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算》读书笔记

2024-06-25  本文已影响0人  读书笔记汇

不同的“人生算法”,带来不同的选择,从而获得完全不同的人生。

PART ONE 定准方向把握人生的精度

所以,请尝试把“我不行,我学不会,我做不到”,改成“我行,我愿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去尝试”;把“我做到了,我已经做得足够好了,我尽力了”,改成“还能更好,还能够优化,还能更努力”。

一本书,就是一个思维模型,就是一套理论框架,就是一种认知。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知识。

一种是把未知变成已知。比如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人,他们通过大量的推理、实验,点亮未知的地图,让人们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东西存在,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人类未知的东西,变成已知。

这时,就需要第二种知识,把已知变成认知。

当你要学习牛顿力学时,你也许不会去看牛顿的著作,而会去买一本讲解牛顿力学的教材,会去看牛顿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去理解什么是牛顿力学。

认知之树,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识框架。

有了认知之树,才说明你的知识是体系化、连续化的,而不是割裂的、点状的。

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样。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知识,先大量输入,接着把有用的知识,挂在你的认知之树上。

这样,你的认知之树会越长越大,越来越茂盛。

不要在意薪水的高低,不要纠结事情的难易,不要逃避上级交代的任务,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从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学到最多的东西。总有一天,你做过的那些看似没有用途的事情,会在生命的某一时刻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价值线。 这条价值线会指引你,走向你想要的生活。君子不器,你想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形态,你说了才算。

当别人告诉你这件事不可能时,那是因为他做不到,不代表你不能。允许更多的可能性,你才能有更多的机会。

这个世界上没有捷径。大机会时代来临,机会落在有实力的人身上,而不是机会主义者身上。只有敢于不如人,才能胜于人。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你才能有更多的生存可能。

多经历,多见识,多反思,多复盘,多承受委屈和磨难,你的视野和格局才能得到提升。勇于承认自己不足的人,格局都很大。

格局则是向内撑大自己的心胸,越大越好,从而使得你能做的事情极大地放大。 勇于承认自己不足的人,格局都很大。

字节跳动(旗下有今日头条、抖音等App)的创始人张一鸣就是一个拥有强烈好奇心的人。他曾在采访中说,他刚刚参加工作时,虽然只是一个程序员,但是只要产品上遇到问题,他都会参与,即使有很多人告诉他,这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这都源自他的好奇心和兴趣,而不是公司的要求。慢慢地,他积累的技能越来越多,成长的速度越来越快。从带一个小组,到一个小一些的部门,再到一个大部门,后来出去自己创业。

在一线城市,能够有房有车有户口,已经是很多人想象中很好的生活了。但是你会发现,那些能成大事的人,他们的目标和想象力远不止于此。 他们会发自内心地觉得,长远来看,只要自己能够创造巨大的价值,那么车、房、户口,早晚都会有的。 这些都只是附带品。最关键的是,要不断成长,积累价值,让自己变得稀缺,有能力去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一个兼职,哪怕没什么成长,只要能赚钱就去做。

一项培训很有价值,但是要花很大一笔钱,那就选择放弃。

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短期收入不高,但是长期可能有巨大收益,不确定性太大了,还是算了吧。

几年之后,这样做确实攒了不少钱。看上去虽然赚了,但可能是亏的。因为你放弃了不少成长的机会。

这个世界很奇怪,你冲着钱去,却往往赚不到钱。这个世界也很公平,你选择了赚小钱,就反而赚不到大钱。所以想要成大事,就要有更大的目标和想象力,专注于创造价值,而不是创造财富。

赚钱,只是一个顺带的结果而已。

能成大事的人,并不会这么想。他们会认为,只要不是什么致命的错误,犯一些小错,反而是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又有机会可以提升自己了。他们会从错误中学习,以便下一次能够做得更好。他们并不害怕别人觉得自己能力不行,反而会大方承认:“是啊,我现在就是能力不行。但只要我不断总结和提升,我总有行的那一天。”

他们懂得:成功,要多从外部找原因,而失败,要多从内部找原因。不怕犯错,善于自省,不断改进。这样的人,没有天花板。

REPLAY➡复盘时刻

1 高手和普通人的差别,在90%~99%这一段。这一段的关键词是“极致”。

2 而顶尖高手和高手的差别,在于99%~99.9999%。这一段的关键词是判断力、分寸感和颗粒度。

3 真正的高手,都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4 只有简单,才能做到专注。只有专注,才能做到极致。简单,才是终极智慧。

