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享会员文章集合想法成长励志

燃烧吧,我的小宇宙

2019-06-10  本文已影响6人  達士通人

文丨逹士通人

“时间为什么会过去,时间要是不过去该多好。”

“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的外面又是什么?”

当周国平四岁的女儿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们的思考是怎样的呢?

对于宇宙的解释,人们只能无奈的解释到,它是时间和空间意义上的统一

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淮南子》中这样定义宇宙:“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古之圣贤同样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解释了「宙」与「宇」。

当我们用时间和空间来定义宇宙时,其实我们默认了宇宙大爆炸学说。

也就是说,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

人,作为宇宙中的沧海一粟,极其渺小,但是我们却又何其伟大。

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总能对那片未知的神秘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

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的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即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的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于是,有了那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然而,反观我们自己,其实我们本身就是星辰大海

因为,唯心者的意识宇宙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当中。

生命很奇妙,当精子与卵子结合之初,不就是意识宇宙的起源吗?而如果把每一个从母体内诞生的个体类比为一个宇宙的话,或许在真实的宇宙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母体?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我们很清楚,很多「宇宙」正在崩坏,因为母体出问题了,她在还没弄明白自己孕育的「宇宙」的运行规律时,强行用自己的错误认知干扰了它的运行轨迹。更可怕的是,这种类似的事情,还在反复出现。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但在现实中成了碎片

“社会是这样一种状态,每个人都像是从身上锯下来的一段肢体,昂然地走来走去,许多怪物,一个好手指,一个颈项,一个胃,一个肘弯,但是从来不是一个人。”

马克思在1884年的手稿中对人的异化进行了如此的分析。

“我的目光从今天望到过去,发现比比皆是:碎片、断肢、和可怕的偶然,可是没有人!”

同样类似的描述还出自尼采之口。

曾经有个「宇宙」学家马斯洛,他似乎洞见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需求层次理论。

当然,我这么称呼他,的确是因为,对于「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这个命题,我深信不疑。

他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通俗的解释是:

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

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

而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马斯洛很清晰的将每个个体的需求层次进行了精分。

对,精分,精细的分层,不是精神分裂

但是,需求的确是会产生欲望的,而超出生命真实的需求的欲望的确会将人带向精神分裂。

关于这些混沌的「宇宙」必然归宿,古希腊的先哲早已给出了答案。

所谓的痛苦就是来自于超出人类生命真实需要的那部分欲望。

所以说,马斯洛虽然洞察到了一般规律,但是也有其局限性。

说到这里,紫霞仙子似乎有话要说,

“我猜到了这开始,却没有猜到结局。”

可人毕竟还是不简单,几千年文明的伤害沉淀出了一个人类的终极追求,那就是在这不稳定的思想状态通道中,寻找一个动态平衡,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主观的感觉,是一种不同人有不同标准的主观感觉,有些人,终其一生去寻找这种感觉,但是却总与之擦肩而过。

无独有偶,在1854年,一位叫克劳修斯的德国人,首次提出了「熵」的概念,认为“在孤立的系统内,分子的热运动总是会从原来集中、有序的的排列状态逐渐趋向分散、混乱的无序状态,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自发过程中,熵总是增加。

「熵」是一个热力学概念,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而热力学第二定律中认为孤立系统总是存在从高有序度转变成低有序度的趋势,这就是熵增的原理。

如果将幸福比作一种极度有序的平衡状态,那么熵增定律对于追求幸福的人而言便是毁灭性的。

事实的确如此吗?

不幸的是,当整个宇宙一直遵循的熵增定律的前提,随着多元世界的不断发展,这种熵增更加加剧了每个个体的不稳定性。孩子问题越来越多,离婚率越来越高。

早在1947年薛定谔就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了熵增过程也必然体现在生命体系之中。

人体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库,生命的代谢过程建立在生物化学反应的基础上。

在人体的生命化学活动中,自发和非自发过程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因为熵增的必然性,生命体不断地由有序走回无序,最终不可逆地走向老化死亡。

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讲,生命的意义却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减的能力。

然而,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有多少人弄明白了呢?

的确,在独立的系统内部,熵增是必然存在的,我们却可以从外部寻求能量,来抵御混乱的加剧。

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才是幸福的源泉

为什么热恋中的情侣,会有如此强烈的幸福感?有人认为这种强烈的情感是一种混乱的元素,这种元素打乱了原本有秩序的两个个体。

实则相反,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外部情感,将原本无序的两个个体带入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幸福状况,这就是抵御熵增的力量。

但是,随着短暂的热恋情感结束后,两个独立的个体慢慢又走向混乱,并且是更加的混乱,为了维持持久的动态平衡,我们需要为之注入责任,时间,包容,理解等外部熵减能量

一旦能量不足以抵抗自发的混乱,感情破裂便也只是时间问题。

同样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家庭组建、婴孩诞生,这些极大能量的事件带来的平衡必将随着熵增定律带来的混乱走向无序。

一旦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没来的及认清规律,提高认知,追求幸福的目标便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周国平老师这样定义幸福:幸福就是生命的单纯和灵魂的优秀

其实这两点正好吻合了生命的意义就是要提高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熵减的能力。

生命的单纯在于简化生命的复杂程度,找寻我们生命中最单纯的需要。

灵魂的优秀在于增强抵御自身熵增的能力。

幸福之道不就在于此吗?


追寻幸福之道难吗?的确很难,对于每个母亲而言,孩子的降临在短暂给我们的心灵打上麻药后,会迅速带来极大的无序。

我们生活的所有轨道全部消失,我们所有的计划随时都会被打乱。

你不再是你,你的生活将乘上一个复杂的他

你的空间维度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你的时间维度产生了极大的限制。

一个本身就需要不断花费外部能量来维持自身混乱的变化的你,还需要去对一个极度不稳定,并不断膨胀的他输入更多的能量

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你却又孕育了一个正在产生核聚变的新宇宙

当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好一切来应付这个不稳定因素时,我们的确需要去找寻外部能量,去交朋友。

以一颗活跃的灵魂,过单纯的生活,和优秀的灵魂交朋友,和优秀的思想交朋友,去寻找一个组织,去书中寻找伟大的思想。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