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文案

一代廉臣:赵邦清

2018-10-05  本文已影响22人  99d6a6c1b696

赵邦清,字仲一,号乾所,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5月13日出生,明真宁县安兴里于家庄(今正宁县永和镇于家庄)人。父亲赵应魁,庄稼汉出身,曾靠务农发家,后以子封为奉政大夫。母亲高氏,秉性严毅,治家勤苦。赵邦清幼时,母亲促其读书,不分寒暑,每日伴守直至深夜二更。邦清稍有懈怠,母亲严厉批评。邦清若困倦酣睡,母亲经常拖手扶背,推邦清至灯前,让其继续攻读。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赵邦清进入学堂,先后在三水县(今陕西省旬邑县)和真宁县湫头兴教寺闭户读书7年,人戏称“闭户先生”。在此期间,“邦清连应乡试未第”,因父亲辞世辍学务农2年。”万历十九年(1591)中举;赵邦清以贡生中举后,到次年二月中进士,相距仅9个月时间,被人们称为“一年三捷”。不少人引经据典,吟诗联句赞其“一年三捷步天街,宇内重称浚谷才”

一代廉臣:赵邦清 一代廉臣:赵邦清

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及第;万历二十一年(1593),任山东滕县知县。

赵邦清入仕途,首任山东滕县县令,时年36岁。赴任前,其母高氏告诫邦清谆谆教诲:“里中仕宦贪人钱财,不出五六十年尽皆丧败,仕宦钱财今何在?你父以农事立家,人虽死了农事现在,你外亲高世禄为县宦,纸赎迫而自缢,你无罚百姓一分纸赎。如不做官,家里务农,亦足够一年之用。你看那棍头上的钱(敲诈的钱)能发起几个人。不取钱自家心上甚是清凉。”后来,赵邦清清名远播,深有感触地说:“母氏虽未读书,而其供我读书,教我做官者,即衣冠之士亦见不到此。为官要清正廉洁,莫贪莫占,为民造福。其妻“随之任,衣服饮食惟甘淡薄,毫无官家色相,每遇邦清退食,叮咛勿贪财害民”。每遇节日,将宅中所剩菜果分给狱囚,狱囚们感动得流泪。万历二十六年十月初九日妻染病,邦清于本月二十一日报升吏部主事,彼时妻病已笃,且喜且泣曰:‘吾不能佐君做京官,得见施为,然亦须知做知县时守法,方保得自家安宁,钱财何足挂齿乎!只不要钱,别人说我什么。

赵邦清在滕县任县官之前,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赋税差徭繁重,百业凋敝,民不聊生。由于连续遭了两年饥荒,老百姓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难生活,饥民将树皮、草根吃光,有的人甚至吃起了观音土,因中毒浮肿身亡。当时,饿莩遍野,人犬相食,十室九空,卖儿鬻女、流亡异地逃命的比比皆是,悲状惨不忍睹。为把百姓从危难中解救出来,赵邦清不辞劳苦,跋山涉水,走村去寨,遍访灾民,发现了滕县“土地不分等,以丁载粮,豪绅大户霸占土地,地多且沃,隐瞒丁亩,偷漏赋税。农民丁稠地少,地瘠税重,破产流亡”的弊端,于是发布公告,令“自名其田,户度之,无寄隐而后可”。他亲临田野,丈量土地,均平赋税,惩治富豪,使县内“耕各有田,地各有主,赋各有头”,百姓无不拍手叫好。为了应急,赵邦清还办起了数十处粥场施舍灾民,救活人命7万余;收回流亡户74户;赎回灾民被卖的妻子、儿女;还从邻邑求借粮食,赈济灾民。他做官不但分文不贪,还从历年节存中挤出不少银两,购买了上千头耕牛和大批种子,分给贫穷人家,并帮助他们修复家具。他传授北方的传统农耕技术和种植方法。他平常不住县衙,多在田间,和灾民同吃同住,教民稼穑。滕县虽说土地平展肥沃,但农耕水平相当落后,大片土地未垦或者垦后种植几年后弃置荒芜,邦清觉得太可惜了,决心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解救灾民,为民造福。他鼓励农民开荒种地,并拿出自己俸银,费尽口舌动员有识之士和县衙官员捐资,向农民收买草根。草根价钱从1个钱2斤,增至5个钱1斤,县民不分男女、老幼纷纷挖草根赚钱。不到几年,滕县百姓开荒3000余顷,收买的草根在县衙外堆起了两个大垛,状若小山。到了乾隆十三年(1718)才付之一炬。焚烧草根之日,浓烟滚滚,烈焰腾天,几十里之外清晰可见,1月以后才熄灭,场面十分壮观,百姓争相观看。赵邦清借收草根之名,收开垦荒田、促农业发展、救济灾民之效,百姓无不怀念其大恩大德。

