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2020-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妮言呢语
【文摘】
“课堂上马上发出一阵喧嚣,声音越来越大,里面夹杂着尖叫声。有的嘘叫,有的吼嚷,有人顿足,有人反复地喊:“夏·包法利!夏·包法利!”声音久久才能逐渐减弱成零星叫声,好不容易才完全平静下来:但是这喧闹声在一排学生中还会重新开始,这里那里还会发出压低的笑声,像没有燃完的鞭炮。”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解析】作者在这段前面用了2个“有的”,2个“有人”,已经把课堂上的喧嚣描写得淋漓尽致,直到逐渐“平静下来”。如果作者到此结束,也无可挑剔,也不失精彩。
但,作者又加了一句,描述“喧闹”有时“还会“重新开始”,如同“没有燃完的鞭炮。”此处,真正锦上添花,神来之笔。以前读中小学的时候,课堂里的确有这样的景象。某个学生的一个举动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好不容易安静下来,总会有几个克制不住自己的同学又再度发出“噗嗤”的笑声,真得太像“没有燃尽的鞭炮”啦。看来,无论古今中外,年少学生的顽劣都是近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