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7 苏夏之死(2)

2018-12-18  本文已影响37人  与乱

在这诗情画意的面前,矗立着一栋不够高大的教学楼。

这栋教学楼的正脸嵌着许多小的长条状的瓷砖,瓷砖之间分布得很散,露出了大片大片的水泥墙,显得十分寒酸。这是上个世纪的手法,那时没钱。现在的人建房子,要先把外墙粉刷得一片白,然后在白上贴满密不透风的大块瓷砖,看不到一点瓷砖下的白墙,如果可以,他们会在瓷砖上面再贴一层瓷砖。

教学楼的背面比正脸更加寒酸,墙是上个世纪的棕灰色的水泥墙,看起来像放置了十年的酥糖,随手就能抠出一手粉末。墙上有很多窗户,窗户也是上个世纪的,褐红色的朽木,加上残破的玻璃,偶尔有几面窗户连玻璃都没有,徒剩几枚锈红的铁钉。这钉子本来是固定玻璃的,现在玻璃没了,他们的作用就变成了挂破学生的衣服。因此学生报复性地把钉子折底,把他们埋在朽掉的木头里,融为一体。

同样的,这样破败的场景,在苏夏来看却有着十分的诗情画意。

教学楼正脸的瓷砖虽然老旧,但依然光滑白皙——是的,这些老瓷砖就像苏夏的肌肤,有着细腻的颗粒,还有迷人的旋涡。也像苏夏的肌肤一样,老旧的瓷砖依然能反射光芒,所以在猛烈的阳光下,教学楼的正脸总是光芒四射,白得耀眼。

而教学楼的背面,有着高大的樟树林将阳光阻隔在外,因此这一面永远保持着暗无天日的状态,比黑夜更加黑夜。

于是,在这个教学楼的身上,同时有着白天和黑夜两种状态,同时光芒四射和暗无天日。苏夏在这种强烈的矛盾之下感受着诗情画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