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何时止跌,目前这种情况基民应如何明智应对
上周A股再次上演“跌至谷底”行情。
上证指数下跌4.16%,深证成指下跌5.19%,创业板指下跌7.10%。
大盘再度失守3200点。A股的“3000点魔咒”似乎又幽幽地从基民朋友耳边响起。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下跌4.41%。今年以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累计下跌了17.87%。猝不及防的连续下跌,不禁让人想起上半年的4月26号。
自从那天跌出低点以后,A股迎来了一波为期两个月的反弹。
那么现在的市场跌到哪儿了?到底了吗?
1、底部的估值水平
从2005年至今,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一共出现过五次幅度较大的调整,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熊市。
第1次发生在2007至2008年,也就是上证指数6124点大牛市之后。大盘从6000摔下来,一直跌到1600多点。
第2次发生在2010至2012年,这一次是接连不断的阴跌。就像钝刀子割肉。虽然幅度不是特别大,但持续的时间却比较长。
第3次发生在2015年,是上证指数5178点牛市之后。这次下跌特别剧烈,时间比较短。
第4次发生在2018年,这次熊市正好持续一年,大盘回调到2440点才见底。
第5次也就是最近的一次,市场在去年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见顶,一直跌到今年。最低点是4月26号,那天大盘跌到了2863点。
这里我们用东方财富全A 1.0474 0.04%指数的市盈率(TTM)来代表A股整体的估值水平。下面简称估值水平。
5次熊市的回撤幅度从-27%到-58%不等,持续时间从3个月到2年不等。
5次市场底部的估值水平在11到18之间,平均为14.26。
截至昨天收盘,A股的估值水平是16.86,也在这个区间内。目前比2015年的那次略低,比其他4次底部高一些。
自2005年至今,A股有三个较长时间段的估值水平在16.86之下。
分别是2008年底2009年初、2011-2014年、2018年底2019年初。
而这三个时间段所对应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蓝线)的位置,正好是三个性价比不错的底部区间。
2、股债利差指标
除了市盈率以外,股债利差也是非常常见的择时指标。
它又被称为FED模型、美联储模型,1997年由经济学家埃德亚德尼提出,是国际普遍认可的估值方法。
简单来说,股债利差数据越高,表示股市相对债券市场更有性价比,更具吸引力。这时持有股票类资产更为明智。
反之,股债利差数据越低,表示股市的性价比越低,这往往是市场顶部的特征。
股债利差指标在过去几年的A股市场里保持着不错的有效性。
根据近些年的经验,每当股债利差(红线)超过6%时,沪深300(蓝线)会处在一个相对的底部区间。
而当股债利差(红线)低于3%时,沪深300(蓝线)一般就离见顶不远了。
截至昨天收盘,沪深300的股债利差又来到了6.03%。
上半年的4月26号大跌之后,股债利差数据曾到达6.06%。那是股债利差今年第一次超过6%,而昨天是第二次。
3、相信长期规律
小结一下,从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和股债利差数据来看,目前A股的性价比已经到了历史上相对不错的区域。
虽说还比不上那几次历史级的大底,但跌了这么多以后,“贵”应该是谈不上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底部已经出现。
决定市场能否见底的因素有很多,像政策面、资金面、情绪面啦。
估值水平、股债利差只是其中比较直观且容易量化的一部分。
股票市场的运行逻辑是十分复杂的,要算准哪一天、哪一周是底部比登天还难。
这个成功率啊,或许就跟算命差不多。聪明如牛顿,在经历南海公司的股价泡沫之后,也只能无奈感叹道: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但长期来看,股市依然存在着一些可以为我们所用的规律。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基金经理的投研发掘,偏股型基金长期呈现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股市有很强的周期性。这就使得上涨的道路是曲折的,有高峰也有低谷。从中挑出一两年,是盈是亏并不能确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涨的确定性才会愈发明显。
所以,如果我们能在性价比不错的低谷处收集筹码,耐心持有,凭借长期的上升趋势,就有机会取得不错的回报。
至于具体的底部日期,或许没有必要过分在意。
如果现在有人说,他是在2018年的9月份入的场。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位朋友的账户应该有不错的收益。
因为在印象里,那是一个偏低的位置。
尽管2018年的底部在年底才出现,9月份之后还有数月的下跌。
高瓴资本的张磊曾经说过:乐观主义的本质来自于长期主义。风物长宜放眼量,从远处大处着想,把时间的尺度拉长远一点,而不是过度关注短期的得失,我们就能把不确定性的焦虑感降低很多,这就是长期主义者的幸福。
真诚希望基民友友们也能存有这样的长期主义者的心灵宁静,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