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
连什么是平水韵都不晓得,即使有app可以查询,也是一头蒙,还是先从最基础的平水韵学起吧。
(此乃学习笔记!)
01 什么是平水韵?
平水韵是从宋朝至今诗人们作旧体诗使用的韵书,在词韵出现以前,诗人们也是用诗韵来作词的。
平水韵是中国音韵学的宝贵遗产,中国人至今可以看懂并读出古代文献,是因为中国一直坚守了隋朝建立的音韵系统。
隋朝以前是用口语押韵作诗,隋朝的陆法言等人编制了《切韵》,从此诗人们作诗有了押韵的标准,从口语押韵改为依照韵书押韵。在唐朝和宋朝,政府机构依据《切韵》改编了唐韵、大宋广韵、集韵,后来又合并韵部改编成了《平水韵》。
平水韵出现以后,诗人们作诗一直坚持到民国都是使用平水韵。清朝的官方韵书《佩文诗韵》也是平水韵。
平水韵以前的韵书有比较多的韵部,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193个韵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孙愐编制《唐韵》是《切韵》的增修本,共195个韵部,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个韵部。
平水韵在前朝韵书的基础上,根据前人作诗邻韵的使用实际情况,把206韵合并成106韵。平水韵上、下平声各十五韵,上声廿九,去声三十,入声十七。
02 平水韵的使用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必须要平声韵,除了第一句可以用邻韵以外,其他的韵脚必须在同一个韵部。而古体诗,是可以用邻韵,也可以一韵到底。
一韵到底,是指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通押,不准用邻韵、近韵。如果在同一首诗中,使用不同韵部的韵字,即为出韵。比如,上平一东和上平二冬韵部,“东”与“冬”之类的字,我们今天认为是同韵,但在平水韵中分属两个不同的韵部。
(1)偶句押韵
平水韵最重要的使用场景就是作律诗和绝句。律诗要求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要求二、四句押韵。这一规矩我们归结为“偶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较为常见,七言诗大多首句入韵。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诗词格律中的“金科玉律”。如果韵脚押仄声读起来会感觉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够自觉遵守这一规则。
(3)忌重韵
即不允许同一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诗家之大忌。
(4)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押韵,是不可以的。
今天很多字的读音和意义,都和平水韵有了不少区别,最大的影响就是普通话里的入声已经消失。
目前常常有新韵古韵的争议,最早的新韵在民国时就有,但是并没有被诗人们采用。诗词学会在中小学推广《中华通韵》,鼓励大家用普通话的音韵来作诗。
既然是要学习写古诗的,自然从古韵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