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之美
曾在《为你读诗》中读到过这样一首诗,很是喜欢。作者徐红——
暮晚有几只鸽子在飞。
梧桐树散发清香。
年轻的女人在厨房里准备晚餐。
盘子里有水果和面包,
灶火上煮着香浓的汤。
多少年过去,亲人近在身旁。
膝下的孩子一天天长大。
在这苍茫的人间。
满天星光,草木青了又黄。
生活是多么简单的幸福。
“尘世之美,像果子包着核,光倾进夜。”
凡美好的,神都垂爱。
诗中的生活场景就活灵活现在我的生活里,只是我还缺乏纯粹无杂念的心境去完全领略这份美。但是,我相信我已走在这条路上。
生活中的琐碎、繁杂在年纪轻轻时看来是麻烦,是总想推脱逃避的对象,但是如今,却在这份麻烦和繁琐中慢慢倾听自己的心声,慢慢有心去认识手里物件的本色。洗碗时慢慢将碗清洗,让洁白的瓷光洁如新;锅铲“合奏”时,不再烦恼灶火的灼热和热汗的淋漓,慢慢地切菜,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慢慢地洗菜,掰捏清每一个叶片,只为做一道家人喜欢的菜,虽然现实中的的手艺离此还很有距离……我了解自己本来的心性,开始去突破以往“怕麻烦“的性格,真的是需要修炼定力去自我超越。
到了那个叫阆中的地方,才真正认识到尘世之美的真实意境——
尘世之美 尘世之美 尘世之美 尘世之美阆中的美在我的印象里一点点沉淀,没来得及垒文字,但是阆中的画面还常常浮现脑海。也许因为度假时感冒头疼,没来得及全身心入景,便少了拍照的忙碌,而总在喘息静坐间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这个充满尘世之美的地方。
这是一座不用门票的古镇。
傍晚行走在巷子里三五成群的人们出来散步了,在迎面遇见的寒暄和笑容里,在凉爽的清风里慢慢的踱步,飘着亲切的乡音,让我突然感觉人潮涌动的自己和和我一样来旅行的人打扰了独属于阆中人们的清静。
早晨,我赶了个早,想去走走刚刚醒来的古巷,但是走出门才发现,路上行人往来已多: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面容清丽,校服干净整洁,手里的早点还在冒着热气;
晨跑的男子,踩着轻盈的步子从身边带风而过;
就近找了家早餐店,那是个热闹的地方,老人家围坐桌前慢慢嗦着面条,大人带着小孩在拥挤的门店里竭力挑选个凉快的地方坐下,并和笑容满面的老板热情地寒暄几句,那么好懂的四川话,让我明白我只是个外地人,阆中人们原本的生活样貌就这样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不如上次去的贺州黄姚古镇,虽也别具风味,但古镇里商业气息浓厚到让原本安静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边做着生意,一边看到巡逻的“制服”都还要小心翼翼。
挑了一条不太繁华的巷子继续散步,发现一对老夫妇,苍颜白发,老爷爷在前,老奶奶在后,中间有一双没有松开的手……
夕阳西下,和朋友们结伴沿着嘉陵江漫步。有了“阆中男闺蜜”的热情陪同,我们一群女人孩子都拥有了醉美夕阳下的驻足。看夕阳慢慢下沉,与夕阳写意合影,不禁吟诵涌上心头的诗篇。孩子们依然在嬉戏,我独坐在亭台里,只能静静地看着同伴们尽情释放心里的欢快,她们脸上绽放的光芒远远超过了那映在江面的红日。回首路边广场,有手里拿着音频听着曲的老人,自顾自地在垂柳下踩着步子律动出节拍;有穿着大红大绿的广场舞大妈们,那自信、欢快、有力的舞步,和脸上洋溢的笑容在夕阳xia散发出生命的气息。那座灯柱隐匿在行道树里,被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柱上爬满了藤萝,看得出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对美,更追求完美无瑕。
也许因为身体不舒服,反而让我没有急于去遍走。但我的耳眼禁不住要被这里新鲜的世界吸引。走过一座城,便竭力与它留下些许美好与印记。
留在脑海深处的画面如昨日般清晰——树上的老猫迷着眼舒服地躺在树杈上;
尘世之美 尘世之美满街银杏树绿意盈盈,试想秋天的阆中古城,如若站在中天楼塔顶,满眼的青瓦之间还有秋意浓浓的刮着黄叶的银杏,那该是怎样迷人的画卷?
夕阳斜映中的来徳书院,一座充满着古香古色的宅院,门前有高高的地阶,是我们在阆中安睡一晚的旅社,也是坐在阳台藤椅上就可以消磨一个黄昏的地方。
楼阁上立着,鸽子的”咕咕”声就在耳边清晰地轮番着响起,壮实的鸽子立在屋顶,仰着头“咕咕咕“地叫着,木楼二楼的这个别具一格的阳台就正对着这座鸽子屋。成群的鸽子飞起又降落,成了这个阳台独享的风景。
门口的地阶上我和欣儿一边等同伴,一边就无所顾忌地对坐在这厚实冰凉的石阶上抵着脚,满满都是童年的味道。
还有遇见地阆中陈老板,彩虹地好基友,一位了不起的爸爸,此行给我们周全安排照顾的专业导游和摄影师,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阆中人的质朴和热诚……
何谓尘世之美?读过了诗,细品了柴米油盐的日子,走过了阆中古镇,便稍稍领悟到它其实就是生活,是生活的美学,是面对平淡生活的态度,也是诚诚恳恳过日子的自足。眼前只有这样才能将所见都还原成了他们原本的样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尘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