为了治理滕县,赵邦清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他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方略,发展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他让滕县百姓发展畜牧,养牛养羊养猪,增加经济收入。他动员百姓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在道路两旁栽植槐树、柳树,在地埂庭院广种桑树、枣树,在官舍和公共场所种植花木,并制定了严厉的管护制度,凡损坏树木花草的,那怕是达官显贵、公子少爷,一经查实立刻命令衙役围捕,罚其赔偿10倍以上才肯罢休。他还注重兴修水利、改土造田。亲临现场、风餐露宿,勘察设计,昼夜指挥,曾多次晕倒在工地,终于修成了长80华里的漕运工程和10多条灌渠,平整了数千顷土地。他还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开办矿业,挖掘煤井几十眼。为了活跃商贸,他在县邑设立钱庄、兴办商号。他很重视教育事业,兴办学校,选拔人才。他任职仅5年,便使一个贫穷不堪、满目疮痍、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滕县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库中积金3千、余谷6万石,官道杨柳、田原桑枣垣树表列,鱼塘连片,宾舍有序,学士诵歌,商贸井然,市贾无饰,“河洛之间,葱然一善国也”。

万历二十六年(1598),因赵邦清治滕政绩卓著,加之汤显祖上书荐辟和安南使者的褒言,邦清从滕县县令提拔为吏部验封司主事。万历二十七年(1599),升为吏部稽勋司郎中。赵邦清任此二职前,安南国正使、礼部侍郎冯克宽来中国进贡,途经滕县,去拜见知县,一打听,衙役、百姓都说县令教民种田去了。冯克宽到京城后,万历皇帝问他说:“你到我国访问了46个县,你感觉我国官吏政绩如何?”冯回答说:“自我来到中国界,所到过的州、县,未见过官吏们有谁如赵邦清那样清正、一尘不染。”万历皇帝求贤若渴,听其言大悦,遂提笔书赠“清、清、清”3个大字,立即下诏召赵邦清进京。圣旨下来,滕县的老百姓舍不得赵邦清离去,苦苦挽留,邦清实难立即动身赴任。万历皇帝又第二次下诏,督促其立即到任,否则,治邦清的罪。赵邦清无奈,只得启程赴京。滕县百姓闻讯,扶老携幼,聚集了几千人,洒泪为邦清送别,并派人带上粮秣、盘缠护送赵邦清进京谒见皇帝。赵邦清感动至极,热泪盈眶。以后滕县百姓为纪念这位好官、清官,为他修建了生人祠,“黄童白叟,罗而拜之”。当时滕县传唱着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谣曰:“赵邦清,赵邦清,为官一任一邦清,清正清廉清滕县,百姓为他塑清身。”滕县人民感恩戴德,建生祠6处。“沛县父老亦感招徕垦荒之恩,亦在沛县夏镇立生祠1处,制度壮丽,尤佳于滕”。故乡正宁亦立生祠4处,其古县治罗川赵公祠门联为“负治国宏才,许世以身,有功于国,有功于民,树立卓著千秋颂;综生平政绩,大书祖事,或布在滕,或布在乡,嗣后留传万古名”。赵氏宗族家谱赵邦清影像联为“忠心为国名声在;仪表堪称后世师”。赵邦清为官嫉恶如仇,执法严厉。“一切请托,断绝不行。凛凛节操,九鼎千钧。”江 西南昌府举人李复初评价赵邦清是:“清介方刚,壁立万仞,开拓千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志,其气候巍然,见者生畏。