5 我们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知道一样东西,更是认知一样东西。

6 如果你对更广阔的海洋有渴望,对自己更强大的能力有信心,就别被恐惧拴住。

7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8 在每一件事情上,我都会做到榨干我所能学习的一切东西。

9 总有一天,你做过的那些看似没有用途的事情,会在生命的某一时刻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价值线。

10 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明天才能够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PART TWO 找对方法看透这个世界的本质

用多元思维看世界

一维思考

什么是一维思考? 我们先从空间的角度来看,一维空间,就是一条线上的所有点组成的空间。只有长度,没有宽度,也没有深度。

二维思考

所以,战略是线性的思考,而商业模式看的是全局。战略的选择,要结合商业模式层面的思考。

我非常喜欢北大魏炜教授的一个定义,他说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什么是利益相关者?什么叫交易结构?

利益相关者,是和企业经营行为有联系的群体和个人,比如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等。

三维思考

三维思考,是从“平面”升级到“空间”的思考。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如果二维思考注重的是商业模式,三维思考就是一种颠覆式创新。 比如,马车公司的没落,是因为出现了汽车这种颠覆式创新的产品。

四维思考

三维思考,通过颠覆式创新,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但是,你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还需要增加时间维度。四维思考,就是三维思考+时间维度。

四维思考,就是在三维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度,不仅能看到全局,还能沿着时间线,探寻到过去和未来。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因通常不在结果附近。 所以,我们要警惕一件事,不要盲目去学习别人成功后的行为。

五维思考

五维思考,就是在四维思考的基础上,增加了概率。

所谓的运气,也就是你要坚持正确的事情反复做,不断增加成功的概率。微观世界的概率叠加概率,概率嵌套概率,到了宏观世界,就被叫作“运气”。

为什么我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次天没有帮你,只是因为概率没有降临。 你只要坚持“正确的事情重复做”,天不帮你,概率也会帮你。

打破自己的认知盲区

未来的优势,都是认知的优势。未来的竞争,都是认知的竞争。

我们的认知和思维,很大程度上是由所处的环境和圈子决定的。在同一个环境和圈子里面待久了,你的认知就极易被固化,被环境同化。 你会慢慢意识不到,这个世界上,还可以有其他怎样的可能性。人们无法通过已有的认知来突破盲区,因为过去的经验、过去的认知已经局限了他们的观念。

打破认知盲区,一般都是自我主动,并借助外力才得以实现。所以,你只有改变环境(包括生活环境、交往环境、人际圈子等),从多个高手那里获取新的认识(包括新观点、新思路),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包容吸收外界的不同意见,内部和外部融洽了,才有可能产生新的认知,打破已有的局限观念。

结语CONCLUSION

在进化岛社群,我对同学们说:未来的优势,都是认知的优势;未来的竞争,都是认知的竞争。

同一件事情,你站在不同角度、高度、立场,就会有不同的观点。

很多问题,在CEO的位置,本质上是取舍问题、优先级问题。先做这个,还是先做那个?为了谁,而牺牲谁?重视什么,搁置什么?

但这些问题对中层来说,就变成了能力问题。怎么做?能做到什么程度?流程怎么优化?团队怎么激励?

而到了底层,就变成了资源问题、体制问题、使不上力的问题,甚至是态度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角度,开始逐渐显现分野。

所以一定要先跳出来,扔掉价值观,再重新冲回去。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思维视角的不同。 今天你拥有的,可能恰恰是阻碍你往前走的包袱。

今天你焦虑的,可能恰恰是高度和思维视角问题。

一个人过往的成功越耀眼,光环下的阴影面积就越大,固有认知通道就越顽固。

小心你的认知盲区。

搭建人生进化系统

成功背后的科学方法论。 0→0.1→1→10→1→N

什么决定了人的成功?我问老喻,在人生的一系列算法中,哪一个决定了人能否成功?答案是:找到可复制的能力内核。很多人成功靠的是运气,不是实力。运气消耗光了,成功也就走远了。原因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能复制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老喻说这个内核有两个特点,特别重要:第一是内核要足够简单,这样才可以大规模复制;第二是内核要能构建成系统,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样才有生命力和抵抗力,不会被复制,不会太容易被别人抄走。

感知—认知—决策—行动

我问老喻,既然成功有方法论,形成系统的思维那么重要,我们要怎么训练?从哪里开始?

