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执行真经 做最好自己-----读《新执行》有感

2017-05-14  本文已影响134人  静谈生涯

      近日,读《新执行》,对姜汝祥博士提出的“48字真经”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它不仅适用于工作,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

       所谓“48字真经”,是对执行人才的要求,也是我们在执行过程中的指路灯塔。当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犹豫不决的时候,它可以帮你快速判断,理清思路。

       简单来说,它由方针、原则和战略三部分组成:

       执行的8字方针:认真第一,聪明第二。

       执行的16字原则:结果提前,自我退后;锁定目标,专注重复。

       执行的24字战略:决心第一,成败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第一,理由第二。

       首先,执行作为企业的一种制度和文化,最基本的内核只有8个字:认真第一,聪明第二。

       这8个字告诉我们,聪明固然重要,但面对一件工作,我们最该想到的不是如何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去揣测上司的意思,如何用最巧妙的方法去“走捷径”,而是应该先认认真真按照规则去完成它。显然,这里的聪明,是“小聪明”,是放弃认真“投机取巧”的聪明。而真正的聪明,则是在认真做事的基础上,通过经验的积累,慢慢摸索出的更快速到达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因此,无论何时何事,认真一定是排在聪明之前的。

       其次,是执行的原则问题,16个字:结果提前,自我退后;锁定目标,专注重复。

        它告诉我们,在执行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要将客户利益和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将“自我”隐藏在程序与流程之后,要时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它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从我出发,认为他要的应该是什么。

       其实不只是工作中与客户的关系,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也都是如此,如果我们都能真正的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感同身受的去理解对方,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误会和争执呢?又怎么会有“我妈觉得我冷”的无奈呢?

       当我们透过层层表象,找到真正的结果之后,所有的行动和努力就要围绕这个目标去进行,专注用心的不断强化,培养自己的职业化精神。也唯有此,才能保证执行的效果。

       最后,是执行的24字战略,它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阐述了执行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三个要点。

       在开始执行前,需要把握的要点是:决定第一,成败第二。

       这就意味着,不管是什么事,只要命令已经下达,目标已经确定,就不要再去揣测它是否可行,担心会不会失败,而是要坚定信心,义无反顾的采取行动。当然,对风险的估计还是应该有的,但那应该是在决策前。一旦决定,还要去讨论成败,就是借口。正如一个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一旦决定复读,就不必再去考虑“万一明年考不好怎么办”这样的问题了,而是要心无旁骛,勇往直前,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投入学习。

       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的要点是: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我们在执行中常常有这种现象,认为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完美的方案怎么可以提交呢?想好了再说吧,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在我们还在纠结某个小细节是否完美的时候,别人或许已经用一个不太完美的方案取得了成功。

       我有一个朋友,和我一样,从小爱写作,多年来笔耕不辍,屡有文章发表,是小有名气的“网红作家”,几年前就出了两本专辑,去年还开了自己的公众号,时有新作发表。我惊讶于他的多产,他却告诉我:“其实你也可以,只是你对自己要求太高。”是啊,很多次,我也有写作的冲动,但每每总想,还不成熟,等构思完美后再动笔吧,而事实上,灵感是一闪而过的,等事过境迁,往往也没了写的冲动。曾经认为得不到100就放弃了,结果却是0,而若干成功的经验和挫折告诉我们:0.1永远大于0。

       在执行结束之后,需要把握的要点是:结果第一,理由第二。

       或许,对一件事,你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而结果却并不如人意,你也会很委屈“我也不想这样啊!”“为了它,我还....”可是,这些有用吗?不管怎么说,失败了就是失败了,不愿看到的也都发生了。在结果面前,任何的解释都是苍白的。大家看到的,只有结果,我们面对的,也只能是这个结果。而不好的结果,必须要有人去承担责任,或者说,一切责任都是通过对行动结果的奖罚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要建立一种对事不对人的执行文化,重要的不是去讨论失败的理由,而是针对结果建立起责任与权利对称的机制。

       执行的48字真经,是内涵非常丰富的对执行文化的指导性真理,更是我们提高执行力、培养职业化的最好工具,愿我们都能用心去读、用心去悟,并努力践行,让自己更好的成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