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636,我们一起吃寒食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姬重耳在国内的政治斗争中失利,不得不带着几个亲信流亡到其他国家政治避难。介子推就是这个跟着流亡的跟班之一。
关于介子推这个人,正史记载很少,就是陪着姬重耳流亡这一段,而他的具体职务也很不清楚,只知道他是个近臣,推测起来,相当于生活秘书吧,在流亡路上发生的一件事也佐证了这一点。
流亡的生涯有很多的痛苦和磨难,不像他信跑到英国渡几天假也算流亡,姬重耳的流亡生涯的一开始是很不着待见的,加上也没有在瑞士银行的存款,所以有的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有一天,几乎是驴行了一天,结果粮食也几乎没有了,当姬重耳拿着一个豁了牙的粗瓷碗,碗里的粥能清晰的数得见黄米粒而且还都带着壳,他心里也许在想要是有块儿肉该多好啊!结果肉真的来了,开始他很可能以为自己产生幻觉了,那香味儿真的是肉吗?结果,那真的是肉,介子推给他端来了一碗水煮肉(真正意义上的水煮肉,因为可以相信他们当时根本不会有任何调料)。
姬重耳吃的那个香啊,这也许是他一生吃的最好吃的一碗肉。吃完了,姬重耳才想起来问这肉是哪里来的别人都吃了没有之类的政治家该问的问题,得到的答案让所有人惊讶,这肉是介子推从自己的臀部割下来的。流亡的路上,没有手术刀,介子推要扭转身去,用钝刀割下自己屁股上的肉。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了姬重耳非常感动,如果故事到此为止,介子推的行为并不值得赞扬,甚至有极致马屁精的嫌疑。有例为证,同在春秋时期,同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姜小白先生手下就有一个大马屁精叫作易牙,一天打着饱嗝砸着嘴剔着牙不无遗憾的说:“我什么好吃的都吃过了,唯独没有吃过蒸婴儿肉。”结果第二天,易牙就把自己的儿子给蒸了,送给姜小白吃。姜小白当时也是同样的感动,但是后来,齐国在易牙的直接参与下走了下坡路,姜小白在失去作用后也被活活饿死,尸体臭了都没人管。
历史证明,介子推不是易牙,这个故事也证明,介子推是个狠角色。对自己的儿子下手,只要狼心狗肺就行了,但是对自己下手,需要的绝对的忠诚和勇气。当然史学界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争议,这个后面讲。另外,鲁迅说中国的历史上写满了吃人,不是没有道理。
经过19年的流亡,姬重耳终于复国成功。大封功臣,这个时候却没有介子推什么事儿,据说当时是因为介子推不在朝中,也就是出差了。这有点像“反右”时期的单位里选右派,大家都甚着,结果有一个人憋不住上了躺厕所,这期间,这个人就成了右派了。又这间事儿上看,介子推这个狠家伙对自己够狠,大概对别人也够狠,人缘极差,姬重耳忘了,别的人居然都不提醒一下。就这样,介子推什么官也没捞着。介子推的利益集团不干了,写了首诗贴在宫门上,诗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大概意思就是说你姬重耳发达了,其他跟着你的四个人都得到好处了,就介子推一人儿没什么事儿了。姬重耳看到诗,这才一拍脑袋,想起了还有这么一个人呢,于是就要封他的官做。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我们也可以理解这个进诗的行为是介子推指使的,并采取以进为退的办法得到更大的好处,但事实是,介子推根本不接受,干脆跑到绵山里去了。大家都以为我做好事是为了当官吧?我就不当!怎么样?都傻了吧?
别人是都傻了,但是姬重耳先生可是发飙了。太不给面子了,太伤自尊了,于是他下令烧山。你介子推不是孝顺吗?不是带着老妈躲进绵山了吗?我把你烧出来,你不怕死,总得把老太太背出来吧。春天的山林树木干枯,加上风大,好一通大火,严重的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但是介子推就是没出来。
从割肉事件上,我们就已经知道介子推这个人够狠了,但是没想到他这么狠。你姬重耳不是把我忘了吗?我就不给你台阶,我要让你在千万年以后也留下骂名。介子推硬是背着老妈,抱着棵大柳树被活活的烧死了。
这回真轮到姬重耳傻了,赶紧补救吧。大哭一场之后,把绵山改名为介山。后来介子推死的这一天,民间都不吃熟食,即为寒食节。
不过这个故事是否真的存在还是值得推敲的。现在通行的说法,晋文公姬重耳死与公元前628年,介子推一说死于公元前636年,还有一种说法是死于公元前607到600年之间,如果按后一种说法,就没烧山的故事了。而对介子推介绍比较多的《史记》却没有关于“割肉事件”的故事,以司马迁的风格,如果证据确着的话,他不会遗漏这么重要的事件的。所以整个故事是否真有其事,还有待佐证,我手里史料不足,只能提出问题,等待能人考证。
时间就像流水,冲淡了历史,却淤积下了故事。不管介子推是否割肉了,是否被烧死了,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从里面看到了传统,不管事情是真是假,祖先的精神永存。在清明之际,谨以此文纪念中国历史上最多彩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先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