他告诉我,拆解到最小单元,从最简单的闭环开始。就像我们观察生物时,不能用肉眼看,要用显微镜看,层层拆解,看到细胞的纹理和切片,甚至要研究到DNA的层面,才能对本质有理解。

怎样算是研究到本质?老喻说自己在加拿大学习高尔夫时,教练不仅仅是教他最基本的动作,帮助他练习,更是把他击球的动作都录了下来,然后用软件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进行分析。分解到最微小的每个动作,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那么在成功道路上,拆解到最微小又最有效的成长闭环是什么?他告诉我,是感知—认知—决策—行动。

向下挖到最深,从认知到行动,完成一个闭环,复盘,再完成一个闭环,一环套一环,迎来螺旋式的上升。老喻把这个闭环总结为“好奇感知”“灰度认知”“黑白决策”“疯子行动”。成功的跃迁和升级,就藏在小小的闭环里。

结语CONCLUSION

整个人生算法,就是不断进阶的进化系统。从最简单的闭环开始,在一件件小事上积蓄力量,找到自己的内核,实现增长和复利,滚出自己的雪球,最终涌现出美丽,开花结果。

PART THREE 做好决策赢得人生主动权

困难越大,护城河越深

我非常喜欢一句话:难走的路,从不拥挤。

这不仅是我信仰的理念,也是我做事的基本方式。

顶级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人生的管理,就是目标的管理

同样,作为销售经理,只需要想着如何提高个人业绩,但如果是销售总监,就要考虑如何带领团队前进。财务方面,制定销售目标,关注收入;客户方面,注重客户满意度和购买体验,共赢是最重要的准则;过程方面,是什么导致收入的结果,设置过程指标,控制结果;创新与学习,团队定期培训,案例解析,经验分享,平衡远近的关系。

做好职业规划,少走弯路

古典老师对“成长”,给出了三个层面的具体建议。 能力、认知、心力。

什么洞察?本质上,不是老板产生了岗位,不是组织架构产生了岗位。岗位是怎么来的?是客户有了需求,需求倒逼出流程,流程产生了岗位。岗位,是客户带来的。所以,换一个思路,每个人其实都处在一条服务客户的业务流上。

你的价值由什么决定?

价值=客户×流程。

你的价值,取决于你能服务什么样的客户,能在流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因此,在职业上升期,想要获得新的加速度,可以有一些新的思路。

(1)服务最好的客户。

(2)使价值链中的单点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纵向扎根深度。 

(3)在价值链中覆盖更多的流程,横向覆盖宽度。

在上升期,28~35岁时,别满足于一个小山头,要爬坡。

培养战略性思维

为什么商业逻辑可以影响到我们的人生决策?我们在一个公司里应该如何选择岗位呢?我们做哪件事是最有价值的呢?我们做这样的决定的时候,就要去思考每一家公司的核心价值是由哪一个部分创造出来的。只有从事该公司核心价值部分的工作,才会在这家公司获得长远发展。

比如,宝洁公司是做日化产品的。如果你要去宝洁公司工作,应该去它的哪个部门?其实,宝洁最核心的部门是营销。洗发水真正的强项在于它通过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最终影响了消费者的认知。所以,如果你要在宝洁公司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得去做市场,就必须走品牌,必须在这方面培养你的核心能力。而在微软,最核心的部门是工程师部门,最重要的是产品。如果你是个做IT的技术人员,在宝洁和微软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呢?很明显,你应该选择微软。如果是通用电气公司,它最核心的、真正创造价值的、最大的收入来源是金融部门,所以你要真正掌握金融投资能力和并购能力。

实现财务自由,在单位时间内稍微做点儿工作就能赚很多钱,这是很多人的梦想。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三个方面的杠杆:第一个是在专业性方面有所积累,成为所在领域最优秀的人;第二个是管理能力的积累;第三个是资本的积累,且要拥有强大的对商业和人的判断力,把资本用在合适的项目上。

