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信群发到微信群发,国人的陋习一直没变过

2016-02-08  本文已影响176人  随易

逢年过节,一会不看微信,就会有几个名字陌生头像没见过的人蹦出来跟你说话,是的,群发。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尴尬无比。于是,从春节前两天开始,群发就从来没消停过。

对于给我群发的人,我一律静音屏蔽,二话不说,一句不回。看了下我和群发这些人的聊天记录,基本上都是对方的群发,从中秋节到圣诞节再到元旦,现在终于轮到春节了。群发是有惯性的,是有前科的,心软放过就肯定还有下次。

稍微回溯一下就能发现,微信群发和之前的“前微信”时代的短信群发的本质是一样的。害怕自己被遗忘,害怕自己被认为遗忘了对方,以及种种难以言明但大家都懂且深深浸淫其中的人情世故。国人的陋习一直没有改变过,虽然形式每年都在换,但骨子里的那股恶臭一直都在。

虽然说我自己也是个“没事儿不登门”的主,但我至少敢于承认这一点。在现在这样社交虚妄发达但人情实则淡薄的时代,承认这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节日给了那些羞于承认这点的人一块最好的遮羞布。很多人就把这块遮羞布玩出了各种花样。

细想,微信时代的群发还有这另一种恶——检查是否被好友单向删除。我曾经见过有人先是群发了一条,之后过两分钟有一条,“这都不回?”或者“这是群发,不用回啦”之类的,作为二次检查。以防自己第一轮群发之后,那些本没有删的人看到群发就删了。能做到这点也是让我佩服,但这是有多计较这一点才能做到这种程度。

对于这种奇葩的群体行为,我曾经做出过反击。短信群发的年代,我曾经为了讽刺这种群发行为的荒诞,特地提早设计了一天很有意思的群发短信,然后作为中心向身边朋友群发出去。结果那条短信火了,被很多人作为群发短信模板,最终又从其他人那里传回到我这里。那次我很爽,一方面成就感爆棚,另一方面则是用我的方式无情地羞辱了一番。

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心气儿去做什么反抗了,在这里吐吐槽作罢。也许不跟风就已经是一种最有力的反抗了。

最后给大家看一下除夕当晚我朋友圈中最让我动容的一条状态:

图片发自简是个大叔的自拍。这个大叔是我认识的一个医院的入殓师,平时他就做医院太平间旁边的一件小屋子里工作,住也住在里面。除夕晚上,他也是在这里过。守着一群身体还没凉透的人。书App

公众号:马赛客(mosaicers)

-取消关注,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