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抄)文化研究的兴起
这是《电影理论解读》里的内容。
看这种纯理论的书真心累,边读边按照自己的理解摘抄,整理一下头绪。
虽然电影微符号学特别关注像是声音这样的电影符码,不过,逐渐为人所熟知的倾向是文化研究,文化研究对于把电影这种媒体嵌进一个较大的文化情境与历史情境中,更为感兴趣。
文化研究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而且,这被认为是开始于一些英国的左派分子。
这些左派分子都与伯明罕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有联系。
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和成人教育计划有联系,寻找意识型态支配的方向以及社会变迁的新动力。
更为扩散的及国际性的文化研究系谱,可以追溯到像是1950年代的法国罗兰等一些名人的著作。
文化研究引用了各式各样的知识来源,最初是马克思主义与符号学,后来是女性主义与批判的种族理论。
文化研究多方面地汲取,重新装配与汇集各种不同的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符号学开始于法国和意大利,然后散播到英语系世界。而文化研究云阳 开始于英语系的国家,然后散播到欧洲和拉丁美洲。
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是对文化研究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人,他认为:意识形态直接穿过阶级界线,相反地,同一个人也可能被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意识形态所改变,左派必须揭发社会的共识,这种对立的概念来自于许多不同时期和传统,为工人阶级意识形态觉醒的障碍。
而文化研究之所以是出了名的难以定义,那是由于文化研究那种故意不拘一格,兼容并蓄,以及开放式的(研究)方法。
詹明信说,所有的文化现象都值得研究,他用来定义文化研究。
而在研究对象方面,文化研究对媒体特性和电影语言比较不感兴趣,对扩散至广泛领域的文化比较感兴趣,文本深植于广泛的社会文化基础中,并且有其逻辑上的必然结果。
因此,文化研究的对象是多变化的,它注意社会的以及制度的条件,以及在这些条件下,意义如何被产制并且被接收。
文化研究代表了一种研究兴趣的转移,从文本本身转移至文本与观众,制度及周遭文化之间互相影响的过程。
文化研究激化了古典符号学的研究兴趣,把研究兴趣放在所有的文本上,强调霸权的操控,政治或意识上的反抗。
还有就是文化研究当然做文本分析,不过,研究对象与时俱进,从希区考克《迷魂记》等变成麦当娜,迪斯尼乐园,还有购物中心和芭比娃娃。
文化研究探讨文化,把文化视为建构主体性的场域。
文化研究把焦点放在更大范围的文化实践。
电影研究和文化研究之间的确切关系,同样是一个令人争论的话题。
总的来说,文化研究和银幕理论有以下几点不同:
文化研究比较关注于文本使用而非文本本身; 文化研究比较醉心于葛兰西的观点,而不是阿图塞的论点; 文化研究对心理 分析比较没兴趣,而对社会学比较有兴趣;以及,文化研究对于阅听人对立式阅读的能力比较乐观。
在文化研究中,一个关键性的议题即是能动性的问题:在一个大众参与的世界中,抗拒与变迁是否可能?
文化研究对反抗的可能性较为乐观,文化研究对由下而上的次文化反抗比较感兴趣,文化研究对于找出颠覆契机的强调,同时,文化研究采取一种对文化产物比较不激进的取向,这种取向反映出政治激进主义的普遍衰落,以及当代激进分子复杂的社会定位,他们不再抵制社会系统,而是在不同系统中活动着。
文化研究的要点在于:文化是社会形构之内冲突与协商的场域,并贯穿阶级,性别,种族以及性征等议题。
优点:文化研究找出了次文化颠覆和反抗的契机,缺点:文化研究颂扬偶像崇拜和消费主义不受生活拘束,自由自在的活动。
有时候,当文化研究未能注意到观众与文本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时,它变成是去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