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拼命努力的姑娘终于活成了诗与远方的造梦者
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一个诗和远方的梦,我易不能免俗,却时至今日才遇到了那个大多数人的造梦者--三毛。
三毛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即便没看过她的书的人,估计也耳听过她和荷西的爱情。
但是我对三毛的好奇,并不始于她那著名的爱情宣言,而是源于一个叫杨熹文的姑娘。大学毕业后,这个自称叫老杨的小姑娘申请了新西兰的打工度假签证,从此开启了在异乡独自奋斗的历史。
她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新西兰的学业,出版了自己的两本书,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用一股杂草般的生命力将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
通过老杨,第一次知道对于家境普通的孩子,想要出国原来还有打工度假签证这种办法,原来800元的申请费就能彻底改变一个女孩子的人生。
老杨说之所以能一时冲动去申请新西兰打工度假签证,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三毛的影响,这个叫三毛的女人用她的文字给很多人编织了一个诗和远方的梦,让人心生向往。
从那时起,三毛成了我眼中迷一样的存在,每每想起,总忍不住感叹其文字的魅力。
然而,散文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项顶艰难的挑战,读三毛作品的好奇心始终无法战胜我那日渐增长的烦躁和焦虑。
直到六月的一天,我无意中对有声读物产生了兴趣,才有了与三毛如今的相遇。
所谓有声读物也就是听书,对于像我这样有阅读障碍的人来说,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听书的过程更像在听一部电影,主播细腻的声音像一台老式的放映机,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呈现在听者眼前。
我听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这本散文集共有12个故事,包括《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观浴记》、《爱的寻求》、《芳邻》、《素人渔夫》、《死果》、《天梯》、《白手成家》。
在《沙漠中的饭店 》中, 这个古灵精怪的女子用中国菜捕获了丈夫荷西和朋友们的心,堂而皇之的开起了“沙漠中的饭店”,她在做菜时骗不懂行情的外国丈夫说粉丝是雨,是尼龙线,让荷西一头雾水。用小黄瓜炒冬菇骗的想吃笋片炒冬菇的荷西上司大加称赞,声称自己吃到了迄今为止最好吃的笋片炒冬菇。在《悬壶济世》中,她用黄豆治好了邻居姑卡腿上的疖子,用指甲油给女邻居补好了牙,半夜跟着荷西去”荒山”捡贝壳,差点命丧沼泽;《沙漠观浴记》中,又跟着荷西去断崖变边偷看沙哈拉威女人洗“内部的澡”;《娃娃新娘》中对只有十岁,被逼嫁人的姑卡充满不甘无奈,痛哭流涕。
三毛用她独有的方式向大家讲述着撒哈拉沙漠中的故事,那些中外文化的差异、沙哈拉威人的生活习惯、沙漠生活的艰险、甚至是邻里间的繁琐小事,都在她的笔下有了生命,连物资匮乏的沙漠都变得开始让人心生向往,恨不能亲眼去见证一下撒哈拉威人的生活。
三毛对待生活的态度让我动容,她用笔给大家创造了一个梦,看过她文字的人,会开始觉得,原来做饭也可以很有意思,洗澡竟然还能有”内外”的差别,生活也许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糟糕,让人不经意间开始期待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如果此时的你觉得生活艰辛、充满苦涩,也许读一下《撒哈拉的故事》是个不错的选择。
希望三毛的文字也能给你带来片刻的安宁,感受到三毛对生活的热爱。
愿每一个还在拼尽全力、努力生活的人,都能活成那个诗和远方的造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