赵邦清治滕期间,严以律己,洁身自好。“诸请谒则谢绝之,曰:‘吾知有三尺也!’”路过滕县的达官贵人有所需索,则毫无索绚,曰:“吾不能朘民膏以悦贵人也。”囚徒有情可矜而当道必欲致之于死者,则坚决予以平反,曰:“吾不能杀人以媚人也。”(《考最序》)。滕县呈现一派政清民和的气象。赵邦清任滕县知县6年,不罚百姓一分纸赎,不受乡官与僚属一帛一履。折封历年羡余银6000两,尽数登记报告上司,用以买谷买牛,一俸之外,纤毫未入私囊。故清名远扬。“两次入觐,两举清官。”万历二十四年,山东巡抚在上疏荐表中称其为:“表表伟人,铮铮铁汉,均丈遍历,郊野戴青天而复业者千家。赈恤乳哺流移,白首而生苏者万命。

一代廉臣:赵邦清 一代廉臣:赵邦清

赵邦清为官清正,执法如山,不畏权势,嫉恶如仇,两袖清风,一尘不染,贪官污吏都惧怕他,“六部大老不敢嘱一言”。他任吏部稽勋司郎中刚两月,原兵部尚书张学颜的儿子张承祚疏请赐官,邦清坚决不从,吏部正堂三番催促,赵邦清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赵邦清严惩吏部出现的腐败现象,弹劾了吏部尚书李戴及文选郎中邓光祚。验部郎中侯执躬等人收受了贿赂,亦被邦清罢官。他还将贪赃枉法的文运司新都吏王火宏 充军,旧都吏王炫问刑,验封司都吏谢天成革职为民。刑部王理怕邦清弹劾自己,暗地里给邦清送了1千两白银,邦清不但拒收,还将白银抬到御殿面君,使王理受到制裁。邦清虽在京为官,但时刻都不忘故土,他念及桑梓地瘠民穷,差役繁重,不少百姓背井离乡,外出逃生,便上疏裁革真宁不属宁州辖,直属于府;裁革雕翎巡检1名、工兵36名,实行一府五县一条鞭法,每年可节省白银7千两,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赵邦清仕途十年,虽说政绩辉煌,誉满天下,但因得罪了奸佞而遭受诽谤,他们捏造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赵邦清。顺天府推官郝道行对赵邦清大为不满,耿耿于怀。他捏造说邦清骂了当朝权相沈蛟门。于是赵邦清又遭受沈蛟门诬陷,万历三十年(1602),邦清被贬官三级。万历四十五年(1617),因南北党事之争,被削职回到故乡。赵邦清被罢黜归里时,京师朝臣挥泪送别。有一意大利人利玛窦入京进贡,送赵邦清时失声大哭,难分难舍。后画赵邦清像,如神一般供奉。山东兖州府滕县人、闵乡县潼关仓副使陈炫赠诗曰:“世道倾颓难已复,奸佞盈朝丈夫无;海内惟有赵仲一,独木难支谁与扶。

