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就决定了?
当时在考虑要不要报钢琴,跟不少朋友聊到,不学的想法在于:
1. 一遍遍练太枯燥了,坐不住
2. 每天要练,难坚持
3. 作业多、还有其他兴趣班,没空啊
4. 学其它也一样,不一定非要学钢琴
5. 散养型,这个年纪就该尽情玩,大人逼孩子累,何苦呢?
6. 要是不学了,琴放哪里怎么办?
对照自己的情况,仔细想想,我发现:
3.没空的问题:我们小学作业量不多,而且以老师们丰富的经验,也是慢慢加的,刚开始不会大量。兴趣班目前只有一个舞蹈,空闲还是有的。
4.不管学什么,都可能遇到容易的部分和困难的部分,都可能遇到喜欢的和不那么喜欢的部分,都会经历挫败和收获,都是一个逐步建立自己的学习思路、方法的过程。从这些点上来说,学什么确实都一样。如果有兴趣学起来会容易些,当时没兴趣也可能以后培养出兴趣。
5.玩是孩子的天性,怎么玩得好是个学问。玩出花样,玩出品格,玩出能力,玩出思想,恰当地干预和引导少不了。
6.当个摆设吧
问了几个从小学钢琴,已经进入职场的童鞋们(样本量太少):
1. 开始不喜欢,后来慢慢喜欢了,中间也曾放弃过,又捡起来了,一直到现在
2. 现在回头看,感谢当年的坚持
听了这么多意见,家人的支持很关键,孩子爸爸向来赞成,这一次也不例外。孩子的意见呢?在小朋友家见过、玩过,在她眼里估计也就是个大大玩具吧。
“宝宝,你想学钢琴吗?”……正在画画的她没吭声。
“宝宝,你想学钢琴吗?”
“不想!”
直接拒绝,感觉到了被打扰到的小厌烦。赶紧闭嘴,人家在忙呢,时机不对,画完再说。
“妈妈,我画完了。”
清脆的声音透着愉悦的小幸福!心情不错,我赶紧凑上去,“不错嘛,来,让我看看!”我用夸张的声调附和着。“你可要好好给我讲讲。”小家伙毫无保留地讲述着创作过程的每个细节、每个想法。我带着满满的崇拜和欣赏,边听边问。每次被这样的画作吸引,歪歪扭扭的笔画、略显夸张的结构总是恰到好处的捕捉到那一刻的神态和趣味,看着看着,我也被带入孩子的世界。我们的眼睛看着彼此,心满意足……
“宝宝,我们商量下学钢琴的事吧?”接下来,我们欢乐地聊到了几个学琴小朋友的趣事、钢琴的是什么做的,并说好了去试一节课。
“要是我不喜欢了,可以不学吗?”
“可以!”
对于一个5、6岁的孩子,他可以很快作任何决定,也可以在下一秒轻易的改变这个决定。那你是相信TA还是不信呢?他 的每一个时刻都是认真的,相信这个部分。下一个时刻新的决定相对于这个时刻又是变化的,站在当下看下一时刻,又抱着一点怀疑的。等到下一刻真的发生的时候,又是那么真实可信的。每一次回看既相信,又不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