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读书随手记19#--《孩子与学校》
与《孩子与恶》为同一作者河合隼雄所著。

作者的专业是临床心理学,在工作中经历的有关孩子教育的实际案例很多。这些案例促使作者对教育这一课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汇总下来成了我们手上这一本小册子。全书围绕着教育这一主题,从每个事例的小处入手,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教育这个大话题。全书各章节之间的内容相对独立,许多智慧的闪光点不经意地散落在不同章节之间。随手摘录几个比如:
所谓的“问题儿童”,其实是在向我们(成年人)提出问题……他们在要求我们作出“解答”……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不仅仅是采取什么“对策”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对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进行深入的思考
关于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观 ,作者主张避免一元性的价值观(比如学校用分数,社会上用金钱),而应该用各种不同的尺度衡量孩子
关于勇气—无论在什么事情上都有自己的主见,并能把它明确地表达出来,这种勇气完全不同于只要大家都在做自己也不惜牺牲生命的勇气
关于互不相容的两个原理 –-并不是要认定其中一个是正确而另一个是错误,而是承认与自己对立的原理也是有意义的,并置身于两者的矛盾之中,让自己看待事物的视角变得更丰富。就好比下楼梯时两侧的扶手,缺一不可(这一原则完全可以应用在成人世界关于民主与专制,左派与右派等等相对立概念的辩论之中)
关于终生教育 –成年人的教育不能光是从增加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出发,而是要考虑人的成熟究竟是怎么样的。
对于临床心理治疗中的成功案例,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注意。比如对“患缄默症小孩儿成功说话的案例”以及“不买自行车就不上学的案例”,作者的分析完全不是停留在表面上、教条式的该做或者不该做什么,而是通过分析指出了这些案例之所以成功的关键和精髓。
相比较《孩子与恶》,这本书所谈论的话题更加宽泛一些,但也是围绕着教育这一主题有的放矢,给读者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