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到底在想什么——揭秘敦刻尔克大撤退内幕
在欧洲战场,希特勒通过实施“白色方案”和“黄色方案”,先后攻占了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其精妙的策划、卓越的指挥、高度集中的火力以及作战人员优秀的素质,使两个方案所带来的效果极为成功。
1940年5月20日,德军装甲师占领松姆河口的阿布维尔。5月24日,古德里安坦克部队以惊人的速度占领了布伦和加莱两个重要港口。这样一来,包括比利时、法国和英国军队在内的40余万人被德军围困在格腊夫林和敦刻尔克之间的一个小三角地带。此时的英法联军,面临着前有大海后有追兵的绝境,想要突围是不可能了,唯一的希望就是从敦刻尔克撤退。
在这个英法联军面临全军覆灭的关头,好运来了,5月24日晚,德国最高统帅部发布了一道使前线将领大惑不解的命令:要求德军坦克部队停在运河一线,不要再向前推进!这道命令无疑给了面临崩溃的联军一个喘息的机会,当晚英军就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从英国本土紧急动员了850多艘各类船只,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到6月4日,联军在德军眼皮底下共撤走约34万人,创造了一个让德国人万万想不到的奇迹。
为什么在德国就要取得最大胜利时,最高统帅部会发出这么一道难以解释的命令?对于这个谜团,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将矛头指向德国陆军元帅冯.龙德施泰德,由于希特勒发出命令的那天早上,曾到龙德施泰德的司令部去过,并听从了龙德施泰德关于等待步兵接应的建议。而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则认为是空军司令戈林应负全部责任,因为戈林为了一己私欲,想让空军获得最大战功。
事实上,以上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的,而希特勒发出这道命令也是有着诸多原因的。
首先在军事和政治上,希特勒认为那里的地形不适合坦克活动,如果贸然进攻,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要等待步兵参战。在政治上,则是希特勒想使英国避免一场奇耻大辱,从而促进和平解决。
再次是一个希特勒不便言明的隐情,那就是希特勒不希望看到辉煌的胜利全部被陆军获得。由于指挥陆军的将领们与希特勒处于两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古德里安曾这样评价过希特勒:“这位混世魔王希特勒,他是我们大家命运的统治者,他出身微贱,所受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极为有限,并且说话和态度都非常粗俗。”所以,人们认为希特勒和陆军军官们还不是百分百的信任。此时的空军司令戈林就利用了这个机会,他向希特勒建议由空军来解决被围的英法联军。但,那几天的天气实在不照顾,因此戈林的保证并未兑现。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敦刻尔克附近是日耳曼民族的聚居区,这里的纳粹党支持者众多,如果战役在这里打响,此地必然化为一片焦土,这是希特勒不愿看到的。
综合以上原因,希特勒发出了这一道命令。而正是这道命令,放走了英法联军绝大多数有生力量,而他们,将会在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带领下展开反攻欧洲大陆的序幕。这一道命令,几乎葬送了整个德国,而此后,德军最高统帅部又连续犯下几次严重的错误,导致本来危机重重的德意志又将尝到一战失败是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