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一场告别如此漫长?
告别和再见一般都是来自于亲人、朋友之间的,会有一些悲伤、不舍或者忧愁的情绪夹杂在里面,令人回味思念的场景。但是如果告别被阴谋裹挟,那又会怎样呢?今日拜读了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一书,这场告别却是阴云密布、雷声滚滚,紧随而来的是恐惧与谋杀。
雷蒙德.钱德勒是村上春树极力推崇的作家,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言人之一,用教科书级别的洗练文笔塑造了“硬汉侦探”马洛的经典形象。《漫长的告别》正是雷蒙德.钱德勒无可争议的代表作。

本书写了一个优雅有礼貌的绅士醉鬼特里.莱诺克斯和一个生活贫穷灵魂高贵的私家侦探马洛,因为马洛帮助醉的不省人事的特里而彼此成为了朋友。特里娶了一个有钱的但私生活极不检点的女人为妻,马洛帮助他的时候,他和妻子已经离婚,但不久又复婚了。更离奇的是刚复婚不久的特里妻子被人残忍的杀死了,嫌疑人就是特里。特里手里拿着一把枪来求助马洛送他到一个机场逃跑。马洛因此被关进拘留所里,但是他什么也没说。
等他莫名其妙的被释放回家后,他收到了特里的一封信和一张五千元的大钞。信里特里告诉马洛他没有杀害妻子,但是为了别人的荣誉和他现在的处境,他自杀是最好的结局。他拜托马洛去他们常去的那家酒馆代他喝一杯他们常喝的螺丝起子。
让马洛疑惑不解的是他出了拘留所后,接二连三的接到律师、警察、黑道人物、被害人的父亲的警告,让他不要在碰这件事,让这件事沉入大海。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人来请他帮忙寻找自己的丈夫,并且帮她丈夫戒酒,然而不久这对夫妇却相继自杀。
这是一本架构在时时鼓吹自由、民主的美国社会背景下的一篇侦探小说。但是又不像平常的侦探小说那样的结构,而是将侦探本人置身于案件中心,经历着案件的起始和终结。
这篇小说以侦探的名义,以马洛的眼睛,以小说里各个角色的口,讽刺了美国所谓的民主、自由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本来一个简单的案件,却因为当地警察局、地检署的领导期望得到高升、受害人父亲不希望自己家族名誉受损、黑道人物因为自己的目的而百般阻扰,让一桩凶杀案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而草草结案。
这样的令人不齿的事情能够在号称民主自由的国家堂而皇之的发生,与它的社会结构不无关系。因为美国所谓的民主选举从来离不开钱,推荐选举名额要钱,选举宣传要钱,而且都是巨额资金。而这些都离不开当地的大财团和私人富有者。所以受害人父亲只要暗示一下他自己的想法,所有的当地警察局、地检署官员就都行动起来。本可以一窥就知道真相的案件,却被严丝合缝的掩盖了。
当然这本书里也歌颂友谊的美好,也有正直的人心。像马洛、像警察奥尔斯他们。他们渴望正义,虽然生活在被遮蔽的天空里,但是却极力挣脱出来,给浑浊的人心注入一股清流。
一场告别,本应伴随着悲伤的背景音乐,短暂而伤感。但却因为阴谋诡计,而响起了滑稽戏的伴奏,并被无限延长。在这场漫长的告别里,伴奏的音乐虽然有缓有急,有轻有重,但却都不是原本应该出现的曲调。然而不管曲调如何,有多漫长,也还是免不了曲终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