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作为一名江苏文科生,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为了高考。带着目的,功利性地为了高考去读了这本经典名著。
里面的许多人物课堂上老师都与我们讨论过,他的风流,她的倔强,他们的悲哀。也背了许多这本书的背景、主题思想、批判意义、现实意义等等等等,虽然是机械地记住了许多,并不带感情,但《红楼梦》还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一向对经典名著没什么兴趣,但或许是假期太过无聊,或许是觉得为了应付考试匆匆读过有些遗憾,暑假里我还是拿起了床头柜上的《红楼梦》又读了一遍。
再次看完一遍后,我觉得获得了新的感悟,领略到了新的人生意义。
并没有。
比起书, 87版红楼梦更令我印象深刻。今年是2017年,距离87版红楼梦已经30年了,三十年春秋,饰演贾母、黛玉这些角色的演员已离去,但这版红楼梦永不褪色。87版红楼从确立到完成全部拍摄用了整整8年,精雕细琢制作出37集后世流传的经典。这些足以说明为什么它会成为一代经典。
时代是会自带滤镜,会先淘汰掉那些劣等品,留下经得住考验的经典。
《红楼梦》这本书能成为经典流传,本身也是经住了时代的考验。它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作品,“大旨谈情,实录其事”,按照自己的情理,按迹循踪,别致脱俗,获得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他使用“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叙事手法,真真假假掩于其中,难以分辨,使得现在的读者对其中的情节众说纷纭,一千个读者眼中似乎也有一千个不同的红楼梦。针对《红楼梦》的研究更是形成了一门特殊的学问——红学。
作者将大户人家的公子哥贾宝玉和一群身份、地位各不相同层层分级的少女放在一起,他们个性分明,共同构成了大观园这个独特的世界。作者展示了这些少女们毁灭的时代悲剧,而作品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没有把这些的悲剧的矛头直指人祸,而是指向了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封建势力的摧残,封建思想的腐朽。比如晴雯,红楼中最爱的形象之一,直率真诚,毫无顾忌,敢爱敢恨,有着自我意识,独立的人格,但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所不允许的,封建伦理关系中的主仆等级思想,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思想的糟粕造成她的人生悲剧。小说描绘了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最后的世代愈演愈烈已经无法避免的矛盾冲突,显示了封建贵族迂腐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
正是蕴含了如此深刻的内涵,《红楼梦》才成为经典,它放眼了当时整个社会,用独到的眼光审查着那个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呐喊。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