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摘)

2020-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秋山2008

曾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讲述了她第一次进行正念禅修时的故事:

十七年前我在泰国第一次进行闭关禅修。刚到那儿时,我对正念知之甚少,当然我也不会说泰语。

寺院里,相貌庄严的泰国僧侣教我关注鼻孔里气息的吸进和呼出,我对此一知半解。

听上去正念禅修很简单,于是我坐下来试着练习觉知和注意力,每天十六个小时。很快我有了人生第一个大的体悟:我无法控制自己的心念。

我有点受打击了,对自己心念的起伏不定感到抓狂。一次呼吸,两次呼吸,或者数到第三次时我还行,但之后我的心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它已经迷失在杂念里,只留下一具空壳般的身体坐在那。

感到挫败和焦躁的我开始纳闷:“为什么我做不到?其他人坐在那里看上去都很平静。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第四天,我遇到了一位来自伦敦的出家人,他问我练习得如何。这是四天来我第一次开口说话。

一开口,我就把困在心里的很多焦虑说了出来:“我是个非常差劲的禅修者。我做不到。我很努力,但每次我越努力地尝试,我就越困惑。正念肯定适合那些更加有灵性、内心平静的人。我觉得这条路不适合我。”

他慈悲地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幽默。“亲爱的,你这不是在练习正念。” 他对我说:“你是在练习急躁、批判、沮丧和挣扎。”然后他说出了一句影响我一生的话:“你反复练习什么,什么就会越强大。”

正念练习中,我们常常会感到我们的念头会到处游荡,或者感觉到自己的静不下心来。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对自己进行自我攻击和批判,或者感到沮丧和懊恼,而是试着以好奇心对待自己游荡的念头以及不平静的内心,然后用慈悲的觉知力来对待这种经验。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我们学会培养对自己的善意,以及对自己实际体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试着带着关心和慈悲心去觉知你周围的一切,就像父母照看一个年幼的孩子那样,对自己说:“我很关心你,我对你有兴趣,告诉我你的体验吧。”

通过正念的练习,培养我们对自己亲切、开放和好奇的态度,从而逐渐建立起一种对自我的慈悲。而通过自我的慈悲,最终帮助我们培育对他人的慈悲。

当我们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自己的慈悲、对他人的慈悲时,你会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和这个世界都是连接在一起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