月的一天比一天近,你的年计划还好吗?

看着空荡荡的完成记录,啪啪打脸不说。重点是:自己这一年也不轻松啊!

上班下班累成狗,年假还没休,五一、十一大小假期都在加班。

年年累成狗,明年又重头。

自己究竟在忙什么?!

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并不新鲜,几乎每翻一次月历,都会有人拿出来跟你聊一聊。

但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解决方案,绝对是颠覆级别的神器。

不仅能帮你彻底拯救即将到来的2019,更能在2018的最后一个月里,带你冲刺,逆转全军覆没的结局。

这本书就是堪称能与西奥迪尼的《影响力》相媲美的《如何想到又做到》。

书的作者是行为科学领域的新一代权威人士,肖恩·扬。在他的诸多头衔中,有教授,也有创始人。但他最擅长的,应该是将传统的心理学、医学、商业等领域知识,与新兴领域的科技成果结合起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预测和影响。

另外,肖恩·扬自己就是典型的 “做什么都成功”的人。炒股年收益超过40%,玩乐队差点加入林肯公园,卖保险成了销售冠军,为NASA的宇航员设计训练程序,为斯坦福商学院的学生教授MBA课程,还在南亚乡村建了一个健康服务的公益组织,帮助了超过15万人。

这些在常人看来,能做成一件都很厉害的任务,就是书中7大武器的作用效果。统计显示,使用7大武器的人,成功做出改变的可能性,比不用的人会高出3倍之多。

那还等什么?Let’s go!

为什么只有8%

美国数据统计公司Statistic Brain针对人们2017年“新年计划”的统计结果显示,美国人最常见的三项计划是减肥、时间管理和攒钱。42%的美国人经常给自己设立新年计划,17%的人偶尔设一下新年计划。

以最常见的减肥为例,25%的人在一周后放弃,一个月后仍在坚持的人数降到64%,半年后变成46%;在制定新年计划的人中,不管目标是什么,最终只有8%的人成功了。

只有8%?!

看到这个数字,你是不是心里稍微有了一些安慰:好在,我还是站在大多数人的队伍里。

但,原本是要帮助我们成长的年目标,什么时候反倒成了心理负担了呢?

因为,我们的计划要改变的,往往是自己,而不是行动。

比如,小晴在2018年1月1日信心满满地写下了自己的新年计划:健身、学英语、读书、学摄影。其中,读书和学英语是为了在工作上更有竞争力,健身是为了健康苗条,学摄影则是为了新年掌握一项新技能。

接着,她还列出了更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工作日每天健身半小时、学英语一小时、读书一小时,周末看一场电影、学习摄影知识、自己做饭,收拾家务等。

结果呢?不用说你也猜到了。按照新作息表执行了几周之后,新年计划在各种加班、突发状况,以及自己想刷剧休息的情绪中,变成了随风往事。

人不是机器,会有各种情绪,会遇到各种各样不确定的事件。以往的年计划,我们往往只写了应该做什么,要变成什么样的人。却唯独没有——方法

当我们被困倦围绕的时候,如何能坚持做到“每天一小时”?

因此,作者说:

持久改变并不是要改变你这个人,而是需要你了解“改变”背后的科学,并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行动步骤。

7大武器

请注意,下面的7个武器,从字面上看,你也许都很熟悉。

但,很可能,你了解的只是皮毛。

比如,我们都知道要分解目标,才能一步步接近梦想。但,具体分解到什么颗粒度,才能真正带来效果?恐怕很少有人能说清。

下面,我们就要开始“老生新唱”:让年计划不再是一纸空谈的7个方法。

1、阶梯

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分解目标。将大目标拆解成微小目标,一步步积少成多地实现梦想。曾经有一本书叫《微习惯》(点击链接可阅读书评),作者就是从每天一个俯卧撑开始,实现了人生逆袭。

可为什么我们的微习惯,总不能成功呢?

一种情况是,微习惯太小。不能引发我们完成任务的自豪感。梦想自己成功减掉5公斤,光彩照人地在众人面前亮相,会让你的肾线上素爆棚。而,做完一个俯卧撑,自己没什么感觉,身体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没了动力,自然无法坚持。

第二种情况是,微习惯太大。想一口吃个胖子,结果把好东西都吃顶了,再也不想碰了。

因此,书中给出了目标和梦想的具体衡量标准:

3个月以上能实现的是梦想;

1周到3个月之间能实现的是目标;

1周以内能实现的,才是步骤。

下次我们再写年目标时,一定是3个月以上的梦想。

而在具体行动清单里,注意要在1周内能完成。

2、社群

前几天有个朋友跟我说:我想减肥,你能不能帮忙监督我。

额……找人帮助自己做出改变,这个方法没错。

但是,最好找和你有共同目标的伙伴,才会真正达到互相督促的效果。

比如,加入一个减肥社群,每天打卡报数。和同路人一起,才能走得更快更稳。

3、重要性

经常看到一些人,身体不舒服了,去看医生。大夫诊断完,说:以后少喝酒/少吃油腻/戒烟吧。

但,很多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也许真的停了几天,然后就该什么样又什么样了。

按说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难道这些人不知道吗?

书中说,知道重要和真正意识到重要,是两件事。

只有你从心里,真心觉得这件事对自己十分重要,才会做出有效果的改变。

能让自己意识到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看到成功或者失败的后果。

给需要戒烟的人看肺癌病人的样子;给计划减肥的人介绍认识身材苗条的同龄人,这些都比单纯强调重要性管用得多。

除此之外,还有减少完成任务的障碍,提供容易度;让行动先于意识的执行力;设定奖励的机制;创造习惯回路等4大武器。限于篇幅,今天我们就不一一详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原书,继续研究。

3种行为

现在我们知道了有效完成计划的7大武器。

难道每次做计划都要按照这7样,样样安排一遍吗?

不是的。

书中,作者将我们的行为分成了3类。

针对不同的行为类型,我们可以选择对应有效的武器来应对。

这3类行为分别是:自动行为,冲动行为和常见行为。

所谓自动,就是下意识的,不经大脑的。比如坐姿驼背,吃饭吧唧嘴。

冲动指的是,明明知道不应该做,但是手脚不听大脑的了。比如看见双十一就买买买。

常见行为就是我们长期根深蒂固的陋习。比如拖延,熬夜等。

下面这张图,将3种行为与7大武器对应了起来。

各位看官可根据实际需要,各取所需。

我们还说小晴。她的计划是健身、学英语、读书、学摄影。四个项目都属于冲动型行为。

健身是要抵抗吃完晚饭就刷剧的懒惰,学英语读书等,也都是要占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刷剧娱乐争夺注意力。那么根据图片,她最应该做的是减少实现目标的阻碍,提供最大的便利性,然后逐渐养成习惯。

比如,找一个距离很近的健身房,或者直接下载个健身APP,在家练习。总之,不要人为地增加实现阻力,会让她的计划更容易实现。

有一种人,睡前想好千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

有一种人,尽管心态积极向上,行动却宛如废物;

还有一种人,做了不少的努力,人生依旧不给力。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到做不到?

这本书,将为你解答所有疑问。

最后,预祝各位在2019年,都能计划顺利,实现理想中的自己!

—END—

不是在读书,就是在码字的小琳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击下方红心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