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 思
题记:作为一名全职待产的孕妇,整日被困家中无所事事,想要写点什么,无奈苦苦求索灵感而不得,借助一个泊来的广告语-好像身体被掏空,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可惜呀,我是灵魂被掏空,身体被填充,而且还是填充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宝宝,并且无灵丹妙药。
简书是我踏足的第一个写作平台,实在不想应付差事,最起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所以,在没有新的思路、新的文章出来之前,我只能发一发往日的旧文。
下面这篇文章是一篇演讲稿。是我曾经就职于电视台时,参与"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所写下的,现拿出来晒晒,不当之处多批评多指正。

各位领导好,我是来自新闻频道某某节目的某某,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敬业”思》
快到中秋了,有一首诗又该畅销了,“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没错,就是这首李白的《静夜思》,讲的是远在异乡思念家乡的一种情怀,但是我今天讲的此“敬业”非彼“静夜”。敬是尊敬、敬重的敬,业就是工作。
第一次对敬业深有感触是在童年的田间地头。印象里,农村的早晨总是比城市来的早一些,当树叶上还沾着露珠,当太阳还没有跳出地平线,爷爷奶奶一天的工作已经开始,他们肩上挑着胆子,扛着锄头,往山里进发,留给我深深浅浅的背影,他们是中国农民大军的一份子,他们的工作就是春种秋收。
农民是最辛苦的职业,面对着一方方土地,起早贪黑、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然而这些对于长年累月干活的农民来说这些都“无关痛痒”,让他们痛心的是一年的辛苦白白浪费。土地是吃天雨的,你无法判断什么时候下雨,雨下多长时间,有没有冰雹,而这些又实在关系着粮食的长成。所以我常常会在某个下雨的时候听到奶奶讲这样的话“这可是一场好雨,快下吧” “可别下了,再下粮食就毁了”,但是,如果今年颗粒无收,农民们就扔掉土地了吗?当然不,来年,你照样可以看见他们勤快的身影出现在方方块块的土地上。土地关乎生计,土地是他们的终身岗位,风雨总无情,但他们对土地的投入只多不少,只增不减。在我爷爷奶奶他们身上,我第一次对敬业有深深的思考,敬业就是一种是无怨无悔的付出。
等到我走上了记者的工作岗位,我时常想象着自己就是一个农民,工作就是我的土地,话筒和笔就是我的锄头,如何耕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满腔抱负遭遇现实的冷遇,当自己的耕地走到了“农夫犹饿死”的境地,是否还需要像祖辈农民们一样一往无前的执着付出。
记者这个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倾听和感悟他们的故事,有时候像一剂灵药。我关于工作的困惑就在一个爱与坚守的故事中得到了解答。
去年,我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评选出了一批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我有一个任务,就是去采访这些人物,在这样的机会下,我见到了我接下来讲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寿阳县松塔镇乡村卫生院副院长杨转红。
她的故事差不多也是从我这个年纪开始的,1996年,刚刚卫校毕业的杨转红背着行囊准备去分配的地方参加工作,她是寿阳县本地人,按照家里人原先的期望,她在市医院实习完后,应该会留在好一点的单位上班。没想到的是,她刚刚走上的工作岗位,在寿阳与和顺搭界的一个小山村,远离城区,是个年轻人几乎不会踏足的地方 ,村里经常缺水断电,而她的宿舍是一个窑洞。杨转红跟我说,当时她的心都凉了。
可是她没走,为什么?条件越是艰苦的地方,需求也越大,老百姓得知村里来了个护理员,打针、输液,头痛感冒,甚至生孩子,纷纷找上了杨转红,她说,你看见他们真挚的眼神,你就不想走了。从此以后,20刚出头的杨转红硬是挑起了这个重担子,给老百姓看病,给病号打饭,洗头、剃头、倒便盆,她几乎承担起病人家属的角色,后来,乡镇医院合并,她又到了松塔镇,但是这些工作她从未丢下,到现在已经是第19个年头。
采访的时候,我们遇到一个受杨转红照顾过的孤寡老人杨文和,他抓住我的话筒不松手,一定要夸一夸杨转红。81岁的老人告诉我,有一段时间,他因为肺气肿住院,连最简单的吃饭、上厕所问题都解决不了,身边没有子女照顾,抵触情绪特别大,每天叫嚷着出院等死。杨转红义务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喂他吃饭、照顾他解决大小便问题,安慰他。
这样细致的照顾杨转红给予了医院的每一个病人,她自己的儿子却交给年事已高的公公照看,最長的一次記錄,她全年只回了兩次家,住了三晚。杨转红的公公说,孩子一天念叨着想妈妈,想妈妈。
基层医院工作工资并不高,杨转红最初的工资只有90元,等熬到800元的时候,她又慷慨地帮住院的同乡病人垫付医药费,她笑称自己反而还需要跟家里拿钱。
没有高回报、没有时间、甚至没有看得见的前途,三无岗位,杨转红用爱坚守了19年。
采访完杨转红的那个傍晚,城市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大雪,回到家里,我收到一条短信,是杨转红发来的,“妹妹,下雪了,你们安全到家了吧?”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那一天,我想关于敬业我找到了答案。敬业是什么?如何敬业?不必查询字典,也不必洋洋洒洒挥毫万篇,杨转红的只言片语和19年足以说明一切。敬业,首先来自爱与责任,来自本能的态度,来自这个人崇高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