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文章

带着地球去耍猴——两道不同的中国味

2019-02-07  本文已影响1075人  LostAbaddon

本文有剧透,点开请谨慎。
另,本人多年前看的原著,但不是原著党U。


前言

在先后看完《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后,我老婆跟我说,她觉得《疯狂的外星人》比《流浪地球》更硬。

她如果说她觉得《疯狂外星人》比《流浪地球》更好看,我觉得这是很好理解的,我也基本同意。但她说的是《疯狂外星人》比《流浪地球》更硬,也就是作为科幻电影看上去更合理更靠谱,这个就有点啼笑皆非了。

可随后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如果作为一个没看过《流浪地球》和《乡村教师》的原著小说的最普通的观众,甚至是非科幻迷的普通观众,让他们来看的话,到底是《流浪地球》更科幻,还是《疯狂的外星人》更科幻呢?

更进一步,为什么有的朋友会认为《星际穿越》、《2012》、《后天》甚至《侏罗纪公园》就很硬科幻,而《流浪地球》就不是很过硬的科幻呢?

除了一些为了黑而黑的双标党,比如下面这位之外,我觉得如果真的有很多普通关重都持有类似的观点的话,那这里面肯定就有问题了。

双标党评《星际穿越》
双标党评《流浪地球》

被偏见裹挟的科幻电影

就在前几天,豆瓣和推特上的Tiberium正好发帖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科幻到底缺了点什么。

他的回答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点在所有这些点之外,那就是当我们看到一些中国名字在飙科幻词汇的时候,会天生地觉得违和。

比如,当我们想到科学家的时候,特别是最牛逼最顶尖的科学家的时候,基本都是白大褂加鸡窝头,虽然搞理论物理的可能一辈子都没穿过白大褂,但这并不妨碍无知大众去这么想象。而且,这样的顶尖科学家,必须是白人中老年男性。

如果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跟你说他是科学家,那观众基本上会认为自己在看的是超级英雄电影,比如托尼·斯塔克,或者皮特·帕克。

这些都是源自内容之外的成见,可以说和作品本身无关。

所以,在“国产电影”这四个字已经可以作为烂片的代名词的当下,如果再来一部和国人印象中的“科幻”很不搭的“国产科幻”,那很可能就有很多观众还没看就已经对这部片子不报希望了。

更何况,《流浪地球》里还有著名的坦克战狼吴京同学,三重衰弱光环之下,很多人都会在正式看电影之前就认定这是一部烂片,从而科学设定什么的都完全不用看了。

这是需要一代、两代甚至更多代国产科幻电影人去努力才能扭转的成见,靠一部、两部甚至十部《流浪地球》都无法扭转。毕竟,几十年的特殊环境之下的特殊状况,并不是随便几下就能解决的问题。

而,抛开这些成见之后,我们就要来想一下,到底什么才是一部好的科幻电影?


电影的科幻感

就个人看来,由于电影的成本显然地高于小说,所以电影必须要以盈利为第一目标,然后再来谈其它——当然,如果导演的爹是王思聪或者王健林或者马云或者马化腾,那可以不用管,他可以拍十部《路边野餐》式的科幻文艺佳作,甚至他只要愿意,拍十部《逐梦演艺圈》式的科幻装逼神作也没问题。

因此,如果说我在看科幻小说的时候会很追求细节上的“过硬”的话,那在看电影的时候就变成了只要没有明显的无法忍受的硬伤,怎么都行。

比如当年看《星际穿越》的时候,作为一个计算了好多年黑洞的理论物理系学生,可以说能吐槽的点真的是罄竹难书(夸张了)。但真正让我的吐槽停不下来的,只有在主角掉进黑洞之后——那真的是无法忍的神棍操作,台湾著名的“用爱发电”的电影具象版。

就这点来看,我至少可以说《流浪地球》让我想必须吐槽否则忍不住的点,比《星际穿越》要少——毕竟,进入视界面后的神棍操作带来的空前吐槽欲,我觉得已经是难以逾越的了。

事实上,如果我们真要较真,那么包括《星际穿越》、《2012》、《后天》、《侏罗纪公园/世界》在内的几乎所有科幻大片,都可以被吐槽到死。幸免遇难的大概是俄罗斯的太空三部曲——根据苏联时期的太空计划真实历史改编的科幻电影,其真实程度远远甩开中美欧一个大气层,当然也依然有戏剧化的成分在。

