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的愤怒代代相传
摘转:自從女兒出生之後,我常常對九歲的兒子生氣得不得了。我不這麼愛他。
這麼做吧:每當你生他的氣,就進去房間裡,別對他發脾氣;相反地,把你的憤怒發洩在枕頭上——打枕頭啦、咬枕頭啦。試個幾次,你會很訝異的:這會改變你和孩子的關係。問題並不真的在於愛或不愛。如果你不愛他,那麼不生氣就會更重要。如果你愛他,那麼生氣就是可以忍受的,因為你用愛來彌補,但如果你不愛他,你的怒氣就真的不可原諒。你知道我的意思嗎?
如果有愛,對,那麼怒氣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你會去彌補:你生完氣之後會更愛他,這樣就沒有問題,小孩會了解的。但如果你不愛這個小孩,然後又生氣,這真是不可原諒。
你所需要的,就只是怒氣的表達而已。它在你體內累積,他只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你身邊找不到別人發洩,所以發洩在他身上。小孩子通常會成為代罪羔羊,因為他們很無助。你也許曾生丈夫的氣,但是他不無助。你也許曾生爸爸的氣,但是他不無助。這些憤怒被累積起來了,現在全都被導向這個無助的小孩身上。
所以讓它成為這個月的一個規則:每當你生他的氣,就把他留在原地,自己進房間打枕頭、丟枕頭、咬枕頭。五分鐘之內,你會感覺到憤怒消失了,而且會感覺到在這陣怒氣過後,你對這個小孩有很多的慈悲。所以只要用一個月的時間,試試看,然後就很簡單了。這個月的時間需要你努力,因為這個習慣會說:「對小孩發脾氣。」頭腦會說:「對枕頭生氣很蠢,你瘋了。」一旦你看到它的美——沒有人會受到傷害、憤怒被釋放了,你對小孩感到慈悲,愛也將會出現。
當你說不愛這個小孩的時候,你的了解是不正確的。如果你不愛他,就不會這麼生氣了;這兩件事情是互生的。
生氣不過是顛倒過來的愛、酸掉的愛,如此而已。它必須被扶正,那它就會變成愛了。所以恨和生氣並不真的是愛的相反。愛真正的相反是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如果你不愛這個小孩,就會無動於衷——誰管他呀?我的感覺和這個小孩無關,這和你先生、你爸爸、你媽媽有關。
想想這個小孩吧:他毫無理由地因你生氣而受苦。他現在無法冒險讓自己跟你生氣,因為他知道他會被擊潰、會受更多苦。他將繼續壓抑他的憤怒,而這個怒氣早晚會被發洩在別人身上。如果他可以找到一個女人,他將會虐待她。如果這個女人很有權力——女人總是很有權力,他就無法折磨這個太太,改去折磨他兒子。他會去想辦法找一點藉口,然後必須發洩。如果他沒辦法發洩在小孩、太太身上,那就發洩在傭人身上或是辦公室裡——如果他是當老闆的,就會發洩在他下面的人身上。這樣很沒道理,因為事實上他想折磨的人是你,但是他沒辦法。事情就是這樣進行的。
憤怒、仇恨、嫉妒一代傳一代,各種毒素都持續累積,上一代的人把他當成遺產傳給下一代,於是人類的重擔一日勝過一日。不要這樣對待小孩,因為你會毀了他一輩子,而他並沒有哪裡對不起你。
只要試一個月的時間,你會很驚訝的:這一個月將會把整個模式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