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如果这种文化没有用,就别去接受它!
《相约星期二》的作者米奇·阿尔博姆,一位体育节目的记者、评论员,毕业于布兰戴斯大学,并在这遇见了他的灵魂导师——莫里·施瓦茨。
一位可以在学生面前一边毫无形象、大快朵颐,一边谈论人生哲理的社会学教授。
从不把时间浪费在电影电视上,而是用爱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与自己的学生、同事、朋友,以及陌生人,保持联系。
当他看着你时,你觉得他在看着他最好的朋友。当电话响起时,“我正在接待我的老朋友,请他们待会儿再打来。”莫里对他的助手说。
在莫里得知自己患有绝症后,走出医院,外面大千世界毫无变化,并未因他一人的噩耗而有丝毫触动。这是一个无知无觉,毫无同情心的世界。
莫里依然去学校上课,身体的不适改变的只是他的躯体,他和往常一样幽默。
他说,修这门课有点冒风险,因为我得了绝症。
他说,如果你们觉得只是个麻烦而想放弃这门课,我完全能够理解。
大学时代的米奇和现在的大学生一样,是一个向往自由,厌恶枷锁,愿意在志愿活动中奉献一生,渴望在大自然中沐浴清风的年轻人。可随着亲人的去世,生活的坎坷,毫无例外地让他变成了一头扎在无穷尽的工作中的中年人。家庭、朋友都在其次,只有工作能带给他成就感。
直到他再次遇见了莫里,年老的莫里,将不久于人世的莫里。患有ALS的人,如霍金,如莫里,神经从脚尖开始麻木,随时间蔓延到双腿(不再是跳舞的疯老头),蔓延到手臂(不能写字,不能在与人交流时做出有力的手势),蔓延到肺部(窒息而死)。
他们在星期二相约,完成一场关于生死的课题,而这本书就是米奇的课程报告。此书记录了米奇和莫里在大学的相遇,以及莫里弥留之际对人生的思考。
衰老
“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
人们过于强调了年轻的价值。年轻人还不够明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很有限。
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你想体验六十五岁的那份经历。
死亡
“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与生活讲和。”
“死亡不应该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他不愿为他涂脂抹粉。”
“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当有记者来访时,莫里穿着昨天的衬衫,没有任何另外的修饰和打扮,把他真正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这就是我,这样的我正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终点,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愿呈上一颗坦诚的心,给你们带去爱。
“死亡,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可不幸地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
“当你躺在床上时,你就是死人。”
莫里在接待来客时,从不躺在床上,除了米奇最后一次见他。莫里像个孩子,身体蜷缩在被子里,艰难的尖声吐字,像往常一样流泪,袒露他的感情,而后死去。
文化
“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
“难道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
“我们的文化并不让人觉得心安理得。我们在教授一些错误的东西。你需要十分的坚强才能说,如果这种文化没有用,就别去接受它。建立你自己的文化。”
当其他人都在追求物质上的享乐,或是在未来可以实现物质享乐的道路上跋涉,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选择另一条路?一条我们真正向往的道路,却似乎永远与生活平行无交点。
不是因为别人,不是因为外界的阻力,而是因为我们内心不够坚强。
文化是这样的,传统存在多少年,我们作为汪洋中一个体,并非要与汪洋对抗,而是做好自己就行了。但我们无法承受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比较、诱惑无处不在,多重价值观如龙卷风搅乱独立思考做出判断的能力。
所以,并非每个人都是三毛,并非每个人都是莫里。
爱
“相爱,或者死亡。”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原谅
“应该原谅别人,也应该原谅自己。”
“记恨和固执都是毫无意义的。这种情绪让我抱憾终身。”
莫里说,墓碑上他要写,一个终生的教师。
父母会奠定孩子的基调,对一个人影响最大。而一位好的老师,不需要一生的指引,就会让人深刻。
与莫里在星期二相约的日子改变了米奇,他一直在思考生死对人类世界的意义,除了此书之外,还有其他相关作品问世,有时间再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