可以说,所有出现关于外星人、时空、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的科幻电影,都能找到槽点——你找不到的最大可能,是你还不够专业。

因此,如果我们以此为目标来看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一种科幻电影,那就是侮辱观众智商的科幻电影。

还是那句话,电影的成本太高,为了盈利等实际目标,必须要加入大量娱乐元素在,从而破坏其自身在科技上的合理性,这是无法避免的——更何况,真的都用100%准确的真实细节来拍的话,基本上除了本专业的人,跨专业的观众都无法理解你在拍什么。

这点和小说这种低成本的不同,低成本的小说可以花费更大的力气在还原真实的细节上,毕竟找资料是科幻写手的基本功,相对成本也较低——当然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恐怕找资料这点也正在变得越来越费事费时费钱了吧。

也所以,我们必须适当地允许科幻电影为了艺术表现、为了娱乐、为了盈利,在一些无足轻重的细节上,进行恰当的调整——因此,我们看到了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后天》、一定不可能出现的《2012》(中微子不是那么玩的)以及绝对不可能出现的《星际穿越》(可惜它之后用爱发电似乎成了好莱坞与美剧里的标配),当然还有各种恐龙与各种外星人。

那么,《流浪地球》是否在科幻感上,与上面提到的这三部达到了相同的层次了呢?

个人认为,依然存在差距。

这个差距,可以分两部分来说。

首先就是导演是否有将所有相关背景都介绍清楚——在《流浪地球》电影中,我老婆就在吐槽为什么不开飞船走,这个电影中的介绍真的可以说是一笔带过,而在原著小说中,至少还用了一段争吵戏来做阐述。就这点而言,导演试图模糊掉这个问题,而让观众们强行接受这个设定,有点处理失当。

在这个问题上,外星人题材的《疯狂外星人》就很占便宜,因为自从《ET》等先辈之后,人类已经对电影里的“外星人”处之泰然了,你别说来一个外星人建交,你来几十个外星人参加Party都不算个事(《Rick and Morty》第二季,以及《黑衣人》系列)。

因此,同样是背景介绍,就算你没看过原著《乡村教师》,外星人的设定接受起来就很容易,而带着地球去流浪的设定,接受起来就有一定的门槛,再加上导演的模糊处理一笔带过,很多非死忠科幻粉的影迷看了后感觉扯淡,也就很好理解了。

PS:这个原著和电影真的只有传说中的联系,实际上完全没有意思联系啊。。。最多算是理念上受到了启发吧。。。

这个问题的第二个层面则在于,这个设定本身真的很扯淡。

大刘自己都是飞船派(据说),他之所以让人类在小说里开着地球去飙车,最大的理由(个人认为)是这样的意境很浪漫,而有着澎湃的工科男性浪漫情怀的大刘,是不可能放过这么工科浪漫的设定的。

但这个设定本身,的确非常扯淡非常不靠谱。

在原著中,开走地球的原因是地球拥有庞大的、稳健的生态圈,而飞船上几乎不可能有一个稳定持久的小生态环境(毕竟那个时候“生态圈二号”刚宣布失败没几年),同时最近的可居住的行星也没人知道在哪里,所以驾驶地球走是“看上去”最合理的方案,因为至少能同时解决如何构建稳定持久的生态圈的问题和没有可居住行星的问题。

生态圈二号从1991年开始第一次实验,一直到93年,空气平衡被打破而宣告失败。94年开始第二次实验,但到了95年也失败了。而《流浪地球》最早发表于2000年的《科幻世界》。

但这些也只是看上去罢了,实际上来说,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中,地表都不适合生命生存,且大气层也因推进器的缘故而在不断变得稀薄,所以真正可以存在的生态圈只会局限在地下城及其周边,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个个彼此独立的小生态,而不是整个地球这么一个大生态(当然,小说中在停转期中还存在全球性的大洋,可以认为那个时候还存在间歇性的全球生态系统)。这么一来,整个流浪地球的出发点就变得很可疑了。

更不说,无论是让地球停转还是推动地球前进,所需的推进力都可以导致地球结构的灾难级改变——要知道,坚硬的地壳不过是漂浮在流质的地幔之上的一层薄薄的“碎鸡蛋壳”罢了。

