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
1.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如汉族使用汉语,蒙古族使用蒙古语,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 西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的定义,对欧洲以外的国家,已不完全适用了,特别是现代社会,同一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不同的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现象客观存在。
-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不少国家的标志,但语言不是识别民族的可靠标志
孤立语
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句子中的各种结构意义主要使用词序和虚词等手段来体现。
屈折语
主要是句子中的某些词本身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典型的有德语、俄语。
黏着语
主要是句子中的某些词的形态变化表现为词的前后附有词缀,如日语、芬兰语、维吾尔语。
口语和书面语
1,口语是用嘴巴说出来的话
2,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话,
3,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存在形式,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书面语是第二性,
4,书面语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的机械复制版本,而是经过了提炼、加工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汉语作为最典型的孤立语,有什么特点?
1,不通过谓词词形变化表示“时、体、态”的语法意义,而是有一套丰富的表时态助词(如:着、了、过)和表语气助词(如:的、了、吗)的系统。
2,没有通过名词词形变化表示“性、数、格”的语法意义,而是特别突出语序和虚词的作用。
3,汉语中各种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没有词尾标记,因此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像形态语那样一一对应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特性
能指和所指,是由索绪尔提出。
能指(形式、声音):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
所指(特定的意义):语言符号中由特定的声音所表示的意义。
二者不可分离,相结合才能构成语言符号,分开就不是语言符号了。
语言符号的任意和约定
约定:人为的某些规定或共同认可的某些习惯。
例如:交通信号灯中,红灯表示“停”的意思,红灯和“停”之间的关系是约定的。
任意: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不需要什么道理,大家都认同就行,是针对单个的初始符号而言的。
不同的语言和方言,用不同的声音表示同一个意思,说明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是任意选择和约定俗成的。
语言符号的可变和不变
可变:符号有时候需要适当的调整,社会现象有时会引发语言在功能上的分化和发展,从中古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言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经历了一千多年。
不变:一旦符号和声音、意义的对应关系固定下来,就不能轻易改变。个人不能任意改变已经约定的符号。
例如:交通信号灯最开始约定了红灯停、绿灯行,如果突然改变了这种规定,社会交通就会发生秩序混乱。
语言结构的线性特征
从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一个出现的角度来看,语言符号的结构必须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成一条线的样子。
语言结构的“离散”特征
由于语言符号是一个一个出现的,因此也可以分解还原成原本一个一个的符号。
句子就是由几万、几十万个词通过排列组合而产生无限多个。
语言结构的组合关系
也叫句段关系,是一种线性序列,在语言中,哪个成分在前,哪个成分在后,就反映了一种结构的特征,是建立语言符号排列规则的基础。
例如:
哥哥写过两本小说 —— 成立
小说两本写过哥哥 —— 不成立
语言结构的聚合关系
也叫联想关系,在组合的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各个成分,可以联想起来,自然地聚合成类,是建立语言符号归类规则的基础。
例如:
哥哥写过两本小说,其中,哥哥的位置,可以替换成妈妈、姐姐,写的位置可以替换成看、读。
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组合关系中,可以体现聚合关系,在聚合线性序列中可以体现组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