向上管理

讲向上管理的时候,大家觉得向上管老板这事真的可行吗?其实我要讲的内容并不真的叫向上管理,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叫向上管理。我是说所有的管理本质上都是一种影响力,都是促使你影响别人。如果你拥有一种影响力的话,那你就可以影响你的老板,影响你的下属,影响你的同级,影响你的合作伙伴,甚至可以影响你的客户,影响你的家人,影响你的朋友,影响一切的人。理解了影响力的来源,才会明白管理的权力来源是什么。

你跟你的家人也是吗?你跟你的爱人也是吗?你跟你的孩子也是吗?都是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关系,叫基于价值的合伙关系。

所以,你要思考自己对别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能帮到别人。反过来说,别人为什么要为你帮到他而对你付出回报。这个回报可能是钱,也可能是别的东西。

个人的影响力来自其手中的权力,而权力无外乎分为压力性权力和动力性权力两种。

什么叫压力性权力?比如你今天有几件事没做好,被老板罚款,这叫压力性权力。

如何才能让别人接受你行使权力呢?这就涉及了动力性权力。压力性权力在某些时候可以用,但更多的时候真正的权力来自正向的鼓励性的权力,即动力性权力。

动力性权力包括表率权和专家权。

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会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进而影响到他人,即为表率权。

一个人在其工作领域是个佼佼者,诸多环节都比他人精通,可以为他人分配工作,指导他人行动,即为专家权。

人一旦拥有了表率权和专家权,就不会去纠结什么叫向上管理,什么叫向下管理,什么叫向左管理,什么叫向右管理,因为这两种权力可以影响所有人。你会发现一旦拥有表率权,你和客户合作的时候,仿佛你是甲方,客户是乙方。这正是因为客户相信你的能力。你和合作伙伴也是一样,合作伙伴知道你非常讲诚信,就会非常愿意与你合作。对老板也是一样,你若想向上管理老板,就要拥有表率权和专家权,表示自己有将事情做得非常好的能力。

PART FOUR 思维进化人生需要不断地重启

在商业世界中,我们经常大谈商业模式,可究竟什么是商业模式?所谓的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什么意思?就是指在新技术、新思维条件下,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必须有相应的系统思维与之对应,解构这些系统,优化组合,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是不是依然很拗口?直接用人生的商业模式来举例吧。人生的商业模式,就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能力、效率、杠杆三个要素的乘积组合。想要实现跨越,就要懂得提高自己的能力,让人生过得有效率,善于利用杠杆。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积极主动呢?

第一,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别人提了一个大胆的提案,你脱口而出“不可能”。他的提案是一项“刺激”,“不可能”是你的回应。这个时候,先别着急下定论,在刺激和回应之间,至少给自己30秒钟时间想一想。真的不可能吗?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他的提案中,有没有一点点合理之处?如果增加别的资源,还是不可能吗?试着不断问自己这些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别小看这短短的30秒钟,它能帮你从情绪手中一把夺回选择权,然后交给理性和价值观。

第二,用积极的语言,替代消极的语言。

你说:“他把我气疯了。”你心里其实是在想:是他的责任,他控制了我的情绪。你把生气的责任推卸给别人。试着选择说:“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消极的语言,就是在一遍一遍地推卸责任。

第三,缩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

提升认知基础体能

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认知基础体能呢?

1.苦练基本功

在进化岛社群,我曾经对同学们说:“优秀的战略,都是可以掏心掏肺说给你听,但是你也学不会的。海底捞你学不会,褚橙你学不会,名创优品你学不会,得到你也学不会。”

为什么?因为优秀的战略,需要的是在战略高度上,诸多环节的完美配合,而不是在某一个点上的创新。

2.及时总结和复盘

3.碎片化学习,系统化思考

人际关系的符号互动理论

真是长了一双鹰眼。为什么他有这种能力?他和我说,他的判断是基于互动关系理论。

什么是互动关系理论?就是我们每个人和周边环境、人产生的一些互动,然后基于这些互动做出的判断。随后,他给我讲了这个理论在职场上的3个应用,我听后,深受启发,有一种学习办公室心理学的感觉。

人的底层动力:恐惧和欲望

互动关系理论在职场上的第一点应用是,判断一个人的底层动力。一般驱动一个人的底层动力,大概分为两种:恐惧和欲望。

一个人的应对方式

互动关系理论的第二点应用,就是观察一个人的应对方式。什么是一个人的应对方式?其实有点儿类似我们经常提到的舒适圈概念。

以上就是互动关系理论的第二点应用,看一个人到底是用自信还是委屈来应对这个世界。

破除人们的掩饰

互动关系理论的第三点应用,就是了解一个人在什么场景下可以更少地掩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去掩饰一些事。那在什么场景下,我们的掩饰会少呢?

