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辨 五行体性之火与土(三)《九柏解读五行大义》研学笔记019
上仪同三司城阳郡开国公萧吉撰
原文:
火曰炎上,炎上者,南方,揚光輝在盛夏,氣極上,故曰炎上。王者向明而治,蓋取其象。古者明王南面聽政,攬海內雄俊,積之於朝,以助明也。退邪佞之人臣,投之於野,以通壅塞,任得其人,則天下大治,垂拱無爲,易以離爲火,爲明,重離,重明,則君臣俱明也。明則順火氣,火氣順則如其性,如其性則能成熟,順人士之用,用之則起,捨之則止。若人君不明,遠賢良,進讒佞,棄法律,疎骨肉,殺忠諫,赦罪人,廢適立庶,以妾爲妻,則火失其性,不用則起,隨風斜行,焚宗廟宮室,燎于民居,故曰火不炎上。
土爰稼穡,稼穡者,種曰稼,斂曰穡。土爲地道,萬物貫穿而生,故曰稼穡。土居中,以主四季,成四時,中央,爲内事宫室夫婦親屬之象。古者天子至於士人,宫室寢處,皆有高卑節度,“與其過也,寧儉。”禹卑宮室,孔子善之。后夫人左右妾媵有差,九族有序,骨肉有恩,爲百姓之所軌則也,如此順中和之氣,則土得其性。得其性,則百穀實而稼穡成。如人君縱意廣宮室臺榭,鏤雕五色,罷盡人力,親疎無別,妻妾過度,則土失其性。土失其性,則氣亂,稼穡不成,故五穀不登,風霧爲害,故曰土不稼穡。
第二辨 五行体性之火与土(三)《九柏解读五行大义》研学笔记019现代语境:
火为炎上,具有发热、向上的运动特性,其方位为南方,阳光最辉煌的时候在盛夏的季节,火为太阳之气,气往上升腾,火焰向上,所以称为“炎上”。古代君王朝光明方向而治理天下,以取火的光明、向上的意象。古代英明的君王坐北朝南(面向南方)听理朝政,招揽四海之内雄才俊杰,汇聚于朝廷之中,以助施政光明。把邪佞(xié nìng)官员(注:奸邪、伪善、花言巧语的小人)下野流放,以疏通拥堵闭塞的政令通道。用人得当,则天下大治(有效治理天下,国泰民安),君王统领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毫不费力。《易经》以离卦为火,为光明,重离、重明,则君王与臣子上下都光明磊落,睿智英明。(注:明,会意字。在字形上,早期甲骨文中的“明”字由“日”“夕(月)”组成,表示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之意。)英明则顺应火气,火气顺则如其炙热向上的特性,如其炎上之性则能促使万物成熟,顺应人才的特质而因材用人,则都能担当,不辱使命,天下事业也能乘势起来,用人不当则会让事业停滞不前。如果作为人君不英明,远离贤良人才,亲近花言巧语、谄媚奸邪小人,废弃法规制度,疏远骨肉之亲,杀害忠诚敢于纳谏的良臣,赦免有罪的人,废正妻所生的嫡子之位而立姬妾所生的庶子,给妾赋予正室妻子的地位,这些做法均为火失去其向上光明的特性,不用而起,随风蔓延,焚烧宗庙与宫殿寝室、大火蔓延到了民居,所以叫火不炎上。
第二辨 五行体性之火与土(三)《九柏解读五行大义》研学笔记019土称为稼穑,稼穡者,种植谷物为稼,收割谷物为穡。土为地道(土地的规律),万物都从土地里贯穿生长出来,所以说土为稼穡(农耕作业)。土所居方位为中央,主宰春夏秋冬四季,因为有土的主宰,才成就四时物相,在四时、四方里均居中央,象征着天下事之内部事物、君王之宫室、家族伦理中之夫妇、亲属之直系亲属。古代上至天子,下至读书的士子(统称读书人),宫殿居室,都要区分尊卑高低以节度,“与其过度奢华,宁可俭朴。”大禹的宫室就很俭朴,孔子极为推崇。帝王之后、大臣夫人、左右侍妾、都是有尊卑高低区别的,九族有尊卑高低的顺序。(九族: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骨肉亲情互有恩爱,这些都是作为百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像这样顺从居中和合之气,则为土得其性。得其性,则百谷成熟,农耕获得丰收。如果君王肆意大兴土木,兴建奢华的宫殿与轩榭楼台,雕梁画栋,耗尽人力,与至亲和与外人关系没有区别,纳妻妾人数过度,则为土失其性,土失去其本性则气散乱,耕种谷物不成,所以五谷不能顺利成长成熟,由此引发狂风大雾,所以说土不能稼穑。
九柏于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