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时光正好

2017-06-18  本文已影响0人  探索2023

      适逢24岁,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到如今数来已经接近一个年头,看着这些天朋友圈里各式各样的学士服和啤酒火锅,一切都仿佛发生在昨天,不得不感叹韶光易逝。“推开那扇锁了很久的门,房子里已无等待的人,我就像是从远方来路过这里的客人”,耳机里传来赵雷的《家乡》,突然感觉说不出的惆怅,或许,若干年以后这样的情绪会愈发真切浓郁。当初听信一句话:趁年轻,趁不死心,去闯荡,去实现梦想。一个重庆崽儿独自一人背井离乡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还是心有所执,但愿末了你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缱绻如梦,时不我待,策马扬鞭!

        趁时光正好,多读一点书。在这浮躁的社会,能拿起一本书已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了,读书应该是内心的热爱和一种生活习惯,并不是什么高贵的事情,然而,在火车上,我们看向一位手捧一本《浮生六记》和另一位手拿平板看热播电视剧的旅客的目光还是不一样的。小时候我们总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甚至我们为谁读书?当读了很多书以后,已经不会再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再长大一些,只会觉得自己读书读得太少了。如果读了越来越多的书,渐渐地会发现读书让人的姿态越来越低,眼界却越来越高。书不会拒绝我们,读书是一件很公平的事情,在岁月的长河里,它会把最美好的运气融进你的生命中。Quora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我读过很多书但大部分都忘了,那么书的目的是什么呢?得票最高的答案是:当我还是个孩子,我吃了很多食物,大部分早都消失遗忘了,但其中一些肯定已经成为了我现有的骨头和血肉,阅读对于大脑也是一样的。读书带给人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长期坚持读书对人的塑造是非常明显的。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究竟差在哪儿呢?说不清楚,不过我记得杨绛先生曾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趁时光正好,多走一点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也喜欢啊,那些美好的、温暖的事物。过去的一年里,我曾和学校老师与几位在读研究生以考察的名义去过素有核电摇篮美誉的秦山核电站,驻足在三期扩建工程方家山山顶,核电机组和施工现场尽收眼底,一静一动,感叹于核电发展和国力日渐强盛的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在海盐,在钱塘江,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大海,虽然是内海,虽然水是浑浊的,虽然错过了钱塘江潮,但是到了那里,心跳明显加速。适逢小雨,面朝大海,平摊双手,微微仰面,迎着略带腥味的海风,直到现在回想起来依旧不自觉的嘴角上扬。在江苏苏州,用半天的时间徜徉在拙政园,感受着古典园林的水乡风情,厅榭、阁楼、假山、花木、碧水环绕,移步换景,惬意自在,临走的时候,在鹅卵石铺就的小径旁边,一株半卧水面的桃树下,见到两对鸳鸯戏水正欢,好一幅唯美画面。在北京,八达岭,虽说是周四去,攀爬在古朴厚重的长城中,依旧淹没在人海,若换作是节假日或者周末,难以想象,每年几千万的游客接待量,人们对长城热爱不用言表。在甘肃,嘉峪关,一望无垠的戈壁滩,还有戈壁滩上伪装极好的壁虎,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西部明珠,草木繁盛,清风徐来,人工湖碧波荡漾,低头便见水中天,然而,空气说不出的干燥。不必拘泥于旅行的意义,趁有时间,趁心情刚刚好,说走就走。每到一个地方,寻觅当地美食,吃货的要义;乘最大众的交通工具,坐在后排,留心倾听当地的方言也是蛮有意思的,如果碰巧见到有乘客为有需要的人让座,心中温暖之感顿生,那么一定不虚此行。二十岁出头,多走一点路,等到某一天,我对你说:我有故事和美酒,你有时间吗?

        趁时光正好,多一点尝试。我有一大学同学,喜欢摇滚音乐,弹得一手好吉他;会书法,不止一次为了一只喜欢钢笔不惜一掷千金,他说是信仰;喜欢摄影,为了拍摄一处风景,举着相机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只为人流散去;喜欢足球,一次次深夜不眠,为了支持曼联;喜欢......前几天和他聊微信,他说回国后可能会选择回学校教书,我很惊讶,大学那会儿他就不怎么爱学习,现在这转变,我很难理解。他说:“我那么多爱好,我需要时间啊,当老师还有寒暑假”。我说我想学吉他,问他入门难不难,他说如果之前没有学过其他乐器的话,挺难的。后来我认真权衡过后,决定放弃,还给自己找了这样那样的理由,讲真,有一种挫败感,恨自己缺乏迎难而上的问题解决意识。但是,不能总是一成不变吧,总得接触一些新的事物,让大脑保持活络,如果在既有的轨道里循环往复,那么生活该有多无趣!现在我开始尝试着练软笔书法,从零开始,大路漫漫,其修远长,跬步致千里,一点一点探索吧,多一点尝试,多一点发现,多一点期待。

24岁,趁时光正好,不撞南墙不回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