比如最开始那个例子,杨骆老师是怎么看出来一个办公室里的人,谁是想离职的,谁是准备长期做下去的呢?

他的依据是,一个人对某个组织或者某个环境,如果表现出疏远、讨厌的想法,那么工作场景中,第一,就会减少个人物品摆放;第二,物品与环境呈现的关系比较简单;第三,带有情感属性的东西少。如果对组织、环境表现出亲密、喜欢,则正好相反。

他们会主动学习所在领域之外的知识,了解和自己领域无关的业务。然后做好准备,在适当的时机,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

PART FIVE 管理智慧人和人之间就是互相成就

什么协作机制呢?

我把这套协作机制总结为5步:定目标、扛目标、盯过程、守底线、奖结果。

定目标

定目标,是为了形成一个基本的分布式协作网络。什么叫分布式协作网络?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所有的目标,都是为了更高层面的协作。一个大目标,是由无数个小目标聚合起来的。而定目标,就是为了形成一个分布式协作网络。定目标,意味着团队成员把后背交给了彼此。所以,给每一个人定下目标,这是一个组织能够协作的前提。

扛目标

定好了目标之后,就必须有人能扛目标。什么叫扛目标?扛目标的意思,不是说这个目标可完成可不完成,而是必须得完成。

盯过程

有人扛下目标之后,接下来,就要盯过程。什么叫作盯过程?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这就叫盯过程。任何一件事情,只要被提出来,就永远不能消失。这件事情的结束方式只能有两种:第一种是被完成,第二种是被发起者取消。

守底线

奖结果

低位的安全感、中位的公平感和高位的目标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你在做管理的时候,越低层的员工越在乎的是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是感觉没办法保护自己。比如感觉自己的岗位不稳,有被裁掉的风险。

那高位的员工呢?高位的员工更在乎目标感。什么是目标感?就是这件事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所以,管理者在面对不同级别的员工的时候,要照顾到的情绪和感觉是不一样的。 作为管理者,低位员工,你要给安全感;中位员工,你要给公平感;高位员工,你要给目标感。

真正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有的人总是看谁都不顺眼,这是极度不成熟的表现。

有的人,只跟自己喜欢的人打交道,而跟另外一群人就是玩不来,这是中间成熟的表现。 为什么看别人会不顺眼?那是因为他站在他自己的视角,去看一件事,去看一个人。他会觉得这个人怎么会这样做事,要是我,我肯定不会这样做。但其实,每个人的决策都有他的合理性。

多用建议,少用批评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大部分的心流体验其实是在工作中获得的。

为什么呢?因为心流体验具备一些特征:比如,明确的目标,做的事情难度适中,有即时反馈。这些特征恰恰也是工作需要具备的。 这也意味着,员工的心流是可以被管理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员工的心流,来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最后就五个字:责、权、利、对、等。

责,是结构问题;权,是授权问题;利,是激励问题。

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善意,改变行为。工资发给责任,奖金发给超额业绩,股权发给潜力。你需要了解员工的需求,而不是把自己以为好的东西提供给他。

很多管理者对于下属KPI任务的布置,认识是不到位的。给下属布置任务是拆解,不是拆分。什么是拆分?比如一个大区的KPI是1000万元销售目标,10个城市经理每人领走100万元的销售任务。

城市经理可能会再给自己下面10个一线销售每人10万元的销售任务。为了以防万一,还可能会给下面暗中加码。上面是1000万元的销售任务,最后下面合起来是1100万元。然后彼此博弈,讨价还价。这可能是大部分公司的现状。