因此,开着地球去流浪,虽不能说是理论上绝对不可行,但至少先天就有着“这不是好方案”的基因。

更不说让地球离家出走的根本原因“太阳氦闪膨胀”在10亿年内基本都不会发生而在小说中则是发生在400年后这点设定了——毕竟,为了故事需要,虚构出一个超级大灾难,这点是灾难片的惯用做法,没什么好较真的。

若真要让这个设定合理,除了坚定不移地尊重原著之外,个人认为一个好方案,是在保留“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一基础上,把整个背景都改了——这点也是《疯狂的外星人》所作的,他可以说完全抛弃了《乡村教师》的所有设定(于是让人真的很怀疑宁浩这部电影到底和《乡村教师》有没有半毛钱关系),完全另起炉灶,但弄得非常好。

这样的另起炉灶方案其实有很多,比如下面这种:

一颗质量足够大的系外天体近距离飞掠过太阳系,在其引力摄动下,九大行星都离开了原本的位置,并在一系列引力弹弓的作用下,地球被抛出太阳系——这点不是胡诌的,而是太阳系形成历史中发生过至少一次的真实事件: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类木行星如木星、土星其实更靠近太阳,而类地行星如地球、火星则在外侧,但后来内层行星的轨道变得不稳定,在几轮引力弹射下,地球等类地行星反而到了太阳系的内侧,而木星等类木行星则移动到了外侧。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原本太阳系内的天体都被引力弹射(主要是木星)抛出了太阳系,另外一些则很可能被撕碎成为了各种小行星带或星环。

在这个设定下,不需要提前十亿年的太阳氦闪,也不需要人们逼不得已驾着地球去流浪,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地球被木星扫地出门,于是人类不得不乘着地球去流浪。

好了,拉回来。

在我看来,我老婆会认为《流浪地球》还不如《疯狂的外星人》的科幻设定硬的主要原因,就是上面所说的这几点:

  1. 铺垫没铺垫好
  2. 设定本身就有不合理的地方

这两点《疯狂的外星人》很占便宜,因为外星人的设定人们天然接受,而且接受到哪怕外星人的设定再不合理也能处之泰然——毕竟,有《ET》以及《外星人保罗》在前,意念控制与爆粗口的外星人设定就完全不会让人觉得违和了。

这里插个曲——在外星人说什么语言这事上,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疯狂的外星人》和《大黄蜂》,然后就会发现前者比后者明显合理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当然,对超级英雄电影我们本就不能指望什么。

那么,《流浪地球》难道就只有在这一个方面做的不如《疯狂的外星人》好,而且原因还是在于后者的选题天然就容易做这些设定么?

显然,并不仅仅如此。


角色弧线

就个人看来,《流浪地球》的真正硬伤,并不是上面提到的科幻感不足(毕竟作为看过原著的科幻迷,你就算有没有铺垫到位的科幻设定,我也能自动脑补出完整的科幻背景),而在于人物。

男主刘启和女主韩朵朵,主角光环开到逆天也就算了,毕竟灾难片里主角的无敌光环本就没道理可讲——这点我们看看《2012》就会发现什么叫做小强都自叹不如的生命力了。真正让我难以接受的,是角色的转变,实在太过生硬。

也就是角色弧太硬。

可以和《星际穿越》做对个对比——两部电影中,父亲和孩子的关系都很僵,且父亲和孩子最后都是拯救地球的核心力量。更重要的是,两部电影中父亲和孩子的关系的疏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亲离开孩子多年不回,且都做了孩子认为是错误的决定(当然,《流浪地球》中的错误决定更“错”一点)。

两部电影在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以及孩子对父亲的态度,已经对父亲当年的选择的态度的转变的处理,是很不一样的。

在《星际穿越》中,女主在艰难的选择中坚持自己的看法,并最后从幽灵状态的父亲那受到了数据(通过父亲教的摩尔斯码),从而在拯救人类的同时,也达成了与父亲的和解,理解了父亲的选择。这是一个“不认同-自己做选择-理解-合作-认同”的渐进过程。

而在《流浪地球》中,刘启从一心想回家(甚至可以说是带着家人逃命)到后面的拯救全人类,这个转变就显得很突兀,而更突兀的是对父亲的谅解,既没有理解父亲当年的选择的过程,也没有理解父亲现在心路历程的过程,完全就是前面还在骂他爸没资格管自己,后面就在为他爸要赴死而哭泣。虽然我也明白,看到自己的老爸为了救自己救全人类而赴死的确会哭会嘶喊甚至会完全原谅父亲,但这里的转变依然给人感觉很突兀。

