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书单|书还是要自己亲自看的好
每年伊始,总是下意识去盘点一年的得失,顺便列一张新年的愿望清单。很多人的清单上,常常会有这样一项:一年看完xx本书!
一年里,我看着我的读书愿望从“一年看完50本书”到“每个月看完5本书”再到“每周看完一本书”,到了2017年末,一复盘发现,一年12个月掐掉头尾共六个月,中间基本忘记这回事了,基本阅读量全都累积在头三个月和末三个月……
而且,回想一年看的书,读过两遍及以上或是印象深刻的几乎没有,甚至连零星书评都找不到。
于是,2018年的读书愿望变成了“一年看完50本有质量的书+思考书评”,把愿望细化下去,每个月就是一份有质量的书单+书评啦!
1月书单:
前不久,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妖猫传》上映,电影正是改编自梦枕貅的《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

电影豆瓣评分7分,但这评分反映的倒不是这部影片的好坏优劣,只是观众对于影片的心理期待与自我理解加上社会文化潮流缩影折射的结果。
个人觉得,这部影片借由妖猫的乱世牵扯出的几十年前杨玉环马嵬坡死亡真相,对比大唐盛世极乐之宴上万众瞩目的杨贵妃到安史之乱惨死马嵬坡的“祸水”,美被活生生毁灭的震撼感尤其表现在,空海和尚掘贵妃墓发现空石棺内盖上凌乱而渍满血迹的抓痕——棺中者曾在石棺中苏醒,曾惊慌求生……
大唐盛世,杨玉环不过是锦上添花,她是大唐皇帝宣告四海唐朝强盛的符号,而唐之衰微,所有的错误也可以让她承担代受,她因此成了国之祸水,成了皇帝荒政的罪源,她的命成了唐玄宗堵住悠悠众口的交换品。

妖猫作祟,金吾卫为求自保,也丢下自己妻子逃跑,甚至最终发疯,拿绢布绞死了妻子。美的悲剧,如出一辙,这是电影能打动人的地方。
但狂傲如陈凯歌以及他所塑造的白乐天的形象,放荡不羁,为写《长恨歌》留长世芳名而癫狂,甚至要一比李白,空海称他“就凭这一点,你就超过了李白”。
此等手笔跟记忆中的写《卖炭翁》的白乐天相去甚远,所以这个白乐天就算是黄轩演得再好,我也实在难以接受。
说回到小说来,作者梦枕貅是日本著名作家,被誉为“魔幻小说超级霸主”,另外还有代表作《阴阳师》。
《沙门空海》全书四卷,总共历时17年才得已完成,在书的后记部分,可以看到作者参阅了涉及大唐那段历史的诸多史料、野史、相关人物传记等,其十七载匠心之所成,更见作品的质感。

我是先看完了小说再去看的电影,两者相较,我还是更喜原著。
原著着力塑造的是一个来唐盗取密宗又具有极高造诣的和尚空海,在前往青龙寺取密宗前,卷入神异诡谲的妖猫事件,又结识了郁郁诗人白乐天,在探寻真相过程中,发现事情都与几十年前杨玉环马嵬坡惨死有关,相关人物接连登场,鬼宴拉开帷幕……
全卷看完,甚至很难相信作者居然是个日本人,除了作者写的对话有日本国特有的语言特点,书中所绘风景人情物贴切重现了大唐盛世文化的包容与冲击,如一场大唐梦。
电影改编上,一方面删减了很多的人物故事线,语焉不详的前因后果都可以从原著中找到答案,另一方面,原著中有关宗教的部分完全删除,但个人觉得,对于佛法中宇宙玄学的解释,还算有所启发,仅摘几则如下:
▶所谓儒教,说到底,不过是凡夫俗子为人处事之道罢了。
▶所见所触所嗅所闻,全都是泡沫,虽说看透,又并非冷眼观之,而对于罕见之事物,依然率直地深受感动。
▶明白这一生所为何来,就可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区分事情是对是错,那是人讲的道理。
▶所谓相信天命,指的是知道自己受到上天的眷顾。
对于宗教之事,我们该警惕会被有心之人利用,但是不信教不代表没有信仰、不知宇宙深远、不吸取其中精华。在我看来,这部小说不仅仅造了一袭大唐梦,圆了一段故事华歌,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种通透宇宙观。
十载成书尚且少之又少,梦枕貅历时十七载,书末自叹:啊,我写了多么精彩的故事啊。
我觉得,是的。

