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诸子百家道学•国学•养生

《道德经》二十八章 以全局之眼看世间万物

2017-05-11  本文已影响399人  李姐有解药

原文

二十八章

知其雄【1】,守其雌【2】,为天下溪【3】。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4】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5】,圣人用之,则为官长【6】,故大制不割【7】。

【注释】

1.雄:譬喻刚劲、躁进。

2.雌:譬喻柔韧、谦下。

3.溪:一说比喻谦卑;陈鼓应教授释为“蹊”,指蹊径之意。

4.守其黑,为天式.....知其荣:此六句众多解老名家认为是后人增加,一证为庄子天下篇引老子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另老子在第四十一章有“大白若辱”,可见白与辱相对。

5.器:现实世界具体的实物。

6.官长:百官的首长,指君主。

7.大制不割:完善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今译: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于雌柔,作为天下所遵循的蹊径。作为天下所遵循的蹊径,恒常的德就不会离失,而回到婴儿似的、最单纯质朴的状态。知道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作为天下的川谷。作为天下的川谷,恒常的德才可以充足,而回到真朴的状态。真朴的道分散成万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就会成为百官的首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道德经》与生活智慧

老子的思想,融汇于短短5000言中,可以说是浓缩的精华,因此理解起来也确实很不容易。因为与老子的思考格局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我们往往很难明白,老子到底在讲什么,他讲的这些东西,到底对我们有什么用。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我们喜欢简单明了害怕复杂艰巨,面对艰深烧脑的东西,我们常常是敬而远之。

要是懂得老子学说对我们生命的意义,也许更多人可以耐住性子,一点一点去啃老,哪怕无法完全消化,汲取到的营养,也可以让我们的生命质量大大的不同。

有些智慧,任何时候去领会都不晚,但早开始就早受益。今天,我们继续啃《老》。

知与守

开篇老子用了两组排比句(有人会认为是三组,都没关系,并不影响老子核心思想的传递)来讲“知”与“守”。那究竟知什么?守什么?这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它体现了老子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

“知其雄,守其雌”,雄为阳,阳易折损;雌为阴,为母性,具备生殖力与涵容性。守雌的前提是知雄,因为知雄,所以明白雄无法持守,如果“知其雄,守其雄”,那显然就不是真知,就不在道中了。知雄而守雌才难能可贵,对雄有清楚的了解,然后甘于守“雌”,这就不是一种退缩或回避的态度,完全是在了知全面真相后的保全之策。既执守雌,又能恰当运用“雄”,是无为而治,终能达成“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所以知雄守雌,才会常德不离,才会如婴儿一般真朴自然。

“知其白,守其辱”,辱与白相对,辱是暗昧的意思,跟四十一章的“大白若辱”中的辱是一样的。人们可能很难理解,不是人人都愿意追求光明而厌弃黑暗吗?老子为什么明白了光明的美好,还要去持守暗昧呢?其实老子早就知道,“白”是无法持守的,好比人们称颂倾慕十五的圆月,然而圆满只是暂时,残缺才是常态,既欣赏满月的明亮饱满,又安住于残缺与暗昧,这便是一种得“道”的境界吧?

人从生到死,也是起点的弱走向终点的弱,雄强只是短暂;花儿从萌芽到凋零,绽放也只是片刻;我们爱圆满、强壮、绽放,却要懂得它们不过是波峰,需要无数的波谷来托起,它们不会持久,无法强留。生活的智慧是:我们喜悦于繁花盛放,也坦然接受它们的枯萎凋零;我们欣赏雄强之美,也愿意拥抱自己的羸弱和不完美。

老子不仅讲守“”、守“辱”,也主张守“静笃”(见于十六章)。那么,雌、辱、静笃,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答:这三者都是阴柔的,用《道德经》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弱”的。

再追问一句:为什么要守“弱”?

老子五十二章说:守弱曰强!弱不是脆弱,它有着一种延展性,它更是柔韧的、处下的、不争的。这里的“强”,不是一介武夫的勇猛刚强,而是如饱满麦穗的谦卑,如海纳百川的善下。守弱带来归顺、容纳、安宁、稳妥,恰恰成就了它的强。

可见,老子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可持续。他追求长久的保全,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短暂美丽。

老子看的是长久,所以不会留恋繁华;老子重的是保全,所以甘于处下不争。“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就是知与守的平衡,就是一种豁达的生命态度,这是走向心灵自由的终极智慧。

大制不割

道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因此万物有道,圣人用这有道之器来治理天下,就会受人拥戴而为百官之长。

“大治不割”中的“不割”,不仅有不割裂、整体的含义,也有和谐无损之意,与后面章节中的“方而不割”同义。大治不割是因为大治源自于道,有道的指引在,所以和谐、自然、无伤。

有道之治,安宁不扰,人民乐天知足,社会和谐稳定。有道之人,像婴儿一般本真,像山谷一样宁静。

全局之眼

我们大多数人,下意识的,只想看到所谓好的,而失意受挫时,我们又只执着于所谓坏的。所以我们很难看到事物的更多可能性,得意时容易忘形,而失意时又万念俱灰、一蹶不振。殊不知,事物一阴一阳,相互嵌合相互转化,执着于一端,我们就失道了。

老子能知雄守雌,知白守辱,原因在于他拥有“全局之眼”,能洞悉事物的真相,做出正确的选择。

何谓全局之眼?

万物的背后,都有规律,并以一种叫做“系统”的方式存在着。系统中包含要素和关系,要素是看得见的,关系则是看不见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全局之眼就是看到要素,也看到要素之间的关系,更看到关系背后的规律。

关系和规律,就是道,所以全局之眼,也可以称为“得道之眼”。

训练全局之眼,就是训练一种系统化的洞察事物的方式。用关联的、整体的、动态的方法,多维度的看问题。

关联之眼,看雄和雌、白和辱是什么关系,如何相互作用。于是我们不仅看到两者之间的对立,也看到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整体之眼,看到雄和雌、白和辱是构成事物的两面,是事物不可分割的部分。看到事物的整体性,就不至盲人摸像,以偏概全,就可以超越井底之蛙的思维局限。

动态之眼,看到事物的动态变化,存一分好奇心,不执著不固着。因为就算真朴,也不是恒定不变的。“朴散则为器”,真朴,会分散为各具禀性的万物。动态看世界,调整自身,拥抱变化,蔽而新成。

全局之眼看事物,看清要素与规律,能从纷繁复杂的事态中理清头绪,理解事物背后的成因,多了允许和接纳,多了淡然和笃定,定静生慧,处理问题就能兼顾各方、圆融通达,不失之偏颇。

每天保持与智慧的连接,然后,把一切交给时间,慢慢的,你费心雕琢的时光,会呈现独有的光亮,那是属于你的生命之光。

注:1、原文部分参考书目: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2、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