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的交流会
新教育今年春天在我县生根发芽以来,我们学校每周三下午放学都会开一个读书沙龙,由两名教师主讲,先分享一个励志故事,其他老师发表个人见解。再就一个问题进行讲解,比如完美教室的构建、晨诵如何开展、理想课堂的探讨等等。实施的这第二个学期,就感觉越来越形式化,也没有新鲜的话题可供分享。所以这周的读书沙龙活动校长想让我讲讲《静悄悄的革命》的读书心得及读书方法的介绍。下面是我为明天准备的发言稿。
我有的时候出去听讲座,特别是上学期的名师大讲堂活动,听的时候感觉大家都挺认真,可是结束的时候一出门就会听到有些老师说:她的这些在我们班肯定不行,实施不下去。或者听其他老师讲课,参观其他学校都会有这种感觉。我相信等会大家出门的时候心里也会想:她讲的那些她自己肯定也再犯,她自己做得也不好,也没有做出任何成绩还给我们讲等等。
首先,老师们今天是交流,是我表达我的观点和思维,我承认不一定对,任何人有疑问都可以提出,你的思维和观点我也愿意听。此时的交流希望大家彼此放下自己的思维假定(思维假定就是我认为这样做就一定是对的,我心里想的就是对的,就不再愿意接受其他人的观点),我也放下我的思维假定,大家一起交流。
大家可以想一下在你的课堂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1.手势教学:同意请举手,不同意请举手。
2.“声音再大一点”“再清楚一点”。
3.低年级教室发言“闹哄哄”,高年级教室发言时“静悄悄”。
4.“你来补充一下”
5.公开课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课堂静悄悄的状态。
这些现象或者语句是不是各位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出现的?反正我是有这样的问题,读《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时,我常常想这不是一个日本人在写几十年前的课堂,就是一个中国人再写现在的课堂,这些问题怎么过了这么多年还在重复?其中,日本的教育发展在我们之前,他们在几十年前就已经从教师的主体性神话而变为“学生的主体性神话”,即由学生决定课堂的一切,他们由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而我们发展了这么多年其实我们还在“教师主体性神话”这一端呢!我们现在学习的目的就是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慢慢跳出“教师主体性神话”这一极端,开始慢慢关注学生,但是也避免跑到另一个极端。
手势教学只能赞成或者反对,那么从一开始就把那种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意见就排除在外了,或许教学中价值最高的也许恰恰是这种模糊的多义的意见。但是佐藤学仅仅只是反对手势教学吗?不是的,是呼吁老师们能够建立起教室里对个性多样性的意识,能够做到真正地倾听,特别是倾听教室里那些异质的声音。
要求学生清楚、明确的老师是不可能理解学生那些踌躇不定的、不确定的思考和答案的。如果谁发言稍慢,就会被贴上“理解迟缓”“发言不积极”的标签,而那些不确定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因为一切创造性行为都是发自不确定的语言,那么老师你有没有倾听到这些?有没有倾听到孩子发言或者踌躇背后的语言?
在低年级过分强加虚假的主体性,低年级的孩子没有反抗意识,自我意识还不够强烈,等到高年级有能力的时候就会反抗这种被驯服出来的虚假的主体性。
如果学生的发言是表现自己的想法的话,那么无论发言怎样,是没有什么好“补充”的。而老师所谓的补充,其实是想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向自己的教学设计上去,教师不允许有任何偏离自己教学设计的想法的出现,实则是自己想控制教室,控制学生。
我们在组织学生发言之前,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这个过程就像在传球,学生抛出一个球,教师能认真倾听,懂得背后的含义,而不是一节课都在重复“你的意思是说…”,教师能很好的接住这个球,那么学生接下来就会更想发言。
要想有这样的倾听的出现,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润泽的教室”,什么是润泽的教室,就是一个互相信任,自由、平等的课堂环境,说错了不害怕,也没有人嘲笑,大家都可以自由平等地发言,就像我们现在的交流。
当然书中也介绍了教研的环境,学校的改革,课程的建设,我的认识还很浅薄,书中的知识还不能融会贯通,很期待各位老师的共读,开展读书交流会,大家共同交流。校长说这个书很难读懂,其实佐藤学的语言不难懂,读书时尽量可以归纳每段文字的意义,画思维导图,训练自己的思维等等。多读,啃读,加入实践的思考。相信我们改变,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