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童年

故乡系列·喜丧

2020-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赫连云青

赫连云青  作品

几百年的老槐树

村子中心原本有座庙,规模还不小,据说在文革期间“破四旧”时候,被追求科学与民主新青年,放了一把火儿给烧了…

庙的门前原本有两棵国槐,自从庙被毁了以后,左边的槐树就死了,只剩下右面的一棵独自活着,虽然树干已经空了,可以藏个人,但几个枝杈仍然显示着顽强的生机…

这两棵槐树应该是立村的时候就有了吧,也许更早,真没有人知道树的岁数有多大。

村里的老人,岁数大的应该是孔老太太,今年应该整整百岁,并不熟悉,对他的丈夫,孔老爷子倒是熟悉,因为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踮脚儿”,私下里都叫他“孔瘸子”,虽有些不雅,但也是事实,孔老先生受寿命并不长,也就70左右吧,并未记得清楚,就归西了。

孔老太太身体硬朗,百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塌…

村子里的老人都是羡慕呢,母亲就经常提起,说老太太真是厉害,赶个集走个6-7里路,丝毫没事儿,哎,人比人,没法比啊…

确实如此,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夭折了,有些人活到百岁,这就是命吧,谁也左右不了,看这架势,这孔老太太估计再活个十年八年的没有问题,可以创个记录啦!

原生态的美丽乡村

谁想到,世事无常,风云难测,大概是新冠闹得比较严重的时候,3月份吧,忽然听说,孔老太太驾鹤西游了…

人们都很惊诧,特别是老人们,不是要创纪录么,这榜样怎么能说倒就倒了呢,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事儿要弄清楚,为什么呀?

经过多方取证,共同分析,真相终于水落石出了,原来,孔老太太一直是自己居住,自己做饭,不和儿女们住在一起,小儿子觉得,老太太年龄大了,自己生活多有不便,为了更好地照顾老太太,就把她接到自己的院里,收拾好了一间厢房,置办好了取暖的炉子,就把老太太接过来住了…

有一天夜里,出事了,老太太可能是煤气中毒,也可能是被子碰到炉子着了火,连呛带熏,身边又没人,便驾鹤西游去了。

你说这小儿子是孝顺呢,还是孝顺呢?真说不好,真不好说,真好不说…

非常时期,一切从简,不吹不打,不办不请,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再别康桥!

老太太女儿在外地,回不来,两个儿子把事情办了,由于不让操办,和孔老先生一起并骨,共同堆了个土包儿,这次比原来的大些,一切照常。

孝子贤孙,基本没有啥悲伤,这么大岁数,喜丧嘛,用不着悲伤,农村有个老礼儿,老人不能活的太久了,否则对后代儿女不利,会把儿孙“熬”死的,所以就说自己是“老不死”,甚至说,阎王爷啊,你是不是糊涂了,把我给忘了,让我活着受罪…

所以啊,农村一般老人,有幸活到了80-90岁,若是再有病有灾的,儿女基本就不再给治疗了,看自己的命了,你能活就活过来,活不过来就挖坑埋…

废弃的防空洞

隔壁的张老太爷今年95岁了,前些日子生病,眼看就要西行,亲戚儿女都找来了,准备最后的谢幕演出,儿子根本不叫大夫,不买药,就是看老头儿自己的造化…

所有人都准备好随时扮演自己角色,就差那个“一口气上不来”,孝子贤孙动起来…

哎…,奇迹发生了,老爷子居然缓过来了,弄得亲戚朋友只好先各自散去,等待这个早晚必来的谢幕演出吧!

忽然,想起某品牌卫生巾的广告词“嗨!早晚等你来呦!”

嗨!真有高人!

世世代代生活的黄土地

小知识:

喜丧(百度),“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意思就是说,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八九十岁,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儿孙们就不会那么悲伤。会停灵三至五日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

老北京人谓“喜丧”是“福寿全归”(“全”字应作“圆满”解)。即全福,全寿、全终。此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一)全福。生前自家门内确系“螽①斯衍庆”,人丁兴旺,形成一大家族。本身是大家族的家长,甚至已被尊为祖者

(二)全寿。亡人满八九十岁,甚至突破百岁大关,最低也须超过“古稀”(七十岁)之年。年纪越大、越老,越符合“喜丧”的条件。故其全称为“老喜丧”。

(三)全终。亦称“善终”,意为圆圆满满地结束了一生。民间以为,死者生前积德行善,广做功德,临终则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无疾而终”,自然老死。此即被视为“喜丧”的根本条件。如果只具备上述第一、二两项条件,但不是正常死亡的,如意外的天灾人祸致死,则不能算作“老喜丧”。

①zhōngsī

绿色或褐色昆虫,触角呈丝状,有的种类无翅。善跳跃,吃农作物。雄的前翅有发声器,颤动翅膀能发声;以蝗虫来比喻生殖力的强盛;

我们的祖先把人生的幸福同多子多孙世世代代生生不息联系在一起,保留着浓厚的部落氏族的血缘意识,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生存法则:人多势众,以量的优势而不是质的优势去参与生存竞争,使短暂的个体生命用遗传的方式得到无限延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