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DISC,做行动力达人
一
和DISC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自从结识了DISC, 我成为了一个“坏妈妈”。
第一次离开娃一整天外出,是因为参加DISC上海商学院,宝宝3个多月,全程背着吸奶器。
DISC是一个这么有能量的社群,当天遇到了POA小伙伴、橙子学员上海市长、行动派上海负责人,一下子把所有正能量的社群都吸引过来了。也第一次被海峰老师的激情和大大的S暖到了。
为了让我们显得高挑一点,海峰老师是半蹲着 和我们合影的第二次把宝宝丢家里,周末一个人坐火车去参加DISC苏州商学院,本意是去认识下知识界大咖秋叶大叔,结果一冲动就报名了DISC苏州F44双证班。上海的双证班要等五一节,因为不想再等,就让未来现在就来。
3月11-12日,提前安顿好家里,让婆婆住过来,开着车只身到苏州参加DISCF44培训。整整两天,头脑一直处在亢奋的阶段,甚至身体来不及感觉疲惫。
12日的晚上下着雨,到家已是8点多,抱着熟睡的儿子,耳边回响着海峰老师的话:这个时代,我们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照顾好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你纠结一件事要不要去做的时候,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纠结上,不如先去做。
我确定这不是一篇情感文章,满满干货请往下看。
二
从三分钟热度到行动力达人的逆袭
——怀孕、生娃,升级成为妈妈;
——自学水彩,坚持绘画100天,成为一枚水彩达人,并举办了100天画展;
——创建绘画社群,带领800+水彩爱好者线上共同学习;
——建立“艺术大使”公众号,仅通过3篇文章就获得原创功能;
——原创了从明信片、手机壳、靠枕等系列水彩产品;
——原创帮助提升行动力的工具手册《2017行动历》,网络热卖,一本难求;
回顾怀孕生娃的这一年,自己也没想到“顺便”做了这么多事情,有朋友开玩笑说,感觉我这一年做了好多大事,然后“顺便”生了个娃(捂脸捂脸)。
很多人问,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这些不可思议的成就只源自于一个小小的行动:坚持每天画画;
一个小小的公式可以来清晰地看清什么是行动力。
三
什么是行动力——从POA的角度
POA是一个通过提升行动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一个元认识工具,一种思考方式——
行动力 POA= (PxA) / O= (伙伴x方法) / 目标
我的手绘POA公式图POA中有三个重要元素,分别是:
P, partner伙伴
O, objective目标
A,acceleration 方法
很多人会以为POA里的A是Action(行动),其实它是Acceleration(加速度)。因为POA行动力的公式是源自牛顿第二力学定律:
在同一方向上,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Acceleration比起Action来,更强调方向性。在牛顿第二定律里“方向”这个元素(即那个箭头)很容易被忽略掉。而只有当力(F)和加速度(A)的方向一致的时候,这个定律才是成立的。
POA行动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 伙伴(P)对应质量(M);
- 方法/手段(A)对应加速度(A);
- 目标(O)对应那个容易被忽略的方向(箭头)
如果你想有更强的行动力,你需要:
更多的伙伴(P),更多的(向着目标的)方法/手段(A),和更聚焦和统一的目标(O)。
POA不是三个元素,而是一个循环。它就像滚雪球,会越滚越快,越滚越大,行动力越来越强。
四
什么是DISC?
