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出来的精华! ——献给家庭主妇!
前几天,一个妈妈跟我互动,约我见个面,她说她一身的毛病,但是到医院又检查不出所以然,现在很痛苦,觉得自己快要熬不下去了。
我有点晕,这几天有好几个妈妈跟我说,她们快要熬不下去了。
这位妈妈告诉我,她希望有人好好的骂她一顿,让她觉得自己好过一点,我不知道她发生了什么,让她这么难过。
周六晚上见面,她三句话还没有说完,就泪奔。
絮絮叨叨了半天,我们终于了解她的痛苦来源。
她处理不好自己父母和爱人的关系,父母嫌弃爱人、抱怨、指责爱人;
反之,爱人抱怨父母,她成了夹心饼,很委屈;
最重要的是,她现在憋屈地成为了家庭主妇,陪读妈妈,儿子成绩却不好,让她很失望。
女儿毕业没有找到好工作,体型又不好,让她很痛苦,不知道自己在家庭的意义何在?迷茫,感觉自己很没有用。
自己放弃了红红红火火的生意过来陪儿子读书,儿子成绩却不理想;
女儿读的学校,学校本来答应毕业后推荐好工作,结果并不如人意,感觉被骗了。
她是,从一个我说了算,一个成功的生意人,演变成了一个什么都无法做主,无法掌控的家庭主妇。
父母、爱人、孩子、家庭、工作、谁也无法平衡,谁也无法掌控。慢慢的,一个生意人变成了一个挫败的家庭主妇。
她的世界看不到希望,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不断的挫败感,让她觉得熬不下去了!
“你熬不下去了,你可知道多少人羡慕你,你看看你的脖子、手腕,手指上,这些沉甸甸的奢侈品,是多少人的生活费,你却把它当作装饰品,带着它晃悠来,晃悠去。”
我笑着跟她开玩笑。
她立刻笑了,接着说,我买了两套房子也没有感觉太吃力。
一谈到钱,她挺自信的,其实,我还蛮羡慕她的,对金钱的这份自信。
然而,有经济实力并不代表幸福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困惑。
家庭主妇,陪读的妈妈的困惑好像更加的明显。
我记得以前,我有几位朋友说,宁可在外面累死,也不愿意在家里闷死,于是她们一个个从家庭重现江湖。
当时我不理解,我觉得她们很矫情,现在回过头,当自己成为了家庭主妇时,真的是理解那一份无法表达的感受。
刚刚回归家庭的那段日子,无数次,我都游离在出去、不出去的边界,纠结!
记得有一次,我就像一个困兽一样,躺在地板上,问老天,我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安排要干什么,我呆在家里的意义是什么?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像很多家庭主妇一样,不思不想,得过且过,可是我做不到。
现实是,孩子上初中,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需要接送;
一日三餐,都需要准点,没有工作是可以吻合孩子的时间点安排。
爱人不在家,在现实面前,我必须屈服安心在家。
从感情上来说,自己这么多年都在为了生存、为了生活在打拼,忽略了孩子很多,孩子已经开始叛逆了,内心是觉得有的愧疚
可是真的呆在家里,又会觉得无比的委屈,因为呆在家里的付出,是很难被别人看见。
孩子的成绩,成了唯一可以体现家庭主妇价值的成果。
人,为什么喜欢出去拼,其实出去无非就是为了挣价值观,存在感,金钱带来的安全感;
通过工作挣钱,就会获得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与价值感,寻找一种我说了算的感受,一种被认同的感觉。
记得以前做生意的时候,每每赚到钱,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觉得自己很能干。
哪怕这一天,我在店里睡了一天,只有经济入账,就不会有人说我懒,我睡得心安理得,有金钱就是有价值。
可是在家里,即使从早上干到晚上,别人都会觉得你在家里很舒服。
偶尔身体不舒服,想要休息一下,也不敢真的放下,会觉得诚惶诚恐,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一种负疚感。
在大众的认知中,在家就是被养,吃闲饭的,是舒服的,所以在家人的那份努力,就被会被认为是应该的,被忽略不计的。
家庭里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要求、指责在家的人,你在家干什么的?
饭,做的不够好吃、卫生搞得不干净、孩子成绩不够好、这没有做好,那没有做好。
在家的人,就会怀疑自己在家的价值与意义,觉得自己不够好,挫败、崩溃!
于是,很多的人选择逃离家庭,回归社会,回归工作岗位。
曾经,爱人打电话,问我在家干什么事情,我忽然觉得好迷茫,我每天感觉在家很累,但是问我干什么事情,好像入脑子的事情并不多。
自己很累,但是不知道累在那里。
于是,我开始记录观察自己一天做的事情,和感受。
当我第一次记录了,一天做的事情的框架,将近九十多件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原来我也很不容易,也努力了,只是自己没有看见自己的这份努力,自己没有认可自己的这份努力,我们活在了别人的评价中,自我否定。
时间就这样,被无数个重复的事情,重复的动作,分解,然后忘记了自己干了什么事情。
就一个拖地这一件事情,是十八次往返卫生间,涮洗拖把的动作,和四百七十五个重复拖地的动作组合而成。
关键是在完成这些动作时,内在的感觉是不服输,不情愿,自我对抗,身体被绑架在干活,心已经不知道跑到了那里。
当心跑到下一件要干的事情上时,就会催促身体干快一点,身体这件事情还没有干完的时候,心就会不耐烦,焦躁不安。
第一次,自己对自己做了一个看见的统计,与了解,真的很感动。
原来自己平时,都是一边在干,一边对抗干,自己强迫自己,自己内耗。
脑袋说,家里需要干净卫生,以保障孩子家人身体健康;
心里说,切,谁也不说你好,干啥干,出力不讨好,大家觉得你在家舒服呢!
