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每天写1000字读书让生活美好

bhy心田半亩————《丧钟为谁而鸣》

2016-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快乐的雨baby

     因为需要去了解复杂的历史背景,甚至还牵涉到作者的政治倾向,从自己的阅读兴趣来看,对于反法西斯主题的小说涉猎较少,战争题材,不外如是。

     序后所附的诗似乎与内容格格不入,但仔细揣度又像与主题很是契合。这个三天的战争故事,紧凑急促,也才是海明威的风格所能诠释,简洁又明快。我比较喜欢婉转优美的文字所修饰出的曲折故事,在意蕴悠长的叙述中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因此在我所了解的一些外国作者中,海明威的风格我不是特别喜欢。除了他的《老人与海》,这也是我偶尔走神分心陆陆续续看完的一本书。

bhy心田半亩————《丧钟为谁而鸣》

     先来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小人物罗伯特乔丹是一个热血沸腾的知识青年,热爱西班牙文化,在20世纪西方经济大危机和西班牙内战的大背景下,他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工作。为了阻断敌人的援军通道,他奉命去完成一项炸桥任务。在游击队队长巴勃罗妻子比拉尔的支持下,他部署好行动,安排好所有参与的人,孤立了巴勃罗的力量,准备进行最后的行动。

     以为故事的陆续铺开就一定是大篇幅讲述武器装备,军事策略或者是拉锯战的惨烈吗?不是,当然不是。

     侠骨,柔情,在战火纷飞中,他和比拉尔收留的女孩玛丽亚坠入爱河,玛丽亚是个被战火戕害的无辜者,清白被污,身心俱伤,幸得遇到这个男人为她抚平心灵伤痛。预想好了在战争结束后会有的幸福生活,然而在生死考验中,这个美国青年为了完成任务独自面敌,丢失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个人的幸福幻为,泡影。

bhy心田半亩————《丧钟为谁而鸣》

     可以看到,比拉尔对于玛丽亚这个可怜女孩慈母般的爱,游击队员与她的友爱,罗伯特与她的情爱,在惨无人道的场面和敌对中,这些显得那么珍贵,也那么柔软。

     战火中,人所能给的温情,滋润了玛丽亚这颗过早受伤的小苗,也展现了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部分。善良的人儿,总是发光。“凭着最后的这几天,你度过的一生比谁的都不差”,看起来心酸的话,是吧?然而对于他,也是因为这份纯洁炽热的感情存在过,滋润了彼此的生命,所以他能够毫无遗憾的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对于情与爱的描写,虽然篇幅不多在三天的故事里只是一小部分,却使这部战争小说充满了人情味,不再冷冰冰。

     换个角度再来说一说人类与战争这个话题。只要是正义,总会迎来最后的胜利 ;诚然,我不否认这是一个真命题,历史长河中无数人也在实现它的道路上前赴后继,舍生取义,实现自身放之于整个时代的价值。海明威的眼中,将个人的奋斗放之于人类的斗争中去,为人民利益而奋斗,那是不是说,这是一种永恒价值的实现呢。那么,这样即使轰轰烈烈地活上三天,也要比庸庸碌碌地活上三十年有意义的多。这么说来,传达的价值取向似乎与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国度——苏联,或者说,社会主义下的战争文学的主旨有些类似了。

    强调个人奋斗实现个人价值的美国精神,与之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还记得桑提亚哥的战斗,那只是他个人的战斗,孤独,又骄傲,那是他提倡的硬汉精神。所以从一定程度上看,我觉得《老人与海》似乎才是美国精神的一个展现,而透过《丧钟为谁而鸣》,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基于整个人类视角的共同的,对于正义的不懈追逐,个人为了大局的生死取舍和对于和平的渴求

     战斗不是战争,战斗这个词比较带有感情色彩,和个人主义,今天只谈战争,不谈战斗。提升一下视角我们知道,战争它不是一个人的战争,也不是一个国家的战争,它伤害的更多是无辜的人民;遏制他所需要投入的,是众多有志青年捐躯赴国难的牺牲;消灭他所需要的努力,也是要爱好和平的全人类一起来做出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丧钟为谁而鸣呢?

     至此处,  分析得也比较浅, 马上收尾吧。一点点的挫败感,突然出现。越来越觉得,若要深入对某一话题进行探究,需要大量的阅读,需要冷静思考。

         嗯,继续努力。  

     也有时候会有一种体会:心中的细微感受和能用文字表述出的东西,有个鸿沟。文字其实也只是表达的一种方式而已,更多的还是在头脑中飘忽,成为意识流的东西。

最后,附上英国诗人约翰唐恩的这首诗:

谁都不是一座岛屿,

自成一体;

每个人都是欧洲大陆的一小块,

那本土的一部分;

如果一块泥巴被海浪冲掉,

欧洲就小了一点,

如果一座海岬,

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

也是如此;

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损,

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

所以千万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2016年9月22日19:15

                          于安徽农业大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