什么是拆解?1000万元的销售业绩是结果,我们要试着还原出做到1000万元前面的动作,拆解KPI。比如说做到1000万元,每个客户的客单价是多少,拆解计算出要成交多少名客户;根据历史转化率,想要有那么多成交用户,又拆解出需要拜访多少客户;想要找到这么多客户,再拆解出可以去哪些渠道找到他们……一步一步拆解成动作,让下级清楚地知道应该做什么,可以完成自己的目标,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所以你要记住,不要凡事都亲力亲为,要给员工一定的试错空间,并且培养他成长。管理,就是一群人共同去完成一件任何个人都无法完成的使命。每个人都不完美,他绚烂夺目时,你要看到他的阴影。他阴霾遮盖时,你也要看到他的光亮。

PART SIX 商业逻辑找到你的旋转飞轮

用结构模块搭建商业模型

一切的复杂,都源于其固有的简单:变量、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滞后效应。

调节回路

推动增强回路加速转动时,你也必须问自己:未来抑制增长的最低的那块天花板是什么?

滞后效应

昨天的努力,通常今天看不到回报。 为什么?

因为滞后效应:原因常常不在结果附近。 通过仔细研究,我发现,从声誉,到学识,到作品,再到声誉,整个增强回路中,每一段因果链上,都严重滞后。

9要素模型

什么是9要素模型?

9要素模型是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伊夫·皮尼厄在他们的书《商业模式新生代》中提出的模型。 简单来说,就是回答9个问题。

第一,你的客户是谁?是如何细分的?(客户细分)

第二,你和客户关系是怎么样的?(客户关系)

第三,你通过什么渠道能找到这些客户?(渠道)

第四,你为这些客户提供什么价值?(价值主张)

第五,你通过什么关键业务给客户提供价值?(关键业务)

第六,你的核心资源是什么?专利?人才?土地?(核心资源)

第七,你的合作伙伴都有谁?(合作伙伴)

第八,你的收入来源是什么?(收入来源) 

第九,你的成本结构是什么?(成本结构)

前4个问题,其实就是3要素模型里的客户价值;第五、第六、第七这3个问题其实就是3要素模型里的资源能力;而最后2个问题,就是3要素模型里的盈利方式。

这就是9要素模型。

那么,什么是商业?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那么,什么是模式?模式的本质,是结构。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改变他们之间的交易结构,创造效率空间,就是你唯一要思考的事情,这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判断一个商业模式是不是“好”,是不是“有效”,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新的交易结构里,是不是每个人都比之前赚到了更多的钱。

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

你可以这么做: 第一,先把自己和客户摆在交易结构里面。

因为客户是终端,是最终给你付钱的人。先找到你的客户,找对你的客户。多说一句,有些行业,对于客户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比如某些做B端生意的人,经常会把代理商当成客户。这是不对的。代理商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消费者最终买产品,最终付钱,消费者才是客户。

第二,拉入更多的利益相关者。

第三,思考这些利益相关者都要什么,把他们连起来。

这时,你就远远地看着,观察,思考。这些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他们想要什么?还记得吗?商业的本质,是交易。交易的本质,是利益交换。彼此之间,能够交换什么利益和价值?哪个环节的效率,可以提升一些?然后,把他们连起来,形成新的价值网络。

结语:

所以,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有效的商业模式,就是创造了新的全局性增量,让每个人都拿到了更多的利益。

很多时候,你看到一家公司的成功,远看是营销,近看是产品,用放大镜看是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创新,从来都是降维打击。

当你设计出一个新的交易结构,你也许会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

我们各自努力,最高处见。

处理信息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赚钱方式的不同

精明的商人总是在靠信息不对称赚钱,而伟大的商人是靠消灭信息不对称赚钱。

REPLAY

➡复盘时刻

1 华为说:“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性资源。”

2 所有你以为的“突然出现式”的成功,背后都有其环环相扣的“增强回路”。

3 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无法预测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可累积性,结果的赢家通吃性。

4 如果你知道自己会死在什么地方,那么一辈子都别去那里。成功的人各有各的路径,但是失败的人死法都大致相同。

5 什么是定位?你为什么客户提供什么价值,这就是定位。

6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模式的本质,是结构。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7 当下做到极致,美好自然发生。

8 关键不是预想战略,而是识别战略。然后不断反思,拔除有害的种子,让好的种子涌现、繁衍、蔓延。

9 在每一个时间点,都应该有不同的战略,把时间轴加入思考当中。

10 战略,不是选择做什么,而是选择不做什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