吃喝拉撒睡是家庭健康、安全、幸福真正的的保障,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但是重视的人并不多。
生活,原本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是一种仪式感。
可是现在的生活被速成,快节奏替代,我们都迫切的渴望成果,而成果又是什么?
难道成果不是为了提升生活的品质吗?可是我们已经没有了生活的品质,只是活在对成果的追逐中,忘记了生活的样子。
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恰恰是需要一种生活,点点滴滴,时时刻刻,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件事情、一个动作、慢慢的融入的过程。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而我们成人急功近利的模式让我们渴望孩子立刻成才,学习成绩成了唯一判断孩子是否成才的标准。
成绩好,陪读就有意义价值,妈妈在家就有功劳;
成绩不好,一切归零。
所以,无数的爸爸妈妈把孩子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小饭桌,补习班,等等。
并不一定是真的是生活所迫,而是我们的耐心不允许我们安静下来陪伴孩子,我们急功近利的心情,一时半会在孩子这里得不到满足,所以孩子一旦上学,我们就会关注成绩比关注人更加的重要。
在孩子身上,我们付出的太多,学习成绩回报的太少,问题太多,幸福太少。
无法得到,就想逃离,然后自己拼命通过得到金钱、事业、名利,来弥补自己的匮缺,弥补陪伴孩子的亏欠,平衡自己的心。
很多的爸爸妈妈给自己一个概念,我努力工作,养家糊口不容易,我很辛苦,我已经很努力了,如果孩子不好,就是孩子的事情,就是老师的事情,就是别人的事情,我可以自以为的认为,都是别人的不好,高姿态的指责、评判别人,因为我已经努力了。
每一个人的迷茫,不是因为别人把我们怎么了,而是我们可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要真正要强大起来,都要度过一段孤独、没人帮忙,没人支持的日子。
孤独就是遇见自己的机会,熬就是升华的机会。
当我从生意场上退入家庭,没有经济做为我的价值体现,没有金钱作为我的人生目标,作为我的安全保障,我也如同这位妈妈一样,孤独过,疯狂过,熬的难受过。
我也曾经把我的面子、价值观、认可度,安全感,原来自己可以去争取的东西,全部绑在了孩子身上,孩子成了达成这些目标的载体。
为了让孩子完成我的这些需要,我就变成了监工,监督孩子必须完成、保障我的这些需求。
当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的时候,我就觉得委屈,自己放弃工作,已经牺牲了这么多,你还不好好干,我是为了你好。
当孩子叛逆的时候,我更加的接受不了,觉得就是养一个白眼狼。
家,成了困住我们身体,焖死我们灵魂的牢房。
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战争,一次次的挫败,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迷茫。
蓦然回首,今日回头,我是诚惶诚恐,孩子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在配练,孩子用自己不断的犯错,来帮助我成长,来调整我的方式方法,教会我如何做妈妈。
我根本就不会教育孩子,可是我却认为我就是教育家,只是因为我是妈妈身份;
我是错的,可是我必定认为是孩子的错,因为我是妈妈,我就是正确的化身;
孩子是一个生命的个体,我没有感动孩子带给自己的快乐,而是在抱怨我们为孩子的付出。
更没有看见,生命传承的意义,是孩子带给我们做父母坚持下去的希望,是孩子的到来圆满了我们的生命,让父母觉得快乐与幸福;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是付出了很多的人,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必须按照我们的方式,长成我们期待的样子。
孩子成了没有我的妈宝,我们父母的宠物,我们少了一份对孩子的尊重与对生命的敬畏。
我们一直希望把孩子克隆成我们我们心里的期待样子,即使我们期待的样子不适合孩子,我们依然觉得是对的。
我们一直在用成人的感受、经历,与认知,来验证孩子的对错,来替代孩子的经历与感受,剥夺孩子的成长。
当孩子不愿意的时候,我们就会说孩子叛逆了
生活,每一天都是直播,无论我们和孩子之间是开心,还是不开心,我们都无法真正做到,对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物,永久的拥有。
现在的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们还能够拥有陪伴孩子的机会,和孩子相伴的这段经历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当有一天,孩子长大脱离了我们的视线;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就不在是孩子家庭里的一员,而变成了爷爷奶奶家。
盼望孩子回家吃饭,成了一件最奢侈的事情。
那时候,最美好的记忆,一定是孩子让我熬的那段岁月。
我们一定会感谢,和孩子一起熬的日子。
熬是生命经历过程,熬出来的才是生命的精华!
与其抱怨,不如感恩,感恩熬的滋味,那是生命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