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ICHAIN生命链

无偿为疫苗企业上区块链,是商家造势,还是真护我周全?

2018-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5ce83bfc7b6f

胎儿华大,婴儿长生,幼儿三鹿,少年红黄蓝,青年现金贷,中年p2p,老年人的红茅药酒,总有一款特供等着你。

民众一波接一波的谴责声之余,众多区块链公司在“趁着东风”为自己的项目造势,抓住百姓痛点,我们不是天生要强,而是天生特别能扛,活着不易。

若这些社会所关注的民生问题遇上区块链,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以喊出“无偿为疫苗企业提供区块链溯源解决方案”“万人请求上链”等口号,真的可以护我们周全吗?

最近长生生物董事长高俊芳被警方带走。这位高级经济师、会计师在一手炮制了惊动政府高层的“疫苗丑闻”后,彻底离开了她掌控了14年之久的长生生物。

从7月21日那篇将“疫苗丑闻”推向高潮的《疫苗之王》开始,该事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不管区块链公司借此事营销的做法是否妥当,但都将矛头指向“溯源”。事实上,这也是此次疫苗造假事件“追凶”的切入点。 

那么,利用区块链真的能将疫苗安全的送达到中国两亿多儿童手上,能追溯到让我们放心的疫苗的源头吗?

首先说区块链的模式: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公共账本。它有三种形式:私有链、联盟链和公有链。

抛开私有链这里用不上,联盟链公有链的区别如下:

联盟链身份是公开的,交易则是隐藏的。如果身份公开,交易效率得到提升,点对点之间交易隐藏,门槛低,谁都可以参与,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尤其适用于商业场景。

公有链身份是隐藏的,交易则是公开的。公有链包括比特币、以太坊、超级账本、大多数山寨币以及智能合约,其中公有链的始祖是比特币区块链。

但必须要说的是这种联盟链在供应链上,溯源与监管供应链污染的案例也很多,这些很大程度是由于供应商管理和控制的不完善。中国的毒奶粉,假疫苗丑闻证明需要做出改变来严格控制供应链系统控制和提高系统透明度。

在医疗领域

一直以来,医疗机构都要忍受无法在各平台上安全地共享数据。数据提供商之间更好的数据合作意味着更精确的诊断,更有效的治疗,以及提升医疗系统提供经济划算的医疗服务的整体能力。区块链技术可以让医院、患者和医疗利益链上的各方在区块链网络里联盟共享数据,而不必担忧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如:初创公司Gem发布了Gem健康网络——提供了一个实现多重签名和多因素验证技术的以太坊平台,去创造出一个安全通用的数据结构。Tierion是另一个区块链初创公司,其建立了一个医疗数据存储和验证的平台。Gem和Tierion均和飞利浦医疗保健公司在飞利浦区块链实验室进行合作。

在药品,食品,安全方面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每喝一杯鲜牛奶,便可知道它来自哪只奶牛,这只奶牛来自哪个牧场,牧场又是通过哪家运输公司运到哪家分销商手里,分销商再运到哪家批发商、零售商手里,整个环节的信息都可全程记录,且无法篡改。

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溯源与追责。商品的溯源并不是以商品销售的完成而结束,商品的持有和转让信息也可以入链。用了区块链技术,消费者便可知晓这产品在流通领域的购买与持有信息,从而确保了这产品的低成本与可靠度,安全性。


在探究“区块链+疫苗溯源”之前,其实政府部门已经在疫苗溯源上迈出了步伐。

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儿童家长可以查看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的百白破疫苗接种记录,与公布的疫苗生产企业和批号进行对照,从而判断是否接种了相应批号的不合格疫苗。        

也就是说国内疫苗等药品的可追溯体系早有试水,那么具体是怎样的?

2005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开始建设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平台,到2012年2月底,已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疫苗、基本药物全品种纳入电子监管。

而这种电子监管的具体做法是:为每一药品销售最小单位加印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编码,从厂家到各级经销商、再到药店等终端环节,每一次药品的出库入库、核准核销都需扫码记录以保证药品全程可溯及,销售终端将配备数字证书,用以查询详细信息。

这看起来似乎和利用区块链技术溯源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种做法有三个不足的地方:

首先:编码人为的操作过程中容易被假冒;其次:编号系统太过巨大,中间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第三:药品信息在互联网系统流转过程中,存在被黑客攻击而信息被篡改的情况。

他声称使用区块链一旦出现问题疫苗,追责非常容易;由于全程透明公开,能够做到最大程度上避免各个环节中的贪污腐败,甚至会因此反过来降低流通成本。

实际上,区块链已经在此次疫苗事件中发挥了威力:因揭秘疫苗黑幕随后被删的《疫苗之王》一文,据称已经被永久记录于以太坊高度6007493。

而这些事件中以2010年山西乙肝疫苗事件和2005年安徽省小学生甲肝疫苗和最为受到广泛关注。

2010年3月17日,有关媒体报道,山西近百名儿童不明病因致死、致残或引发各种后遗病症。患儿家长纷纷质疑:“接种了乙脑疫苗怎么又会得乙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难道不是接种疫苗所致?

有业内人士告诉此次事件的发生关键或许在疫苗生产过程存在一种“套号”现象,即厂家为了节省成本,通过做手脚,在一个批签号下生产若干批疫苗,实为问题疫苗。

由于经销商无法识别,出现问题后厂家坚决否认生产过该批次疫苗,该问题疫苗的来龙去脉便无法查清。

实际上,如果将这一批疫苗上链,不管它流通至哪一层经销商,利用区块链的可溯源性可以直接查询到该批次的疫苗产自何处。

而如果将所有的疫苗上链,利用智能合约事先将分配方案制定好,每一步骤的分配都自动执行从而排除第三方的参与,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或许这场悲剧可以避免。

不过,区块链也并非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对于链下疫苗制作造假、官商勾结等人性方面的黑暗面,区块链仍无法解决。但在疫苗的溯源、执行透明化等维度上,区块链技术相比较其他解决方案有着明显的巨大优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