那种完全没有合理铺垫就硬转的突兀。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韩朵朵的身上。

她从一个叛逆、对未来迷茫、对希望绝望的高中生,在经历了几次甚至都不全是亲历的死别后,就突然变得正气凌然,这个就很奇怪了——更不说后面她的全球广播真的是让人吐槽无力,真正的重点不说而把大量的事件花在无效的煽情上,这段真的是编剧在乱来。

刘启与韩朵朵的成长,完全看不到轨迹,就仿佛是被蜘蛛咬出的基因突变一般。

而,角色弧线的操控,并不是科幻片或灾难片所特有的,而是所有剧情片都会有的,因此不能将问题归咎在导演执导灾难片的经验不足上。

这样的事,在《疯狂的外星人》中就几乎没有了——无论是耿浩(《疯狂的赛车》里黄渤的角色也叫耿浩)还是沈腾飞,其角色转变与成长的过程都是随着剧情的推进而徐徐铺展开的,不会有《流浪地球》中刘启与韩朵朵的断崖式突变。甚至于,号称是美国最强特工的那个悲催的家伙,他的前后转变也很合理。

更不说,刘启为了躲避他爸爸而打算在零下八十四度的地表流浪这个动机,也实在是让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当然,你可以说他是青春期叛逆得有点强烈。

因此,在人物塑造方面,《流浪地球》的确做的不够好,这点让人诟病是无话可说得。

也因此,这使得完全不是科幻迷的我老婆看完以后觉得不如《疯狂外星人》也是很合理的。毕竟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是不是科幻并不重要,但至少要把故事、把人物都讲得合理了才行。

而就个人看来,《流浪地球》还有一点是不如《疯狂外星人》的,那就是其中的中国味道(终于点到题了,也是不容易)。


中国味

如果要将《流浪地球》与《疯狂外星人》中的中国味找个形容词的话,大概我会说《流浪地球》是春晚,而《疯狂外星人》是德云社吧。

这并不是因为前者是灾难片而后者是喜剧片(对,我就是说春晚是灾难而德云社是喜剧),而是在于其中的“中国特色”的运用,前者非常“正儿八经”,后者则更加接地气。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流浪地球》中,中国特色除了背景中的细节(比如正好也是过年从而有各种过年相关的布置),主要体现在“回家”两字上。

这个首先我个人就有点不以为然——有些评论人将这个上升到了中国与西方的价值观不同的层面上,但在个人看来这个说法是扯淡,为了强调不同而强调不同。个人不以为然的主要原因,是整个大环境是带着家去流浪,甚至可以说是被从太阳系这个家园中扫地出门(太阳成了后妈),还在强调回家就有点自我矛盾了。相比来说,原著中人类对太阳的恐惧是一个更合理的设定。何况,真强调回家的话,那大家就不应该回来帮忙了,回家和家人团聚不是更好么?所以这里实际上的主题是守护家园、延续生命,或者说是在绝境中挣扎求生,硬套上一个“回家”的主题感觉就有点不伦不类了。

而,更关键的是,这个主题还真的很难说是中国特色的,只不过电影强行将其表现为中国特色。

特效大厂光魔曾说,他们做了这么多科幻特效,从没见过一个设定是带着地球去逃难的。因此,我绝对相信这部电影里有着中国特色(主要其实是大刘特色)的精神内核在,但我绝对不会认同这个特色是“回家”。

要我说的话,《流浪地球》中最大的中国特色,大概就是为了寻找特色而强行安置一个特色吧。

除了强行安置的“回家”主题,整个片子其实还是根据好莱坞灾难片的套路来的,从起因到结果,都是如此(当然,大背景还是大刘特色的)。

而《疯狂外星人》则不同。

《疯狂外星人》中的中国特色就非常多了,而且并不是强行安置的很形而上的某种主题,而是在耿浩与沈腾飞处理事件的方式中,就体现出了中国特色,包括“一切都在酒里了”(当然,这点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地也是他们的特色)。

山寨全球著名建筑、圆滑的商场兄弟情、劝酒、泡酒、火锅、耍猴国粹,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中国特色——我们为什么要认为中国特色就必须是一些看起来很高大的东西?这个其实很没道理,而且也容易给人一种耍官腔的感觉。

这就是春晚与德云社的区别——前者是必须伟光正地笑,后者是可以肆意地大笑。

耍猴是国粹,泡酒是国粹,火锅是国粹,麻将是国粹,回家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国粹,既然都是国粹,怎么还要分个高低贵贱三六九等呢?

