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文学短评

2022-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目半

第三单元  生命的诗意·文学短评

浅析《短歌行》中曹操的“志向”抒发

张元璇

古人的思想往往超出自身的范围和局限,以至于融入山河湖海,花鸟草虫。因为思想难以用三言两语去“跃然纸上”,更不能将情感化为具体描写不来。诗中所含“忧思难忘”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人曹操用建安风骨的遒劲和慷慨悲凉的韵气,写出了月下夜景的清亮,注入了自己的无限期望和志向。诗人表达志向的手法有:

一是用典抒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用了《诗经》的诗句来表达出自身的渴望之意。如诗人以那些有学识的人比作“子衿”表现对贤才的渴求思慕之意;以得到贤才则会奏乐招待,表现了自己对贤才的重视。诗人以周公自比,会殷切对待贤才。通过这些诗句给予不同的含义,把归揽贤才的渴望和诗人建功立业的意气挥扬出来。

二是比兴(借物抒情)。诗人把自身的志向与自身所处环境结合在一起,并没有将自己的悲凉燥烦之意融进诗句,反而以更加激扬高昂的精神抒发了渴望统一的目标志向。一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便深刻反映了诗现渴望统一大业的心情;把“月”和“鸦”再次比作贤才,但却希望他们能够辅佐自己统一江山,表达诗人的殷切希望和壮志豪情。

诗人通过不断的代指,赋予自身对于功业未就,贤才难得,统一江山和人生时长如流的感叹,在最后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加体现了这种情感,由此结束。


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写作手法

曾伊凡 

《梦游大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也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李白并没抒写离愁别绪,而是写梦中游仙境。可见此诗的写作手法极具特色。

一、想象丰富,虽是梦境,但诗人生动地描写了想象中的天姥山的惊险奇丽,李白用想象世界的美好以反衬现实的丑恶,表达出自己不慕权贵之精神。

二、语言表达新颖。本诗虽以七言为诗的基调,但又含有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且在诗中浑然一体,非常协调。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写出了紧张,急切的节奏。但无论几言,无不深情。

三、情感表达豪放。这首诗突破了一般的送别诗愁悲之情,而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并不直写,而是先写一幅游仙的梦,最后才突出不事权贵的主旨上,更能发现李白追求的个性自由,这也是李白思想最值得珍视的。


品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想象描写

周俊宇 

想象自古以来就是诗人、作者等对于美好生活、希望寄托的方式。而李白的诗的想象表达思绪的特点最为显著。

夸张的动作。诗人通过对自己的动作描写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心情。如“一夜飞度镜湖月”一个“飞”表现了作者急不可耐的心理,“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中“送”更是进一步把这种迫切强化。这些看似不可能、无法无天的动作,正是作者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而这种别样的夸张在李白笔下也显出别样的趣味。

虚实结合的想象。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也是拓展诗歌意境,增加诗歌画面感的有效手法。“半壁见海日,空中间天鸡”,通过神话的再现,展现了山的高峻和巍峨;“熊咆龙吟殷岩泉”,龙吟的来源说不定只是山谷中的狂风,又或许是巨石的滑落,作者却给它营造了玄幻的环境,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氛围,既表现了自己害怕的心理,也推动情节发展。虚实相生,想象无穷,李白正是善于利用这些描写,使自己的诗丰富多彩。当然李白会有这么奇特的想象也源于他对世俗权贵的厌恶,所以他才会把空虚的心理寄托在看似漫无边际的想象之中。


浅析《短歌行》中的用典手法

钟健强 

用典手法是一种显而易见,能够直观地表达作者的内心的想法和情感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句中含句,那更是让人难以琢磨。在曹操的笔下,那多样的用典手法,被他使用得活灵活现,情感色彩浓厚。诗人使用用典手法的特点有:

一是同情感,多元化——表达同种情感,用多个典故进行描写。如诗句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与“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都同时表达诗人对贤人的渴望。“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强烈地表达了招纳贤才的热情。诗人在简短的四字诗中,通过用典的手法,表达自己即将要迎接一场赤壁之战,对贤才的渴望,也体现出诗人有着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二是层次明确,情感逐层递进。诗人通过用典的手法,将自己的用意通过一定的顺序结构,将它给展现出来。如果说诗人的情感和用意在开头时并不明显,那么下面用典时的用意和情感就逐渐的清晰起来了。在这用典的过程中,诗人将自己对贤才的渴望逐步转移至招纳贤才时的热情,同时也交织着诗人想用贤人的贤才一统大好江山的情感。就如此完美的戛然收尾。


