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互联网没有变平,而是圈层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携程和去哪儿网、58和赶集网、美团和大众点评、滴滴与快的都纷纷结成了组合,并充斥在各个新闻热点中。事实上,这些企业的组合都在都昭示着同一个问题: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互联网和互联网行业都在朝着圈层化的方向发展。不过,在我看来,这一发展方向可能并不只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是互联网经济的一种趋势。
但我并不是要给大家讲这些趋势,而是“在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同时,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互联网用户的口味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有些专家就把这种为互联网用户定制“特定口味”的模式叫做“圈层经济”,简单来说就是,圈层内是一番波澜壮阔的景象,而圈层外却始终保持风平浪静。无论大家有意识也好,无意识也罢,互联网确实是把我们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不过,这种连接是有前提的,就是我们一定要处于同样的圈层当中,而这些圈层通常是依靠大数据表现出来的。
例如,对于青春期少男少女而言,只要提到“鹿晗”、“tfboys”、“吴亦凡”等明星,就会激起他们的热情,但对于中年男女而言,上面这些明星可能还不如“小明”这样的虚拟人物有吸引力。这就充分体现了一个道理:如果圈层不同的话,那体验反馈也并不相同。
在互联网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不同圈层之间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然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这种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因为就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90后已经不再属于一个圈层,而是被分成了95前、95后两个圈层。
图片来源网络而且据相关数据显示,与95前圈层相比,95后圈层更容易进入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群。在这种情况下,圈层下的社群就有了更加充足的发展空间。
圈层是互联网发展的一大趋势,很多社群创业者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疯蜜”就是其中一个非常的典型的例子:先把自己的用户固定在一个圈层之中,然后再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慢慢地,这些用户就成为了“疯蜜”的粉丝。其实,如果仔细分析的话,这和社群粉丝定位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看到“疯蜜”获得较大成功以后,很多企业都纷纷效仿,也开始为自己的用户划定圈层,希望他们能够成为社群粉丝。
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出现像“疯蜜”这样的圈层模式,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互联网的圈层化,也正是这样的圈层化才让社群有发展的机会。
社群思维:互联网时代的新创业法则本文选自胡华成的新书《社群思维:互联网时代的新创业法则》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