赵邦清回乡后,清贫度日,家徒四壁,债务累累,囊中羞涩,住居茅屋,身着布衣,头戴草帽,躬耕于田,奉养老母,历尽艰难,自号“草帽山人”。长安人、壬辰进士、河南怀庆府知府梁隆吉题诗曰:“放逐回来卧草庐,美人怀抱近如何?尤时贾谊空垂泪,去国虞卿且著书。鸟雀人情从冷暖,农桑事业有耕锄。青蝇白壁休相讶,诗酒留连金可聚。”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举人李复初,平时与赵邦清交往甚深,情同手足,他千里迢迢来真宁看望赵邦清,和赵邦清同住茅舍,夜夜倾谈,经常到雄鸡报晓。时值严冬,滴水成冰,赵邦清被褥衣着单薄。其夫人衣服更为单薄,向邦清索要一件衣服御寒,邦清“默默然无一应”。过了几天,赵邦清从柜子里取出了3件官服,官服颜色已褪,让夫人翻新改做一下御寒。李复初见之,百感交集,倍感凄凉,不禁为邦清的清贫泪若泉涌。叹曰:“有臣心若水,犹疑门庭若市,邦清之苦心,谁则知之!”随即吟诗道:“无人不道北地苦,公复与世相睽违;袱被而来袱被往,夫人自是泣寒衣;清臣维风臣节扬,处世大洁众所忌;汉臣贤妇数王章,贫时羞向牛衣泣。”出家人荏雅田仰慕邦清的人品与才识,赋颂曰:“摆脱尘世卧林丘,江湖时有庙廊忧;了心了心真了心,回头回头早回头;降雪玄霜清淡淡,琼楼玉宇岁悠悠;有人问君家何处,笑倚蓬瀛看海筹。”有一次,因债主上门逼债,邦清无力归还,遭受了债主的辱骂,受辱后中气,左肋下突然生了一个大肿块,块大若茄,疼痛难忍,几乎命丧黄泉,多亏了陕西泾阳人王福源治疗,才保住了性命。这就是“虽少青蚨酬债主,幸多绿野起龙蟠;九重宵旰急宜补,华发年来渐映冠”诗句的由来。

一代廉臣:赵邦清

赵邦清遭贬之事,朝野震惊,民怨沸腾。从做官为宦的,到普通老百姓,都纷纷为他鸣冤叫屈,盼他复出如冬夜想日出、久旱盼甘霖。连出家人如贤也曾叹曰:“朝堂是非混嚷,何日是休?邦清一清如水,百折不回。愿邦清高推上卿、为特国家幸庆,即吾教衰落,亦有赖其回春耳。”并吟诗曰:“义气三秦颂,才名四海生;官情薄如纸,斯道直如往。滕邑甘棠在,铨遭德望悬;何时重应昭,朝野盼目穿。”盼望邦清复出的呼声当时也不时传入万历皇帝耳中,但由于奸臣当道,邦清还是不能平反昭雪。以后万历帝晏驾,光宗朱洛是瞬息王朝,直至熹宗天启二年(1622),明王朝才给赵邦清平反昭雪。赵邦清复出后,出任为四川遵义道监军参议。陕西泾阳人陈应征为赵邦清复出心情激动难捺,特赋诗云:“卧龙不日起罗川,大汗云霓望有年;盖世甘霖苏枯槁,而今莫把眼来穿。”

赵邦清被起用后的这一年,宣抚使屠崇明及其子屠寅反叛作乱。至7月,贵州水西土目安邦彦也犯上作乱,四十八马头与安邦俊、鲁连、安若山、陈其遇与安銮、陈万等也蜂起和之,所到各处,围城掘墓,甚嚣尘上,几次征讨难以平定。于是,朝廷下诏让赵邦清率兵前去征讨。赵邦清奉诏后,先派人与贼党了相、喻文富接头,对他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其戴罪立功,协助朝廷平息叛乱,这两人对邦清口服心服。此时作为奢寅臂膀的安銮也有些心动,因考虑妻子在军营,不敢轻易发兵。邦清督官兵抵达大河口,把奢寅打了个大败。安銮见奢寅败下阵来,就和邦清秘密相约,商量投降事宜。邦清派副总兵侯良柱领兵,佯装挟取安銮的妻子,并派罗安良进陶公滩以牵制叛贼。邦清率亲兵700人,同安銮部乘深夜直入叛贼巢穴。但见火光熊熊,铳炮震天,喊杀声连成一片,叛贼措手不及,仓皇弃寨,狼狈逃窜。