DiSC这个理论是一种“人类行为语言”,其基础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Dr. William Moulton Marston)在1928年出版的著作《常人的情绪》。马斯顿博士发现行事风格类似的人会展现出类似的行为,这些复杂的行事风格都是可辨认、可观察的正常的人类行为,而这些行为也会表现为一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
DISC的两个维度分别是:“任务—人际”维度和“直接—间接”维度。
根据一个人到底是任务导向还是人际导向,比较主动还是比较被动(被动的意思不是反应慢,而是他遇到事情会想一想),我们把人的行为风格分为DISC四种。(如下图DISC矩阵所示)
DISC内核DISC强调,每个人身上都有D/I/S/C这四种特质,只是每个使用某种特质比较多
D特质,领导者:一方面比较关注事情,一方面比较主动,目标坚定,使命必达,而且速度很快。
I特质,影响者:他关注人,也很主动,两个词形容他“人来疯”、“自来熟”,他很有说服力,善于调动气氛。
S特质,支持者:也很关注人,但是很委婉,因为他害怕冲突,会观察别人的感受和反应。
C特质,思考者:他们关注事情,讲究条理,追求卓越。
学习完DISC,我发现,只要能把这四种特质适当地运用,就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天赋,养成坚持的好习惯,提升行动力。
五
如何调动四大特质,提升行动力
首先,在确立目标阶段,我们需要多多调用自身的D特质:有明确的目标,迅速行动。
选择的能力其实是找目标(O)的能力。
在做决定的时候,先问做这件事的“目标”,好的目标,更像是一个Why,而不是What。
“去意大利”是A,“体会历史的味道”才是O;
“开个咖啡馆”是A,“让朋友们连接”才是O;
“选哪家公司”是A,“要什么样的事业”才是O。
要用目标(Objective)而不是结果(Output)来选择。
目标清晰了,方法(A)就多了。
其次,要切忌多任务同时进行。
培养一项习惯的时候,先聚焦第一优先级
POA公式很容易帮我们看到,如果有一堆方向,你的行动力会被急速分解,每一样都想尝试,最终可能是每一样都做不好。
最后,不必等到所有条件都准备好才去做,想到了就做起来。
无论我们是不是已经有了一个很棒的O,无论条件是不是已经成熟,都应该至少开始迈出第一步。
千万不要为了找O而停下你行动的脚步。其实,很少有人能一开始就能找到一个好的O再去行动,O 可以在行动中变得越来越清晰。行动力达人都是一边做一边迭代,然后慢慢变得更好。我们可以:
一边害怕,一边做事;一边犹豫,一边做事,一边不懂,一边做事;这样心里就有更多勇气,而不是把时间花在犹豫、害怕和患得患失里。
从一开始自娱自乐式地绘画,每天把画晒到朋友圈,我慢慢发现:简单的分享不仅让朋友们感受到“美”的力量,也把我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传递给更多人,然后才开始从零摸索开始做社群、做公众号,我的O也从“丰富自己”变成了“温暖他人”,随后在不断的分享与输出中,找到了现在的目标:通过水彩这个手段,帮助妈妈增加能量,从而来影响更多的孩子。
在找到了目标之后,就要向C学习,制定详细的落地计划。
你的注意力在哪里,生产力就在哪里,既然确定了目标,就必须配置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在刚接触水彩的那段时间,我通过在网上找大咖的视频,看水彩书籍,临摹入门级的水彩画,每天都沉浸在其中,有时候不知不觉画到半夜,在不到2周的时间里就进步很快。后来,我决定每天拿出1小时画水彩,发起了“坚持画画100天计划”,确实在每天每天的累计之中,得到了很明显的提升。
要警惕一点,制定计划但也要懂得变通。《易经》里豫卦之后就是随卦,豫就是预,有事前计划,但也随时调整。如果没有按计划完成,也不要苛求自己,接纳它,然后看看是不是计划需要调整。
我们也要向I学习,乐于分享、表达情绪、及时输出。
分享,可以传递你的O,从而吸引对O有共鸣的伙伴(P)。正所谓“同频共振”(又是一个物理学概念),伙伴是最好的桥梁,它来自O,通向A。
真正的伙伴会和你一起共创更好的方法和手段。只有通过分享,才会遇见更多有共鸣的伙伴,更多有共鸣的伙伴才会不由之主地加入进来,你的P才会越来越多,你和你的P一起向着一个方向发力,最后你们的行动力才会越来越强。
想一想我是如何做到在家里做着月子,100天画展隆重开幕,并开展公益沙龙,现场1000人前来参观?那都是小伙伴们P的力量啊!这些伙伴都是我在朋友圈、社群不断的分享中主动加入进来的呢。
分享就是输出,输出是最好的学习。
我们总以为要学到大师级别才有资格分享,其实,在学习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分享。输出会倒逼输入,输入十分,才能输出一分。适时,我们需要“把钻戒扔过栅栏”,逼自己一把,主动提高自己的I值。
关怀生命中每一个SS是四个型中能量比较低、比较敏感的,每个人身上都住着一个S。
在坚持的过程中,当我们不再需要调动意志力,这个行动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代表着真正完成了行动的内化。
画画也是需要能量的,有的时候,身体里的能量低,就是画不出那个感觉。所以,我一直和我自己以及我的学员说:画画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
S也代表着支持。
对于我来说,我希望长成一棵大树。大树身上都一副这很多植物,他们靠大树长起来。我希望做这样一棵大树,在成长起来的时候,尽可能地帮助旁边的植物尽可能地成长,尽可能地给予,带动大家一起向上长。
我们每个人都不需要不断成长,不断接近成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我会在绘画的路上继续前行,并不为了成为一名画家,而是要用我的理念,通过我的作品,去感动、改变更多人。我要成为一款自带功能的APP,在DISC行动力这个操作平台上,发挥出自己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