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拾趣二题(一)
躲猫猫
我们这个地方管捉迷藏叫做躲猫猫,还有的称之为躲猫猫剧的。
新开的生荒地,特别是再用柴草烧过土垡子的生荒地,如果用来种苦荞的话,那苦荞长得起楼一样的深,炎热的盛夏,在楼一样深的苦荞林里打个洞、做个窝,打个盹或睡上一觉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
儿时的我们是有些坏的,难怪人家常说“小儿不知天命”!
在我十岁或者十一岁的时候,还记得是一个烈日当空十分闷热的下午,我们四五个小伙伴到后山去砍柴。天气实在热得够戗,当我们砍好柴后,都累得大汗淋漓、直喘粗气,都想找个背阴凉快的地方歇一歇……
大家都四处寻找,却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
“你们看,到荞地头去!”突然,一个小伙伴象发现新大陆一样高呼。
大家都一齐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一大片娇嫩欲滴、绿里透红的苦荞真长有楼一样的深,目光才一接触那荞林,就好象迎面传递过来了一股凉意,沁人心脾,爽快极了!
我们不约而同向苦荞林子跑去。跑得快的小将张开双臂,来了个老鹰扑食猛地扑进了苦荞林,那娇嫩的荞苗瞬间被碾倒一大片,原本整齐划一的苦荞林,马上凹现了一个大窟窿。
说时迟,那时快,我们紧随其后,各自采用自己最喜爱的姿势,又给苦荞林子增加了几个大窟窿。
我们几个在窟窿里,正准备好好享用那娇嫩的苦荞所传递的凉意,却发现跑在最后的小胡,还站在苦荞林子外边的草皮上,痴痴地看着我们,直愣愣地发呆。
忘乎所以的我们齐声叫他赶快进来,他却一动不动,仍就痴痴地看着我们,直愣愣地发呆。从他的眼神和表情里我们才突然意识到:碾人家的苦荞是不对的,一旦被大人们知道,那后果不堪设想。一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四个就怏怏地从窟窿里钻了出来……
大家开始回头走,准备背了柴回家。可从来就鬼机灵的小将突然站住说:“不行,小胡今天没有碾荞,回去后他一定会把我们碾荞的事告诉大人!”
“不讲,不讲,我保证不讲!”尽管小胡忙不迭地做了保证,可我们几个还是觉得小将的判断更有道理。
听了小胡的话,小将还是不放心,进一步紧逼说:“你讲你保证不讲,空口无凭,你得发个誓我们才放心!”
那时候我们所谓的发誓就是在“我是”的后面加上一句骂娘的脏话,形成完整的句式就是“我如果……,我就是……!”我们几个也附和着小将,怂恿小胡发誓。
可小胡扪着嘴,死活就是不发誓。
“怎么样,我就不相信他会不讲!你们几个看怎么办?”小将见小胡迟迟不发誓,就把难题抛给了我们三个。
我们苦苦思索了一会,都没有想出好的办法。
最后还是小将想出了办法,他说:“这荞我们四个都碾了,只有小胡没有碾,干脆我们五个每人再碾它一趟,这样个个都碾了,免得哪个回去告嘴,你们同不同意?”
我们三个当然表示同意。见小胡半天不表态,小将马上接着说:“哪个不碾,我们就言上一句!”
所谓“言上一句”也类似于赌咒发誓,也相当于订个君子协议,用来限定参与的人都要“干什么”或者“不干什么”,一般都是一句骂人的脏话,或者一个结果可怕、人们都不愿意出现的预言。
通常情况下,只要限定了“干”或者“不干”的事情不是太棘手、太为难,人们都害怕“言上一句”的内容和结果真出现在自己身上。也就是抓住了人们这种心理,儿时的我们就经常采用“言上一句”的方式,来促使大家共同犯错误或者共同做好事。
小将真的言了一句:“要是哪个今天不参加碾荞的,给他明天就被马挝(zhua)死!”。
在我们那时的心里,什么事情在未“言上一句”以前,都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对这个事情一旦“言上一句”以后,就不能更改了,哪怕是天大的错误,也只好一齐去犯。否则,你不但要承受“言上一句”的心理负担,还有可能从此失去当时在场的小伙伴,他们会因此不耐烦你!——失去小伙伴的滋味那可不好受!
我们只好跟着小将,呕啊哈的又扑进了那嫩绿的苦荞林。惟有小胡愁眉苦脸地站在草皮上磨磨蹭蹭,我们大家就一齐带命令性地喊他快扑,直喊得发起火来,他就是一动不动……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的喊声震住了我们——
“你们这些小背时儿子,好躲猫猫剧嘎!”
