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³)
丁俊晖不苦练不逼迫,他断然不会是斯诺克的世界领军人物之一。朗朗不勤奋,不受挫折和不琢玉雕成,何来一手曼妙的天籁音迷倒了世界各地的钢琴发烧友们。当然,开采了的也不尽然都是璞玉,但是,如若是一块璞玉得有人去认识、开采、打磨、定样、雕琢、合成,这些是一件件也少不了的大工程。
张爱玲到底是谁或者怎么样炮制出来的文学天才呢?我们只有跟随着时间的镜头和步伐,慢慢地走进一个真实的张爱玲和她周遭的人、事、物,即使不是很全面的广角捕捉和深入的了解,但是,也能在现象中诠释几分道理和原由的必然。
她是一块最美的璞玉,这是不需争辩的事实。家族遗传因子里浓得化不开的墨韵,这会子是说得通了的。连一直不被外人看得起的张廷重都是有一摞摞的书籍典藏堆了书案,中西文化相融,可见,这案人造就的书香氛围是非常自然甘洌的,从小耳目晕染在这种环境里生长发育,打骨朵的花儿都是泼墨的山水造景。何况张爱玲天生就对文字敏感而又有自我醒悟和要求。
在天津时,两兄妹接触的教书先生,因为他们还小,一时理解能力有限。但是,父母都有经常读书和朗诵喜好,在张爱玲看来,是最美的一种状态,她喜欢父亲走着独自轻吟,虽然她听不懂其中的之乎者也,但是,却是悦耳的。父亲有许多散了沉香气味的书籍,这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这不是装,是真正骨子里的爱。不像现在的一些暴发户,大字不识几个,书房堪比小球场,一味地放上古董、异石珍藏版的各种点缀,说啊——我好有格调,好有品位。这是装,装得令人生厌,贻笑大方而已。这个家族不一样,黄逸梵也博学,留学的几年里,涉及了语言、音乐、绘画等许多新奇的学科,回家后,也将这些前卫的玩意儿灌输给女儿,便请了人,重金教学张爱玲学钢琴。
本来,张爱玲在文学、绘画和钢琴上是难以取舍的,也不知道自己要学哪一个?绘画自然有天赋和基础,文学自不说了,自从看了一部电影说是一个画家颓废忧郁的人生状况后,她才下定决心选择了学钢琴,钢琴是在辉煌漂亮的演奏大厅高贵的演出,这自是一般人无法及张爱玲的钢琴梦随着母亲与父亲离婚,渐渐地因高昂的学费,张廷重不那么情愿给课时费了,自爱而敏感的张爱玲,也不再问及这而后,学琴之路不了了之。
而后,也就促成了她全身心地扑在文学上的自然契机。
1932年,张爱玲撰写的《不幸的她》在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刊出,这是张爱玲在期刊上发表的处女作(华东师大陈子善考证)。时年12岁。实际上,张爱玲之前用小抄本写的连载故事,在同学们间广泛传阅,手抄本一磨再磨地损坏掉了,张爱玲是满足的,欣喜的。这是张爱玲一生最为得意的一件事了,一生难忘。
张爱玲喜欢制作明信片,遇到节日,便会一门心思地扑在这上面,她有绘画的功底,制作的明信片好看,会得到许多收件人(亲朋好友、同学)的喜欢。特别是,这个时候,她可以名正言顺地为母亲制作一张心爱的明信片,借此表达和传达思念母亲的念想,大多时候都是由姑姑张茂渊代发去了的,那时母亲已经出国。张爱玲还学着制作一些小报,照了学校的小报模子,自己设计和撰写内容,完成得非常漂亮,父亲以此为荣,有时会骄傲地在客人造访时,一起与人分享这份难得的喜悦之情,很是自豪自家孩子的天分,羡煞外人了。
这是张爱玲才情的另一面延展。她做喜欢的事细腻妥帖,要求完美,注重小节。
小事做好,必会做好大事。
琴棋书画是相通相融的,文字的造诣,触类旁通非常重要,这是张爱玲文字天赋后面的诸多营养素,不得不提的优美片段。
天才,有梦。有梦,付诸行动才可能实现。张爱玲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