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推首备选集婚姻育儿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家有二宝|若想收获爱,就要先给予爱——教你如何给予孩子安全感

2018-01-11  本文已影响106人  杜薇_学能提升训练

母亲的责任是双重的:首先她要让孩子有一个信赖他人的初次经历,然后要将这种信任延伸到整个社会。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这里的“信赖他人”,用易理解的语言来说,就是“安全感”。

什么是“安全感”,搜索百度:

安全感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属于个人内在精神需求。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

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自行对照:

焦虑,对事物不必要的过度担心,缺乏自信,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关键时刻总是希望依靠别人,希望别人能够帮助自己,同时,内心深处对自己和别人又都不够信任,对生活周围的人与事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有的人还会总觉得自己生病了,对死亡异常的害怕。


1

在我家小A三岁时,我们带他到山中避暑。连同友人一行有三、四组家庭,大家都带着年纪相仿的孩子。大家一起吃喝玩乐,不亦乐乎。伴随着美景、友人、凉爽的风,心情不觉放松下来。

我们一起去山中河涧玩水,小A走在我的前面,我来保护他。下河时,我前面的友人回转身、伸手要接小A,小A也明明看到前面的朋友们是在相互帮助下,下去的,也明明知道我就在他的身后。可他却紧紧地抓着我的手,倔强地不愿意松开。我身后的朋友,也是一位妈妈,轻声跟我说:“小A看起来很没安全感。”

这是我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安全感”这个话题。

2

其实,从小A出生前的一个月开始,我和先生就没有过过二人世界。家里的亲人们轮流过来照顾我们。我们夫妻二人独立照顾孩子的时间,一个手的手指头都数不完。小A的身边随时有人。我不明白他的不安来自哪里?

直到有一次跟家人聊天,公公说漏了嘴,我才得知:我的小A和爷爷下楼玩,回来的时候跑的太快,自己上了电梯,爷爷却没有上来。小A大哭不止,被电梯里的邻居送了回去。那是他一岁半发生的事。孩子不会表达,我从未知晓过。细细回想,才忆起小A每次进电梯前,都会紧紧抓住我的手,特别小心谨慎。原来跟他之前的意外经历有关。

3

在我家小A六岁那年,第一次学骑两轮自行车时,强烈要求我给他带了护膝、护肘、头盔。当时我笑他太小心,觉得他慎重的可爱。他说:我只是不想摔太惨,摔了太疼了。我想起在他两岁那年,刚刚骑自行车时,有摔过一次,是骑的最快的时候,在我的眼皮底下摔倒的。他当时哭的撕心裂肺,看来那次事件给他的印像也很深。

所以,身边一直有人和是否能给予安全感是两回事。之前,我对小A的情绪还是疏忽了。想起来就是自责和心疼。

有人说,这样的一些事件,从正面看来,可以用自然后果来解释。如:通过电梯事件,小A学会了,进电梯前拉着大人的手;自行车事件,他学会了穿护具来保护自己。就像,孩子总喜欢玩饮水机,怎么教都不听,有人就用自然后果来处理:让孩子试试刚出热水口的水,告诉他那种感觉就是“烫”,严重时会烫伤,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去玩饮水机了。

尽管如此,这样的体验在他幼小的心中,会产生正面的结论,还是不安感的感受呢?以小A来看,二者都有。

4

马斯洛认为,安全感强的人具备较高的接纳和自我认同,而不安全感强烈的人往往隐藏着强烈的自卑和敌对情绪。那我们如何给予孩子安全感?在这里,用我所学,给大家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无论任何情景下,都要跟孩子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对他说:“无论怎样,我都爱你!”。

2).摔倒时、受伤时,看到他的情绪,接纳他的情绪;不责备、不说教;是看护人的责任时,跟他道歉;5岁以内的孩子,可以抱抱他、轻轻抚摸他的后背,以此来帮助他把恐惧和不安的情绪释放。

3).当孩子呼唤我们时,要及时回应。那怕不能立刻出现在他的眼前,也要用声音回应他,让他知道,他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

4).千万不要,说不理孩子就不理了,让他以为自己有什么错。即使他做错了。其实这样的任性行为,是我们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我时常看到有的孩子,不知犯了什么错误,妈妈气的铁着脸在前面气哄哄的走,孩子在后面快要哭晕的跟着。当你的情绪不好,不想理孩子时,可以明确地告诉他们:“妈妈现在感觉不太好,我想自己呆会儿,等我好一些再来找你。”

5).最最不能说的是: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你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其实你知道,那只是气话,你永远不可能那么做。那——也就永远不要那么说!因为孩子会信以为真的!心理上带给孩子的压力和焦虑,是深入骨髓的。我们都结婚好几年了,每当婆婆说我家先生:“你不听我的,我就不管你了!”我的先生——一位成年男士,仍会焦虑不安。

5

我曾经看到过一位优雅的女士领着两岁的女儿去看话剧。临开幕前,妈妈拉着小女孩的手,温柔地说:“宝宝是第一次来看现场话剧,一会儿会有你喜欢的娃娃出现,我知道你一定会很欣喜。这里是公共场合,我们不能像在家里那样欢呼,但我们可以一起握握手来表达,怎么样?是个好主意吧?”小女孩开心地点着头,还握了握妈妈的手。

而对照一下我自己和家人带孩子的种种行为,小A的不安,就来自这些细小的生活琐事中。小A的不安、小心谨慎、时常不自觉的敌对情绪,完全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孩子们的表达是直接的、没有掩饰的。大人的很多焦虑情绪,如果追溯起根源,也是在幼儿期缺少安全感导致的。我家小A现在七岁,他已经会无意识地掩饰自己的情绪。趁着孩子小,多多注意大人自身的言行,关注孩子们的细小情绪。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孩子就会体验到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所以我们无需讨论孩子该不该爱;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所以我们更需学习正确地表达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