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灰饮食的另一面
可能是体质原因,我几乎没为体重这等人生大事困扰过。第一次长胖,是在16岁那年。我离开家去大连上学,可能因为换了水土,半年时间从104斤飙升到118斤。放假回家的时候,一进院子,家里人齐声惊呼:“这咋胖成这样了?!”
第二次,就是怀孕生女儿。分娩前135斤,坐完月子108斤。然后,女儿胖两斤,我瘦两斤,特别规律,很快瘦到95斤、90斤,保持20年。现在基本在100斤上下,因为有了一定年纪的女人,真的不能太瘦。
关于体重,我一直认为也有饮食原因。比如说,对于肥肉等特别油腻的,几乎不吃;但是喜欢吃油炸的;除了香辣肉丝,炒菜是不加肉的; 吃饭的时候,第一口先吃蔬菜或水果,因为据说这样吃蛋白质才能被吸收,而且能吃得多还不长胖;还有,要保持碱性体质,多吃碱性食物,更瘦更健康。
同时,我还是一个美食(chi)爱好(huo)者。每到一个地方,一定是以特色名吃为导航,画一条完美的游玩路线。那时候就百无禁忌,完全尊崇各地饮食文化。
说到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谁还不是一日三餐,甚至再加上零食、间餐等,从小吃到大的呢?
这两天正在读《愤怒的主厨》,一读之下,简直颠覆了我的“吃货观”。
无麸质饮食、排毒饮食、碱性灰饮食、清洁饮食,这些时尚的减重健康饮食大法,通通被列为伪科学的行列。最重要的是,一读之下,你发现作者竟然说得都很有道理。
就拿大家比较熟知、并相信有一定科学性的碱性饮食来说。它确切的名字是“碱性灰饮食”。
其前提是,“人体喜欢处于碱性状态,而且不同的食物在消化时,会使我们酸化或烷基化。为了让自己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我们应该将饮食集中在碱化食物上,减少或避免酸化食物”。
为什么还要加个“灰”字呢?原来在20世纪初,一些营养研究的先驱者,通过观察食物在热量计里燃烧后所剩的物质来分析食物。他们将剩余的灰溶于水中,并测量其PH值。这就是饮食名称中“灰”字的由来。
就今天的碱性灰饮食而言,食物被简单地归为酸性和碱性两大类。它强烈主张大量食用水果和蔬菜,而公认的酸性食物通常包括乳制品、肉、鱼、豆类、糖、咖啡、扁豆、大米、土豆、小麦、香蕉、樱桃、油、脂肪和大多数籽类和坚果。
人体是极为神奇的,我们的血液属于弱碱性,pH值在7.35~7.45。由于众多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离不开血液,因此,使我们身体在任何时候都保持这一碱性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仅就这点而言,碱性灰的倡导者是正确的。
在某项研究中,某些食物被发现的确可以改变血液的pH值,但改变的量值微乎其微(仅有0.014个pH值单位),而这完全是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我们血液的pH值偏离最佳范围,一系列生理过程,特别是呼吸,都会迅速开始运作,以维持血液的PH值范围。
如果我们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碱中毒(血液pH值变成不可控的碱性)的医学后果相当严重,人体会出现意识模糊、颤抖、肌肉痉挛和呕吐的症状,并很快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如果血液pH值的平衡取决于所摄入的食物,那么我们很快就会死亡。
书中说,几乎所有的碱性饮食的健康声明都可以追溯到美国自然疗法师和作家罗伯特·O.扬的“开拓性研究”。而碱性灰饮食的拥护者们,并不是像我们理解的那样,只是试图让人们多吃一些蔬菜那么简单。他们会谈及一些显著的改善:体重的急剧下降,活力的增强,疾病免疫力的提高。令人不安的是,他们还谈到了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金·廷卡姆或许是这类盲从者中最知名的受害者。她拒绝接受三期乳腺癌手术,相信可以通过意志力和饮食治愈自己。病逝前,她给扬的碱性计划写了大量充满赞誉的推荐信,就在扬发表新闻声称金已摆脱癌症后不久,她便去世了。
2016年,罗伯特·O.扬被叛盗窃罪和无照行医罪。
吃本应是一件简单快乐和幸福美好的事情。但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饮食迷思、各类“营养”大师、各式饮食风潮层出不穷。又在这样一个人人想着减肥、人人谈癌色变、人人注重养生的年代,怎么吃、吃什么,也着实让人纠结。不如就学习一下《愤怒的主厨》,留点时间思考,不盲从、不跟风,在各种信息都不是很确定的情况下,还是不要执着于某种饮食,吃的丰富些、多元些,才更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