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的心理反射出一种文化潮流
早晨上班、傍晚下班的时候,地铁车厢里经常可见追剧的男男女女。那么,他(她)们追剧,究竟在追什么?
有人在追星。这些人压根不管剧情的好坏,只要星光灿烂即可。所以,有些电视剧特性安排一些小鲜肉,只要漂亮就行,不管年龄差异,时代差异。八路军战士穿紧身衣,穿裙子,涂脂抹粉,这些现象就是导演为了迎合这些追星族的心理而进行的操作。流量时代,粉丝经济,有流量有粉丝,何愁没有收视率。
追星,也不一定就是追靓仔、美女、小鲜肉。但他或她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人。网上有个名词叫“爱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豆,只要这部剧是爱豆演的,我要追,没别的意思。喜欢一个人,可以忽略他周遭的一切不合理。过去不可想象,今天合情合理。所以,今天的演员不用去体验生活。赵树理可以根据城市里的芸芸众生去刻画农民。因为追星族关心的不是演员演的农民,而是演员本身。
我姥姥当年不喜欢样板戏,喜欢传统戏剧。她的观点是,戏台上就应该才子佳人,漂漂亮亮。样板戏里的形象太丑。所以我姥姥根本不关心故事,她就是看热闹。
应当着重指出的是。有人不但追星,而且专追丑星。在这样的风潮下,荧屏上的哪吒、悟空也变得面目狰狞。其中缘由,可能是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人们的趣味发生了变化。既然有人喜欢李宇春、吴莫愁这样的美女,当然也就有人喜欢潘长江、岳云鹏这样的靓男。另外,或者说主要的原因,人们不过寻求开心而已。简单才能快乐。现在有太多的专家了,教我们做饭,教我们开车,教我们修理电器,教我们历史,教我们文博。人们累了,谁能让我们解压,谁能让我们开怀一笑,谁就是我们所爱。
追剧既然是为了开心,那么故事和历史的真实就显得不那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神剧能够流行的原因。
当然,世界之大,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追剧也有人是追故事的。如果剧情和他(她)生活更接近更贴切,就比较容易产生共鸣。但是,这种人往往最后都很失望或很愤怒,因为他(她)们实在忍受不了编剧或导演大团圆、大和谐之类的“神来之笔”。
实际上,人们追剧的心理反射出一种文化潮流、思想倾向、生活态度,这种潮流、倾向、态度不可能不在教育中反映出来。
其实课堂一如戏台,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一如观众对待演员。有人只是为了追俊男靓女,捧场而已。“网红教师”的概念应运而生。当然也有人是对课程内容感兴趣。
有一则新闻说,韩国一家名为“Red English”的英语教学机构,发布了一个宣传片,宣称补习班聘任了多名火辣的女教师,不但英语标准,还具有甜美的脸蛋、姣好的身材。这种吸引人眼球的模式原本多见于美容什么的,现在竟然用来吸引生源。
有一个教育机构曾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有136名学生参与。调查的问题是问现今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调查结果是,75%的学生表示,老师不仅要课讲得好,还得长得“养眼”。学生们说,长得漂亮的老师,我们看着养眼,听课也是种享受。
我们常常因为喜欢一个演员而去追她的电影。同样,学生常常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他的课。爱屋及乌,喜欢一个人,崇拜一个人,常常对他或她的课也感兴趣,听他(她)的课一点都不会厌倦,甚至期待上她的课。
所以,对某些人来说,课堂上知识传承已经没有原来那么重要。况且在统编教材的大趋势下,你的知识不见得比别人更独特和丰富,网络时代,学问并不能为你加分。
相比之下,年轻人更喜欢追星。于是,一些老师便抓住这个机会成为网红老师。毕竟传业授道解惑与金钱并无矛盾。二者可以得兼,何乐而不为呢!前些天,一则百万粉丝网红被聘为大学教师的消息走红,说明连高校也认识到知识也可以通过带货的方式传授。
网红追星时代,一些专注于传统模式的教师可能会面临威胁,特别是那些老教师。毕竟是满头白发了,毕竟是眼眉低垂了,毕竟是高血压或者别的什么慢性病的病人了,没资本和年轻教师比拼了。还是和自己和解吧,释然一些吧,不要追求什么学生测评这样的事情了。当然,你也可以学习戴建业老师,逐浪潮头,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