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琴,这样练,其实是在节省时间
2024-01-27 本文已影响0人
宛与洛乐器
一
先用手“画”拍子,而后再进行演奏与练习,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种很多余的做法。
其实不然。看似麻烦了些,但却为后面的练习节省了大量时间。
手“画”完拍子,就会把内心的“心板”再“巩固”一分。
这样在使用乐器视奏时,心里就会有一种“牵拉感”,在“规范”着所演奏的音符与节奏。
当演奏规范了,稳定了,就不会被“卡”住,更不会“返工”,自然也就节省了时间。
二
“休止符”与绘画中的“留白”一样,都有一种“空白美”。
所以演奏“休止符”时,要去体会那种“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虽然这里不奏出声响,但依然要保持演奏时的状态,依然要“沉浸”在作品中。
如果在空拍出“等”得太刻意,或者太随意,都容易“出戏”,造成不协调的感觉。
三
心情不好时,也可以选择练一会琴。前提是清绪不是低落到“冰点”的那种。
练着练着,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沉浸”在音乐中了。之前的烦恼,好像这一会儿并没有再去想。
继续练下去,烦恼就会被“冲淡”,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四
练琴最好是每天都练。
因为中断一次,就总想着再中断一次,慢慢就放弃练琴了。
尤其是初学者,尽量不要轻易中断你的练习。
因为不像那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琴者,他们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练习习惯。
即使好几天不练习,心里,包括身体的“记忆”里,都还在“想着”练琴这件事。
一旦有空了,立刻就会练起来。
五
你的练习计划是可以随时灵活调整的。
当天练习的时间如果减少了,那么则需要相应减少任务量。
如果当天过于忙或者过于累,则取消当天的练习计划,也是可以的。
一切都要灵活应对。
六
提速较慢,也绝对好过只追求速度而忽略质量的演奏。
因为后者看似快起来了,其实是走了“弯路”。
那种缺音多音、含糊不清、节奏不稳的演奏,在音响效果上一定会大打折扣,最后还得“返工”,重新练习。
反而是那种不急不躁,一点点地慢慢提速,最后却快得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