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着拖着,问题没了,需求呢?

2020-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青豆qingdou

上学时,挺喜欢讽刺漫画。许多年过去了,看过的大多忘记了,但有一组漫画却让我印象深刻。

画面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人手里牵着一条绳子,绳子末端拴着许多纸片,上面写的都是“问题”。这个人前面走着,牵着的绳子在身后拖着,在走动过程中,拴在绳子上的“问题”逐渐掉落,直至绳子上一个“问题”都没了。

当时觉得这组漫画寓意深刻,许多“问题”可不就是这样拖着拖着就没有了吗?到最后不用解决,“问题”自己就消失了。

乍一看,这样似乎还挺不错,却不知这是自欺欺人而已。有些问题拖着拖着,过了解决的最佳时机,看似不存在了却不知它会形成更大的问题在不远的将来等着你。

对待问题,拖延并不是个好办法;但对于享乐类行为的拖延,人们却是趋于赞成的。

有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立刻得到一样奖励(有时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饼、巧克力等等),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实验者返回房间(通常为15分钟),得到相同的两样奖励。

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

据说经过多年追踪研究发现,自控力,也就是延迟享乐的能力,是决定孩子今后成就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且后续研究还发现,自控力是可以被教导和学习的。

于是,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延迟享乐”成了一些人的行为指南。

家里长辈虽然没听说过这个实验,但他们的人生经验中也有“延迟”、“克制”理念。说刚出生的孩子不能多抱,不然你就再也放不下他了。于是,刻意的不去抱孩子,怕把孩子“惯”坏了。果然,孩子哭闹少了。但回过头去想,这样带孩子是方便了,但这样真的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好吗?

一直不明白女儿小时候为什么都不讨要东西,甚至带她去超市让她要什么自己拿,她都很少挑什么。等女儿大了些,跟她说起这些事时,我才知道她“无欲无求”的缘由。原来,家里老人经常教育说不能讨要东西,那怕买来东西也不能一下子吃太多,所以,她对这些东西没抱什么欲望。

当时,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但时过境迁,却还是觉得有些遗憾。有些可以延迟满足,有些延迟的太久,会连基本的需求都会消失了。

有些事情不能怕麻烦有危险就不去经历,不管是好的坏的,曲折的悲伤的,都经历过,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