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的国学课堂进化岛散文

回不去的从前——怀念那些消逝的老校区

2021-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Shine非妈

文/Shine非妈  图/Shine非妈

朋友在母校开会拍的现场照

一早,帝都工作的研究生室友发来一张照片,兴奋地说在我的母校开会。我睡眼惺忪地瞄了一眼照片,崭新的大楼、高高的台阶、醒目的横幅,以为是复旦哪栋新建的教学楼,有些好笑地说:“难道不是你的母校?”

后面交流了几句才意识到,她是在杭州我的本科母校。那是我还没来得及去的新校区,在下沙,据说蛮大。去年本科毕业二十周年聚会倒是在那里办的,但疫情关系,单位从严管理,不批准离沪申请,所以又没去成。在内心深处,其实更想回老校区看看。

朋友在母校开会拍的现场照

得益于中国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房地产的蓬勃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故地重游、追古抚今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我的本科、中学、小学都整体搬迁了,即便回到地理学意义上的故地,也再找不到往昔的感觉。

而其中,最让人遗憾的,当属我的高中母校,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成立于1912年,是辛亥革命的产物。依然记得,校树银杏、校花梅花,老校区门口有条缓缓流动的北斗河,校园里有古朴肃穆的中山厅,上了年纪的银杏树,还有满墙的爬山虎,满满都是岁月的痕迹。

根据网络图片制作

毕业后很多年,有一次假期,我和昔日同窗相约重回校园。兴致勃勃地去,最后却迷失在一大片新建楼盘里……后面听说学校搬走了,原址改建居民小区。而那颗根深叶茂、给很多学子留下美好回忆的巨大银杏也在搬迁过程中没能存活下来。

杰出校友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后,校友会为她铸了一座铜像,放在银杏林,但她并没有参加揭幕仪式,公开说法是身体不好,而她本身也是一个极其低调的人。其实,不来也挺好,她记忆中的那颗银杏树早已经不在人间。

母校官网首页截屏

或许,我们应该更乐观一点。虽然老一代的校友没有办法追忆往昔,但新一批的莘莘学子有了更宽敞明亮的宿舍;虽然故地不在了,但故人还在,学校的精神还在被传承,我们并不是一无所有。

(初稿:2021年4月24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