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都是非理性人做出的非理性行为,也要想办法研究出其中的规律
这是日更1000天计划的第两百零五天
一
现代社会,投资已经成为了人们绕不开的话题,除了平常的工资,如何打理口袋里的钱跑赢通胀,是大部分人都很关心的话题。也就是说,投资已经成为个人财富增长的重要手段。
也因此,金融一直是高考报志愿的热门专业。今年的高考刚结束不久,我有好几个亲戚朋友,都建议自己的子女去选择金融专业。
不过,大部分高校里的金融专业,都偏向于传统金融学,但今年来,市场上渐渐开始流行起一门新的学科,叫做“行为金融学”。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行为”二字取自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它是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因此,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和金融学的交叉学科。
二
传统金融学认为,金融学是经济学基本理论在金融市场的展现,而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就是:人是理性的,市场是有效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尤金·法玛,提出过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其核心含义是:
资本市场没有泡沫,资产的价格已经反映了关于资产内在价值的所有可得信息,所以它们的价格就是最有效的价格。
例如一项新发明,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这个发明需要某种核心原材料,这些信息是高度保密的。但是,作为普通人,我们只要了解了原材料的大致范围,然后去股票市场找一圈,看看最近哪些题材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涨的最快,那么,核心原材料十有八九就能被我们找出来。
三
而行为金融学认为,人是非理性的,金融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买什么、卖什么,都是根据人的决策做出的。因此,想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就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们的行动规律,预测非理性的人做出的非理性的行为。
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行为金融学代表罗伯特·希勒,在自己的著作《非理性繁荣》里强调:
市场经常出现泡沫,市场反应信息的功能并不是那么有效,资产的定价有时候过高、有时候过低;人是非理性的,人们的反应有时候不足,有时候又过激。
事实上,罗伯特·希勒的观点在很多时候都被证明是对的,股票市场总是存在着泡沫,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而引起的金融危机还历历在目,资本市场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出现一些黑天鹅事件。
传统金融学研究的是,市场应该是什么样的,它从“应该是”的视角寻找长期均衡的规律,而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是,真实市场实际是什么样的,它从“实际是”的视角解决当前具体的金融决策。
从这个角度来看,行为金融学在投资领域,是比较擅长的,它能教给我们如何在金融市场上少犯错,同时,想办法利用大多数人的错误,进行反向操作,制定出符合自身的交易策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准备学习“得到”上陆蓉老师的行为金融学课程,然后试着结合到日常的投资市场中去,尽可能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