浅析《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遣词造句

应晓语 

陶渊明诗歌的美,美在朴素淡雅、不加雕饰而诗意隽永,这主要得益于其写景时的遣词造句,诗人用最朴实、简洁的语言,最精当的词句描绘出恬静平淡的田园生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两句,用简笔勾勒出屋舍概貌,“十余亩”“八九间'等平常的词语,一经诗人感情的浸染,就鲜活起来,其中包含着乡间生活的平淡及诗人对这种平淡生活的满足。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中,“荫”“罗”两个动词既会绘出了树木绿荫覆盖、排列有序的生长状态,又将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显得格外亲切。“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暧暧”含迷蒙隐约之意,“依依”一词写出了炊烟轻柔缓慢上升的姿态,这两组叠词,简练而巧妙地将村庄的恬静与祥和烘托出来,给人一种迷蒙淡远的美感。

诗人遣词造句取之于田园生活,用之于内心感受的表达,在宁静的乡村气息中,给人以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安养,和谐之美油然而生。


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烟的描写

陈伟凡 

云雾烟霞本是缥缈虚幻之物,难以用文笔描写出来。然而李白诗中所写的“向来晚霞”却充斥着时间与虚幻的交织,在李白笔下,烟云亦有了方向与形态,诗人描写烟云的手法可谓是丰富多样,生动含情。

一是善构出具象形态,以描摹云烟的具体动态。诗人用许多固态、液态等有具体形态的物体作为云烟运动的具象呈现,使烟云具备了动态美。譬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既写出云的下一步动向——雨,又写出了烟起始的条件——水,使云烟有理化,具象化。

二是善以烟云作喻体,来象形他物,使其仙化、情化。风为马,乘云之君,使风有速度,云有质量。既体现了云烟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仙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传达出作者在梦中无拘无束,轻松愉悦的感受。

不单是感受,云烟之天姥仙境亦寄托了诗人美好的向往,豁达的心胸。长诗在这种云烟纷纷起的境界之中被推向高潮,梦境也在云里雾里中戛然而止。


浅析《声声慢》愁意象

王钧可 

愁是人的一种感情,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出来,但在《声声慢》这首词里,却准确表达出了词人的愁。其愁情,除了直抒胸臆外,更多的是通过意象传达,这些愁意象也是李清照诗词的典型意象。

一是以花写岁月之愁。李清照尤其喜好花,对花的欣赏和关注是她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花,寄托着她的深情相思;咏花,更是她晚年满是创伤心灵的外化。她笔下“花”,大都表达的是惜春惜时,一句“满地黄花堆积”便把她为美好事物消逝而感伤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是以酒浇胸中愁之块垒。这是她试图解除痛苦的一种方式,一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借酒写出自己的孤独寂寞和内心的凄凉。

三是以雁抒思念之愁。雁是李清照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一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往昔在北方见到南来秋雁,表达了词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漂泊异地的流浪之感,愁在思念中体现。

抒写愁的这些意象既富有诗意,又富有形象性,常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给读者提供一个很广阔的想象空间。正是这些意象组合运用,给李清照的词增添了情感力量,成为今天的绝世佳作。


浅析《永遇乐·字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的运用

黄靖宇 

从古至今,作家们常常会运用典故来借喻自身,或反衬当下、怀古伤今,但典故要运用的不当却会造成内容堆彻,使诗歌晦涩难懂。将典故运用到极致的,那还得看宋代的辛弃疾。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更是用典之典范。

一是用典隐喻自己的政治抱负。诗的开头运用了英雄孙权打败曹军保卫家园的典故,抒发了对孙权逝去的惋惜和自己渴望抗敌救国的大志。其次运用了刘裕建立政权大举北伐、战场烽火气吞万里如虎的英姿抒发了自己想要收复中原的伟大抱负。二是用典反衬时代背导,反讽统治者的天为。先写了南朝刘义隆好大喜动,仓促北伐,遭到重创,用以劝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做事,要汲取历史教训。接着运用了拓跋焘建立佛狸祠,南宋时却被老百姓当一般祠庙来祭祀供奉,表达对南宋统治者不为不复中原的不满,和对南宋朝庭的警醒。

不仅如此,他还把千古英雄和自己相对比,怀古伤今。他与刘裕一样也是寻常巷陌中起事,心怀复国之志之人,刘裕成了复国英雄,他却年老不为;他以廉颇作比,写出了自己年老不受重用,不能为国效力的悲痛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浅析《归园田居》中的环境描写

刘曦 

陶渊明在《归国田居》中通过环境描写,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群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其在诗中给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令人心旌摇曳,无限向往,其景物描写手法多样,堪称典范。

远近结合。“方宅十条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是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房舍简陋,可树影婆娑,于自然平淡之中显出恬静幽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是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都是安详、舒缓、柔和的。

动静结合。他所描绘的田园画面是宁静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表现出了乡村的宁静样和之美。然而他的静景之中又有动的画面:“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炊烟飘动,狗儿吠叫,鸡在树上鸣叫,静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动感,这鸡鸣狗吠声也更衬出这田园的清幽,让这幅乡居图顿时生动活泼起来。

白描手法。作者用最朴素简练的笔墨,把他真实所见写了出来。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虽老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却柔韧有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