五星推荐:《使女的故事》——这绝对不是故事而已,因为故事终究会变成别人口中的故事,终究是会过去的,仅仅把这些故事当做是故事的人才能看到更多希望。
这是一本沉重而让人不太舒服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目击者文学也可以说是未来小说,作者是加拿大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她一贯注重表现文学和文学产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她在序言中称:
我的一个原则是,不会在书中放入任何詹姆斯·乔伊斯称之为历史的“噩梦”中不曾发生过的事件,或者任何不存在的科技。没有想象的小发明,没有想象的法律,没有想象的暴行。都说上帝在于细节。魔鬼也是。
这本书的前提假设可谓大胆出格:美国发动了一场政变,自由民主政权被一个极权独裁统治所替代,称为基列共和国。人口随着环境恶化而不断减少,生育健康婴儿的能力变得弥足珍贵,在极权制度下,统治阶级独占宝贵资源,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作为国有资源,分配给该政权的精英阶层,作为使女。
对此,《圣经》中有先例可循,雅各和他的两名妻子及两个使女,一个男人四个女人十二个孩子——但是使女不能拥有自己的孩子,孩子归属于两名妻子。这些使女“充其量只是作为长着两条腿的子宫,圣洁的容器,能行走的圣餐杯”,故事由此展开……
阿特伍德所表现的基列国政权之令人窒息,比《1984》、《动物庄园》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就三者而言——一切都不是瞬间改变的,即使既有秩序可能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作为这份书单中唯一打了五星的作品,值得翻阅数遍,恰好看完了同名美剧,单独的书评正在路上)

这两本是治愈温情系列的小说,大概是实现个人价值的现代人太容易感到孤独,亟需要共鸣,治愈系文学特别容易畅销。
《再见,萤火虫小巷》是另一本《萤火虫小巷》的续集,这本书中,种种美好在死亡与失去面前变得支离破碎,留下的人越是逃避就越是伤害,而当看到被命运推向绝境的人,满身伤残选择站起来,在爱与宽恕里,生活重新开始。
▶只是有时候生命里曾有那么一个人给你支撑,令你屹立不倒。而一旦没有了这个人,你会发现自己如同自由落体一样迅速坠落,不管你曾经多么坚强,也不管你多么努力地保持稳定。
▶希望是个非常危险的东西,既短暂又无常,不适合大声说出来。
▶一直以来,她都在追逐一束永远也抓不到手中的光。
▶你是最好的我,但愿有一天你能发现我也是最好的你。
《偷影子的人》是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作品,小说简单而温情,一个能够跟影子对话、偷走别人影子的小男孩,故事从此开始。没有轰轰烈烈,只是平平凡凡,世事多磨,真实面对自我,听从己心,这一种信念之下,便是好事多磨。从这本小说里,没有什么热气腾腾的金句,温情如冬日暖白开,却扎扎实实暖了心里。
这是我今年看到的第一本忍不住要怼的书!
虽然没有看全阿·米尔汗所有的电影作品,但从《三傻》到《摔跤吧,爸爸》再到《神秘巨星》,被称为印度良心的米叔从没有人失望过。随着米叔越来越多的被搬上荧幕,特别是《摔跤吧,爸爸》上映前后,国内米叔的粉丝团体瞬间壮大。
自然而然一个IP带动周边的热度,米叔的传记也成为了畅销书。根据凤凰读书对于该书的推荐:
1、阿米尔·汗的权威传记,此传记曾获得2012年印度“最佳传记”。
2、完整记录阿米尔·汗从影全过程
3、精美双封、彩色插图、帅气海报、内容详尽
4、喜欢阿米尔的人,读完会更崇敬他,不了解他的人,读完一定会爱上他
乍一看,这本书一定是极好极好的了。
然而,看着目录,一个中规中矩的传记框架下粘着清一色电影的介绍,毫无传记的样子,但本着对米叔的敬意,我还是耐着性子翻开了正文。
看完前第三章之后,絮絮叨叨毫无逻辑的叙事风格,含糊不清的时间线(比如层出不穷的模糊时间词汇:若干年后、多年后、二十多年前),堆砌引用杂志、出版社的言语评论,已经触到了我的耐性极限,我决定跳读完剩下的内容。
一口气憋着读完,才惊呼:骗子!
这本书应该改个名字 叫有关阿米尔汗电影资料集合,根本称不上一本传记!以访谈阿米尔汗的噱头,叙说着无关紧要的印度电影发展,主线零碎、资料陈旧、拼凑痕迹拙劣,挂着一个名不副实的标题挂羊头卖狗肉!利用大家对米叔的热度出这样一本书,博人眼球,太对不起这白纸了!
更讽刺的是,这是2012年印度“最佳传记”!
米叔所拍的电影不仅指点印度现实,同样也兼具商业价值,他甚至从来不会为了刻意批判现实而丢掉商业价值,这是对电影投资人的责任。
所以,如果真的有兴趣了解米叔,与其追捧这本浪费白纸和时间的假传记,不如好好体味米叔的经典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