至少,光凭耍猴与泡酒这两个元素的运用,我们就能在《疯狂的外星人》中自然地看出中国特色的科幻故事,而且这个还真是外国几乎不可能看到的科幻故事。而回家的主题?凭什么就说外国人都是孤胆英雄只身救地球而不玩回家这套?这依然是一种成见。

小林泰三写过一个关于黑洞附近强引力环境下的生命的科幻,其中我们能感受到弄弄的日本气息,在于他将日本式的生活日常,与强引力环境的科幻设定,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而不是靠里面的某种形而上的主题在那里摇旗呐喊。

而,为什么很多欧美科幻作品中的中国元素再多我们依然无法感受到中国特色的科幻?除了创作方压根不打算创作中国特色科幻作品这点之外,还在于那些中国元素仅仅是符号,我们无法通过它们感受到一个可浸入的中国式的生活、中国式的环境。

当然,这也是《流浪地球》这种末日灾难片在这点上吃亏的地方——那种极端环境本来就无法和我们日常生活构建起很直接很轻易的联系,而《疯狂外星人》这种设定下要让用户进入到一个现代中国式的生活中就非常容易了。

这也是将这两个不同类型的科幻片放在一起比较的一个难以做到公平甚至难以做到有意义的地方——不同的类型决定了有些元素的运营一种类型就是比另一种类型的要更方便。


惊艳之处

前面说了那么多,很多还是会让人觉得我是在说《流浪地球》不好。

当然,它的确有大量不够好的地方,毕竟中国科幻片可以说是真正地刚刚起步,要一下子就走到欧美现在的水平,这个牛皮吹得有点过了。

即便不说软的,在硬的如特效方面,无论是《浏览地球》还是《疯狂外星人》,都不可能做到现在《复仇者联盟》或《星际穿越》的水平。

但这并不表示《流浪地球》就是一部烂片,或者可以说它一无是处了。

除了情怀上的什么科幻元年啊、中国科幻电影史的里程碑啊这种虚头八脑的名词,就个人看来《流浪地球》最成功的地方,还是在于整个环境的渲染方面,让人真正地感受到了那种天空中悬挂着木星之眼的压迫感,那种全球已经变成地狱的绝望感,千辛万苦感到杭州基地却发现已经被岩浆吞没时的无力与绝望,韩子昂被低温冻死时想到的当年救起韩朵朵,等等等等,这些段落营造出的整体氛围,是完全值得让人不断回味的。

顺便吐槽一下,众人合理推撞针那段热血归热血,这个设定真的是烂俗加不走脑,李一一说推撞针是因为之前的程序不控制撞针,而刘培然又说把所有相关程序都传给了李一一,那之后李一一逻辑上来说是可以控制撞针了,却依然让众人去推,这个就很不讲逻辑了。

可以说,《流浪地球》成功是成功在了整体氛围的渲染上,将大刘所渴望的那种宇宙级的绝望,以及人们面对这种来自虚空的无助与无力时的挣扎求生,都刻画了出来——虽然在各种细节上都存在值得改进甚至吐槽的地方,但这个整体渲染上的成功,已经值得让人记住这部电影了。

这也是灾难片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作为喜剧片的《疯狂的外星人》就无法给出,但原著《乡村教师》却是完全可以给出的。

同时,《疯狂外星人》在宁氏黑色嘲讽的外衣下,也有着它严肃的一面,比如对语言无法沟通时无法交流的戏谑表达,对高科技的无情嘲讽,对人与其他生命关系的讽刺,当然还有一些为了制造笑料而留下的BUG。

可以说,这是两部各有千秋的不同类型的科幻电影,放在一起比较是不合适的。它们都非常优秀,只不过要说在春节档看的话,个人还是推荐《疯狂的外星人》更多一点——毕竟,就和《敦刻尔克》一样,并不是每一部电影都适合所有人在任意时间点观看欣赏的。


本文遵守创作共享CC BY-NC-SA 4.0协议

通过本协议,您可以分享并修改本文内容,只要你遵守以下授权条款规定:姓名标示非商业性相同方式分享
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协议声明。
纸媒与网络平台如需转载必须与本人联系确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