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分舵第一期RIA训练营

亲密关系--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2017-04-19  本文已影响40人  Mr雷蒙德

【R·文片段】
归因是指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特别是指人为什么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请)提出的解释。归因能确定事件的原因,强调某些因素的影响并忽视其他因素的作用。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很重要,因为大多数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通常有很多可能的解释,这些解释的意义相差甚远。我们可以强调个体内部的影响因素(如人格、能力或者努力),或者强调外部的影响因素(如个体所面临的情境或坏境)。

尽管伴侣之间有着深入的了解,仍然会受到强烈的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的影响。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对观察到的伴侣的类似行为的解释完全两样。人们常常能深切地感受到影响自己行为的外部压力,因而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容易作出外部归因。但他们注意不到同样的环境也会影响他人,从而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常常归因于他们的内部原因,如意图或性格。这一现象对亲密关系的启发意义在于:它使伴侣们忽略了他们在彼此身上观察到的行为正是自己所引发的。在吵架的时候,如果一方想:“她这样做真令我生气”,另一方可能这样想:“他脾气这么暴躁,真该学学如何控制自己了”。这种偏差相当普遍,几乎人际交往的任何一方对彼此具体的行为表现都有相当程度的共识,但在解释行为的原因时却可能各执一词。更糟糕的是,伴侣双方可能意识不到彼此归因上的这种差异,每个人都可能认为另一方会像自己一样看问题。如果伴侣有意识地去努力了解对方的观点,行动者/观察者效应就会减少,但很少会完全消失。最保险的策略是在心中这样假定:即使是你最亲密的伴侣也很少能真正理解你所有行为的原因。

【I】
曾经有一首歌传唱大江南北,歌的名字很有意思,叫做“都是月亮惹得祸”。

可是仔细想想,月亮好好的挂在天上,招你惹你啦?(有多少盼望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做同样的事情:为自己的做(过)的事情找原因,找借口。借口无非两类:“都是我的错”,或者“不是我的错”.... 这个过程叫做的“归因”。相对来说,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做(过)的事情找借口,他/她会更有可能会归因于外部因素(“不是我的错”);而如果他/她对于别人做(过)的事情找借口,则可能会更倾向于对方的内部因素(“都是你的错”)。

因此,如果碰到两个人为同一件事情找原因(归因),就更有“意思”了。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夫妻吵架”:

丈夫回来,把衣服和包丢在沙发上,来了个“葛优躺”~

如果作为伴侣的双方没有意识到彼此归因上的差异(行动者/观察者效应),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就危险了。咋办呢?

所以,相互理解对方的观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双方真正找到(归因的)差异之所在,从而保护双方的亲密关系。

【A1】
上文的“夫妻吵架”即为个人真实案例演绎。

【A2】
意识到了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的存在,还需要从自己的角色(行动者/观察者)与对方的互动(归因的差异)中进行反思、调整和改善 。

作为行动者:

作为观察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