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弱制强,以柔克刚怎么炼成的?——带你品读《重生》的大智慧
熟悉中国当代文学的读者对梁晓声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这位多产作家堪称“文坛常青树”。作品多以知青题材为主,主要描写北大荒的知青岁月。其创作色彩可归纳为:现实主义的英雄化、平民化、寓言化风格,对中国当代文坛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曾凭作品《人世间》荣获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看多了知青文学,今天我们来聊聊梁晓声的转型之作——《重生》。252页的篇幅在长篇小说中略显单薄,但讲述的却是一个“懦者”半生跌宕起伏的传奇际遇,小说不仅彰显了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关怀,对和平的渴求,从主人公身上更诠释了以弱制强,以柔克刚的人生智慧。
故事背景发生在1944年抗战时期的华北平原地区,中华儿女依旧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日保卫战。主人公王文琪是韩王村一个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的三十多岁读书人,为了从日本军曹刀下救一个孩子,以一种“摇尾乞怜”的弱者姿态挺身而出,情急之下暴露了自己曾留学日本且日语娴熟的事实。从此陷入不得不违心与日军周旋而引发当地村民仇视的艰难困境之中。他表面对日军驻县城的最高长官池田大佐这样一个干瘦的小老头无比顺从甚至讨好,实则内心愤懑不已,直至最后在池田垂死的恳求下,亲手斩下侵略者的头颅,走向重生。
下面我来解析一下书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王文琪和池田大佐:
先来说说主人公,王文琪祖上是中医世家,到了他父亲这一辈依旧是享誉当地的名医。为了让他更好地学会与人交际,父亲把他送到日本自费留学,而他也不负父望以博士学位毕业于东京大学。在晒场上以一种近乎屈辱的姿态从藤野刀下救下韩柱儿,后用祖传中医推拿术配合中药治好了池田的腰伤,从而得到了侵略者的“赏识”。在此过程中他内心的挣扎是剧烈的,从他给池田第一次治伤,故意不完全治愈只为让池田多承受一些疼痛和后来在池田教他如何用刀杀人时,他想借机杀掉池田的念头不止一次在脑海中盘旋。这两个片段笔触甚是精彩,把他的内心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还有后来在池田的授意下,与军妓佐艺子一度春宵时,他发狠折磨对方却适得其反的描写中,我们从中可窥见他性格中欺软怕硬的劣根性。在与池田的交往中他时刻用尽小心,虚与委蛇,既为了自家性命同时也为了保全更多的同胞。尽管在此过程中,以被他两次救下的韩柱儿为代表的村民和当地人对他的怀疑、仇视越来越深,他却从未做出过伤害他们和民族大义的任何事情,甚至在藤野口中得知日军即将全面扫荡的消息时及时为八路军传递情报。这足以说明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操,哪怕这个过程并不光彩。
再来看池田,这个人物形象是比较复杂的。作为驻该地区县城的最高长官,他的座右铭是“穿上和服继承大和民族优良传统,穿上军装发扬帝国武士道精神”。作为一名帝国军官,他的残酷与冷酷自不消说,便是屠刀下的中国亡魂也是不计其数,这是一个心思缜密,极善伪装的侵略者。从他故意在王文琪面前装得自己只会几句中国话和占领女中后拔掉了所有花草以防引起手下官兵的思乡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伪善和残忍。他本身也很喜爱花儿,但也只有在沐浴后穿上和服时才允许自己在脑子里多愁善感一会儿。他不是看不透王文琪在他面前顺从讨好,委曲求全的目的,在他眼中王文琪就是一柄可利用的利剑,可以助他收服更多中国人成为他们的汉奸走狗。毕竟,最了解中国人的永远是自己人不是?日本投降后他仍不肯面对即将撤出中国的现实,依旧带领手下的士兵负隅顽抗,结局是杀死佐艺子后无力剖腹,在王文琪的“帮助”下走向灭亡。作为一名侵略者,我不能说这个人物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但至少是大快人心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逆潮流而动的一切侵略者,反动派终将自取灭亡。
此外,本书中一些其他人物的性格色彩用笔也很是鲜明。比如谄媚逢迎、急功近利的军曹藤野;爱孙心切、舐犊情深的韩大娘;莽撞又是非不分的韩柱儿;对王文琪有提携之恩的地下党员韩成贵、对敌经验丰富的武装队长罗尚毅等,共同谱写了一幅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抗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