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读诺贝尔获奖者奥尔加的《糜骨之壤》有感
今天基本将【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小说《糜骨之壤》读完。读的有点五味陈杂。
这部小说,说是小说,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小说,有点散文与哲学意味,但整体线索又确实是一本侦探小说,因为它是以第一人称为主的一部暗杀题材的作品。
可是它与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又有很大不同。读东野圭吾的小说,很多小学生都可以很轻松地读下去,但是读奥尔加的这本小说,很多人说读不下去。因为里面涉及很多星象占卜、生物学、哲学、文学相关的知识,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很难理解作者的思想。
其实整部小说,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一个老太太,住在一个交通不便的小镇,因为镇上的人偷猎,滥杀动物,甚至将老人的两只小狗也杀了。老人一直向警察局反映,但是没有人理她。于是她只好用自己的方式来处理、惩罚这些偷猎者,那就是一个个将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都杀了。
但是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就交代自己就是杀人凶手,而是利用星象占卜学,告诉人们,是动物杀了他们,在报复他们的捕猎行为。
期间作者画了一个很大的图,图中有各种人物,她的朋友、邻居、警察等,同时描述她与这些人友好的关系。
期间表明老人很多的生活态度,对人生、社会、人类、动物,作者一直在发出各种疑问,人生活的意义,人与动物的关系倒地应该如何相处。
作者是一位知识非常渊博的人,对很多领域都手到擒来,读这部书,如果没有一定知识沉淀,确实很难明白作者在说什么。
真是佩服作者的叙事能力,整部书利用很多叙事方式,倒序、正序、追忆、虚幻等诸多方式。
同时可以通过作者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看到作者的思想深度。
下面摘录几段里面的讲话:
生活是由事件创造的,但只有当我们,能够解读它们,尝试理解并赋予他们意义时,它们才能成为经验。事件是一种事实,经验却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其他东西。是经验,而非事件,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素材。
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感知过程。简单的说,首先,将最难以捉摸的内容概念化和口头化,转化为文字和符号,然后从语言“解码”回到经验。这需要一定的智能。
创作一个故事是一场无止境滋养,它赋予世界微小碎片与存在感。这些碎片是人类的经验,是我们经历过的生活,我们的记忆。温柔是有关的一切个性化,使这一切发出声音,获得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并表达出来。是温柔让那个茶壶开口说话。
温柔是自发的,无私的,远远超出共性的同理心。它是有意识的,尽管也许是有点忧郁的对命运的分享。温柔是对另一个存在的深切关注,关注他的脆弱、独特和对痛苦及时间的无所抵抗。
温柔能捕捉到我们之间的纽带、相似性和统一性。这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世界是鲜活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合作且彼此依存。
文学正是建立在对自我之外每一个他者的温柔与共性之上。这是小说的基本心理机制。这种神奇的工具、最为复杂的人际交流方式,使我们的经验穿越时空,走向那些尚未出生的人。有一天,他们会去阅读我们所写的内容,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讲述。
总之,这部小说很值得一度。
好的小说就是如此,里面会有很多人类共性的认识。特别是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独特思考,并以此给读者更多的反思。
读书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看作者如何在各种场景中自由切换。
对内心感悟的多种表达方式。
特别是里面拟人化的语言,比比皆是。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