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谈文化自信6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020ab618a59745b8.jpg)
师天地心广大 顺自然致中和
我觉得网络这个东西,真是无孔不入,它既有方便的一面,也有令人烦躁的一面,比如使我们不能安心宁静地学习。现在网络上即使传播国学的,也是良莠不齐。网络上需要多传播一些传统文化正能量的东西,我们不能够放弃这块领地。现在大家看得很清楚了,网瘾戒起来有时比毒瘾还难。我们在有些地方是不是能有所作为?比如说对于网络游戏的问题,至少第一步能不能做到在时间上有所限制,比如说晚上10点以后,网络游戏就应该封了,要不然孩子不睡觉,一直玩。目前,这个技术手段应是可以做到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0fdc2aec5b4bb44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86bf99a0ccec5c2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8a8425bd2d897d96.jpeg)
这种网络上负面的东西,是不是在呼唤一种回归?不要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就把一些传统的、宝贵的东西丢了,比如说纸质的书本、经典,师生面对面的传授、教学。我觉得除了网络之外,还是要提倡有一些更多的这种面对面的交流。
我有两句话,算是一副对联吧,上联是:“师天地心广大”,以天地为师,心胸要广大,因为天地的心胸是最广大的。下联是:“顺自然致中和”,顺其自然,达到一个中和,就是《中庸》里面讲到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整个中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追求这个中和。因为只有中和才能“生生不息”,才能“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只有顺其自然,才能达到中和。圣人之道,中庸而已;中庸之道,顺其自然而已。
养生必先养心,心是根本的,所以不要计较这个、计较那个,想这个、想那个。我常常跟大家念《汉书·艺文志·方技略》里面讲神仙的那段话:“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神仙就是保住他最原真的状态、原初的真性,但是人生下来就会丢失啊,“游求于其外者也”,要把它重新找回来。
找回来什么东西呢?它告诉我们三条,第一条,要“荡意平心”,别胡思乱想,一天到晚想这个、想那个,求这个、求那个。第二条,“同生死之域”,“域”就是范围,把生死看做是同一个“域”。不要把生看做这个,死看做那个,于是恋生怕死、贪生怕死,而要看破生死。第三条,“无怵惕于胸中”,发怵,紧张啊,害怕啊。惕,警惕,害怕啊,不要紧张害怕。怎么才能做到不紧张、不害怕呢?做人做事要坦荡荡。这是根本。
能做到这三条就是神仙了,根本是养心。一个人心胸、心态要好,不要去追名逐利,不要一天到晚跟别人攀比、计较。心态上“师天地心广大”,我想这是根本的。另外生活上要自然而然,饮食啊什么的都不要过分,宜平淡。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44b03c5a96f8318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