赵邦清出生在西北黄土高原,奉诏去贵州平叛,由于贵州森林茂密,湿热蒸郁,邦清不服水土,偶染瘴岚(疟疾),治疗无效,卒于贵州水西山林的军旅途中,时年64岁。

一代廉臣:赵邦清 一代廉臣:赵邦清

据清《正宁县志》折本记载,赵邦清与被世人称为16世纪屹立东方和西方的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并立比肩的汤显祖交往至深,情同手足。赵邦清在滕县任县令期间,汤显祖以朝廷“上计”(考核组)成员的身份两次赴滕考察赵邦清的政绩。赵邦清政绩卓著、滕县变化之大,令汤显祖惊叹不已,“褒其为伯才”,认为赵邦清当委以重任,极力向朝廷举谏,同时还写了《过河间题留示赵仲一》诗,诗云:“九河已成陆,卑栖犹问津。道心能似此,沧海亦生尘。”不久赵邦清升为吏部稽勋司郎中,汤显祖认为“赵君第可用御史……在其中(吏部)非其处也。”赵邦清后被罢官归里,汤显祖与其常有书信来往,对邦清屡屡慰勉激励,以诗文唱和。并为赵邦清的《鹤唳草》、《实政录》、《乡行录》、《梦遇仙记》等多篇著述作序。赵邦清母82岁寿辰,汤显祖为其撰序,书写《寿歌》一首。赵邦清曾约汤显祖相会晤面,但终未实现。但汤显祖曾慰勉赵邦清的歌行体诗《歌书答赵乾所先生》却留给后世,其诗曰:“景清白血流正宁,邦清吾友如其清。欲留关尹言道德,稍知公子近刑名。风尘两度相携手,笑语悲欢一壶酒。长安贵人相见知,乡里小儿亦何有。翩翩世故不可穷,睨柱碎璧成英雄。空闻越客诅秦客,未葬滕公得赵公。有母闲居差不恶,无家古寺堪留客。虽知世人眼难青,何得此中头皆白。我今与子一诙谐,为民光景正须来。去官只有耕田手,处世都无避债台。温公袖中谁书写,坐我不羁置林下。一番西笑秦无人,龙泉太阿知我者。”

另据《庆阳文化春秋》载,赵邦清与“公安派”文学领袖袁宏道亦为挚友至交。经常相聚吟诗赋词,切磋学问。袁宏道曾以《过滕县赠滕尹赵年兄乾所》为题赋诗,盛颂赵邦清政绩曰:“乘月过滕里,踏沙度薛城。山云封去马,野葛翳行旌。官舍栽花遍,民家种柳成。停车间父老,之子有能声。”

赵清牌坊 一代廉臣:赵邦清
一代廉臣:赵邦清

在明真宁县县治古城罗川(今正宁县罗川乡)街道正中、东、西耸立有3座气势宏伟的大石牌坊,依次是恩宠坊、天官坊、清官坊。恩庞坊高9.7米,宽8.35米;天官坊、清官坊均高8.4米,宽约8.23米,共16层。据史料记载,天官坊、清官坊分别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4月和12月,是朝廷为表彰明代清臣赵邦清所建。恩宠坊则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是赵邦清为感念生母刘氏、养母高氏教养之恩建立的,又一说是乡里为赵邦清的母亲建立的。这3座石牌坊都刻有文字、浮雕,场景宏大,造型优美,布局严谨,刀法细腻,形象逼真,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从明至今越数百年,但雄姿不减,至今完整无损,傲然耸立。它向世人诉说着一代廉吏赵邦清那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也给世世代代的正宁人的脸上增添了自豪的光彩

赵邦清一生著述颇多,有《鹤唳草》、《瞑眩录》、《梦遇仙记》、《神柏记》等,多已散佚。流传下来原来能够见到的有《梦遇仙记》、《神柏记》。近年,正宁县政协文史委张志英同志从赵氏家谱中又发现了《游艺海纳集》,已整理出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