听到喊声,我们知道糟了,闯祸了,这回不遭打才怪?我们开始有些羡慕还在草皮上的小胡了。
随着喊声,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大个子男人来到了荞地边,他手里拎着一把明晃晃的斧子,他围着荞地转了一圈,又说了一句:“好躲猫猫剧哟,你们!”
我们四个爬在荞窟窿里,大气也不敢出,真不知他会把我们怎么样。
小胡站在草皮上蔫蔫的,做出了想向那人解释的表情,但又没有说什么……
“怎个,你们几个还不想出来?你们看看,我多好的一块荞,给你们碾成了什么样子,你们简直要不得啰呀!”
我们爬出了荞地,呆呆地站在草皮上等候发落。
那人又围着荞地转了一圈,回到我们身边,瞅了瞅我们说,“还不快点回去?下回再给我拉着就不是恁个讲了!这荞又没有逗你们惹你们,你们碾它整哪样子嘛!”说完,他嗒着嘴,顺着山梁子走了。
见他一走,我们惊魂才落定,忙着背上柴背枷就回家。
图片来源网络一路上,我们少不了要奚落小胡一气。但让我们最觉得奇怪的是,我们碾了他家的荞,那人不但不打我们,连骂都没有骂我们一句,真是奇怪。
同时又觉得他说话很好玩,特别是那声“好躲猫猫剧哟”,于是在路上我们便开始拿这句话相互取笑。
“你们这些背时儿子,好躲猫猫剧哟!”
“好躲猫猫剧哟!”
……
等回到家的时候,那句“好躲猫猫剧哟”早成了我们几个的顺口溜,一遇上其他小伙伴就会来上一句“好躲猫猫剧哟”,搞得他们莫名其妙,而我们几个却会心地哈哈大笑。
就冲着这句“好躲猫猫剧哟”,我们用心去弄清楚了那人的情况,他是两里外第一生产队的,名字叫高小桥。我们那里的人在说到名字中间带“小”字的人名时,那“小”字都是轻轻地一带而过,弱化了,所以大家都叫他“高—桥”。
自从碾他家荞地被抓以后,我们和高小桥之间,就好象有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机缘,割草砍柴经常会遇上他,一遇上他,我们就会想起那一声“好躲猫猫剧哟”来。一想起来,我们就会以此来奚落戏谑他,冲着他就是一声“高桥,‘好躲猫猫剧哟’!”
首先几次,我们是带试探性的,心里多少有些害怕,毕竟他是大人,我们还是孩子,所以声音也没有那么大。可是他听了只是对我们笑笑,并没有其他反应。
接下来的几次,他不笑了,也不言语,只当没听见。
常言说的好,人软受人欺,马软受人骑。见高小桥不愠不火,我们就有些得脸不要脸了,开始得步进尺,开始恃无惧惮,由原先对他的奚落戏谑,逐步发展到了侮辱漫骂。
每次遇到他就大声喊上那一句,声音洪亮到了无所遮掩,无所顾忌,而且还时不时地在“高桥,‘好躲猫猫剧哟’!”的中间加上一句骂娘的脏话。每次喊后,见高小桥无动于衷,我们就哈哈大笑,心里想反正你不敢把我们怎么样!
也怪,高小桥也真的没有把我们怎么样?!
后来有一天,从来就和蔼可亲的母亲,突然怒气冲冲地叫我跪下,手里拿着一根小竹棍指着我问:
“你们几个是不是一遇上人家高桥就骂人家?小小年纪就不学好!——你们碾了人家的荞反倒有理了?”
“要是当天碰在老子手里,看我不打断你几个的脚杆!人家看见你们碾荞,只是制止你们不要再碾,又没骂你们更没打你们,轻脚轻手放了你们倒还不行,你们还要天天骂人家?”母亲接着说。
“是哪里学来的这副德行?你莫学着从小就欺软怕硬的,招亲人怎么了,啊?人家又不偷你的又不抢你的,人家也没得端甑子来你家锅头蒸,你们为哪样子要骂人家?——要不是看在大人的面子上,人家打不死你几个才怪……”母亲有些激动,把小竹棍拍得老响。
遭批后,我们才知道,原来高桥把我们的“事迹”告诉了我母亲!
其实,母亲说我们欺负什么招亲人,我们是很冤的!因为那时我们不知道高小桥是招亲人,也根本就不知道招亲人跟一般人有什么区别。但母亲既然那么说了,就一定有那么说的道理。
自那天以后,我才知道,原来高小桥对我们“骂不还口”,原来他是个招亲人!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